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感覺有點迷茫,不知UI設計師的突破點與競爭力在哪裡?

感覺UI設計就那麼回事兒,畫畫界面排版,畫畫圖標,把握好風格美感與恰當的設計合理性。

本人從事UI設計3年,設計網站大多優秀的設計自己也能做得出來,但感覺不到成就感,而且我覺得大多數人只要認真一點都能做出來精美的UI畫面。不知道UI設計的水平競爭差異化是什麼,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潑個涼水,以目前情況來看,UI設計的突破點在行業而非個人,只有新的媒介發展起來了,才能衍生出更多的設計創新的需求。目前的UI設計已經過分成熟,很難再有從設計驅動產品的空間了。

很多年前,大家兢兢業業的訓練設計功底,做出精彩的界面,結果在越發趨同的框架下越來越像個美工;然後呢,UED概念成了UI設計師的救命稻草,結果發現很少有企業是依賴設計影響商業的,所以鳳毛麟角的體驗設計師的需求遠不能拯救這個行業;最後大家避無可避的又繞回了動效、C4D、設計趨勢這樣的純視覺效果的比較,無非還是工具人,在戰略層毫無影響力

在UI設計無法有效證明可以帶來商業成功前,隨著行業的成熟與飽和,每年都將比上一年更廉價,這是僅靠自己的努力無法挽救的。運氣好的經驗豐富做了管理崗,運氣不好的一如既往的在出賣自己的勞力,即使是很青澀的產品經理,都比一個老UI來的更有話語權。

設計崗終歸還是做產出,而非決策,而產出的定價是依賴市場的需求的。手機載體不變,則其應用已經沒剩多少可做設計創新的餘地了。

不過好在智能載體在這些年裡發展加速,手錶、眼鏡、家居、設備等等等等都是有待UI設計好好開發的處女地,新載體的蓬髮將給UI行業帶來新的突破口,對於UI設計師個人而言,也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機會點。


一.提高審美

想要提高自己的審美,只需要做到兩件事,第一是堅持每天進行作品賞析,第二是能掌握看作品的正確方法。

我們可以多去看Pinterest或dribbble網站上的設計作品,因為這兩個網站上有大量的優秀作品,並且可以進行收藏,當你看了3個月後,發現之前收藏的作品都是垃圾,恭喜你,說明你審美提高了。

二.多看優秀設計網站

1.IPP

https://www.ipp.edu.pe/

2.AWA – Portfolio WordPress Theme

http://wp.themedemo.co/awa/

3.Varya Vega Info Services

https://www.varyavega.com/

4.Themes Kingdom

https://themeskingdom.com/

5.Drexler

https://drxlr.com/

6.Browser Awareness Day

http://www.browserawarenessday.com/

7.Ballantyne

http://www.browserawarenessday.com/

8.Wit Creative

http://www.witcreative.info/

9.Jess and Russ

http://jessandruss.us/

10.Jacquico

http://www.jacquico.com/


如何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UI設計師?

數位產品設計領域其實是非常非常非常廣的,基本上永遠都有學不完的東西出現,每個領域的Domain-Knowhow 都相差甚遠,今天你做金融產業、做汽車產業、做電商、做交友等,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識完全不一樣,更而況是需要透過設計語言傳達訊息給使用者,這肯定是需要花時間去適應的,但這同時也是做UI設計有趣的地方,科技、產業市場急遽快速的變化讓我們必須不斷的吸收新知識,同時適應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至於要如何成為獨當一面的UI設計師,我會說:這是一條漫漫長路。

「心態」我想是最重要的一的部分,你必須要有健康的心態,在面對挑戰時試著找方法解決,失敗是難免的,但從經驗的累積中你一定會有所成長。不恥下問也很重要,一定要很常去問「為什麼?」其實沒有人會在乎你問了什麼看起來很笨的問題,我想沒有人是全能的,每個人的知識都會有缺口,當我們問得越多,我們就越能組織起自己的學習策略,可以越學越快,也越能掌握世界的變化。另外經驗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即使是天才他也需要透過嘗試失敗讓自己成長,因此不斷學習、嘗試錯誤、勇於問問題,我想這會是我建議的的方法。


UI的價值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一家餐館的核心永遠是飯菜本身的味道,其次再是服務裝修環境的體驗,服務再好,裝修再漂亮也不能決定這家餐館的死活。

首先思維要具備大局觀, 一個團隊公司各個崗位本身自有的價值就不一樣的,從一般的工資上就可以體現出來,ui的工資沒研發的高,研發的沒產品的高,產品的沒CEO高,一個牛逼的設計師總是比不過一個牛逼的產品經理,甚至一個初出茅廬的產品,你還得為他服務。Ui的價值屬於錦上添花,不是核心價值,所以不要覺得做ui有多麼了不起,只是個普通的工作。

