能者多勞,剛度大的構件承受的地震作用力更大。但構件破壞還要考慮構件強度(承載力)和延性,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例如抗震設計中避免出現「短柱」,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剛度大的構件而造成地震力集中而產生局部破壞。


我的理解是題主聽說砌體結構,框架結構等是剛性結構,地震時容易損壞,所以砌體增加構造柱,圈樑等,框架增加剪力牆等,都是提高其延性,減少其破壞,這是沒問題的。但就同一結構中剛性不同的構件,這是不成立的,在結構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其由於剛性大而導致的受力大,其配筋等完全可以抵抗其受力。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6)第5.2.6條:

結構的樓層水平地震剪力,應按下列原則分配:

1.現澆和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樓、屋蓋等剛性樓、屋蓋建築,宜按抗側力構件等效剛度的比例分配。2.木樓蓋、木屋蓋等柔性樓、屋蓋建築,宜按抗側力構件從屬面積上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普通的預製裝配式混凝土樓、屋蓋等半剛性樓、屋蓋的建築,可取上述兩種分配結果的平均值。

4.計入空間作用、樓蓋變形、牆體彈塑性變形和扭轉的影響時,可按本規範各有關規定對上述分配結果做適當調整。

可見地震剪力的分配,並不總是按照構件剛度來的,只是因為我們平常接觸的建築,大多屬於第一款中所列,所以才會有此感受。

但是,也並不是說破壞肯定就會從剛度大的構件開始,現在設計的時候,都會有些抗震措施來保證重要的地方肯定是後破壞。

至於為什麼,深層原因我也不知道,抱歉。


不一定。剛度大,在變形協調的前提下分擔的地震力就大,是否被破壞,取決於自身的強度剛度和延性。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先破壞的,最先破壞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至於剛度,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剛度越大,越不易發生彈性變形,對地震作用的分散減弱作用比較小,但並不代表著其延性較差,另外,地震多發區域,長時間受到地震作用,其剛度也會下降。樓主可能考慮到,一般情況下,同種材料,剛度越大,強度越大,延性越差,對地震作用的分散減弱作用越差,能量易積累難分散而最先破壞,但其強度大,該區域需要比較強烈的地震作用才會破壞,而在此之前,剛度較小,強度較小的地方早已破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