Ui是有需求,但價值又不是非常大,核心價值永遠是產品行業本身,總是有人覺得UI設計,用戶體驗設計高端洋氣了不起的樣子,天天裝X,認為從事的是互聯網科技行業。任何領域,只要帶著嚴謹的邏輯分析思維去分析問題,都可以總結形成一套清晰而又複雜的理論體系。當然我沒有說理論知識沒有用,視覺上的藝術視知覺,視覺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是有它的意義的,研究大小、對比,吸力、空間、力量、趨勢、感知、情緒等等這些心理知覺上的東西,如果你喜歡理論研究,一頭扎它的世界就能享受到它帶給你的滿足感,甚至無法自拔。比如《藝術與視知覺》上說一個空白的正方形有的位置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場」,如下圖,焦點處於「場」的中心位,才感覺平衡,如果偏離,就會產生不平衡的趨勢力,用心去感受,你確實會覺得非常有道理,原來理論的世界那麼神奇。

理論的東西成天就研究類似這些東西,一張名片上就名字、電話、職位、地址等幾個基本信息,在設計師眼裡可以用各種角度出發的設計思維去排版,有個設計師排了一天,排出了一百種可能,反反覆復感受文字的大小層次親密感平衡力吸引力這些東西,無法自拔,從這一百種當中進行對比,選出認為設計最好的。能集中精力埋頭研究細分再細分的領域,但也要有大局觀思維能退出來看看宏觀的環境。或許提問者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什麼好的問題,ui的突破點與競爭力是什麼?因為不需要去怎麼突破,也不需要去怎麼競爭,它只是個普通的工作職業,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儘力而為,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剩下的交給天意,不要去攀比那些大廠的牛X高大上的設計師,他們相對來說是比我們優秀,但也不至於那麼優秀讓人崇拜的地步,ui的價值決定了他的牛X是有上限的,他的牛x 也是有機遇的。鎚子科技應該是非常重視ui交互體驗這方面的公司了,號稱設計驅動型公司,設計的價值在國內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確實是在認認真真做產品,做得也非常好,但產品戰略方向出了問題,再好的設計用戶體驗也拯救不了它,除非用戶什麼都不考慮,買單專門就是買的設計體驗,享受設計帶來的美感與快感,這當然是異想天開了。所以互聯網產品的價值當然不ui設計。

交互設計UX呢?這個崗位的價值比ui的價值又大一些,但也不至於那麼大,這個概念聽起來有有點虛,似乎又讓UX愈加變得神秘高端洋氣了些,一般的不是很重視這方面的公司都沒這個崗位,我認為無論是ui還是ux,最好的體驗設計是基於深刻的理解產品業務上的,同時又具有敏感的交互體驗天賦的設計師,本質上是在符合人性,拒絕反人性,解決的是產品與人交互體驗與效率問題。是用戶體驗的價值大還是功能強大的價值大,如果是你,你怎麼選?

什麼是好的Ui設計?人機交互產品最終是面向全網用戶使用的,為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提升效率,所有的好的交互體驗慢慢最終都會趨於統一標準化,當好的設計,好的體驗都模式化標準化後,也不存在突破與競爭,因為全網大家都這麼做的,經過實踐表明這就是最好的,打開手機上所有的app,風格美感交互都大同小異,因為中國人擅長模仿,擅長參考,設計師當然也是首先找參考,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是一種大風格大方向,ui中國網站設計師上傳了那麼多作品,看起來其實就是一個作品,要做設計上的創新,那就是跟8億網民過不去。阿里做的 Ant Design,號稱要建立世界級的視覺用戶體驗設計標準體系,很多互聯網大廠都在用這套體系,直接搬過來套用就行了,就像淘寶店鋪模板都建好了,把你的產品上架就行。各種組件模板直接調用,你要創新,用戶可能都不同意,自我創新的設計僅供同行參考學習交流使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個人設想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ui這個職位甚至會被淘汰,到時圖標與版式界面設計全部用代碼實現,還要ui幹嘛呢,價值在哪裡呢。平面設計方面的廣告圖片阿里都做了智能設計出圖軟體,輸入文案需求,廣告圖片自動生成。

其實平面設計的發揮空間比較大,因為風格多,可以有各種豐富多彩的可能性,比如中國風,科技風,現代時尚感,民族文化各異,還有各種溫馨浪漫、可愛、喜劇、懸疑、血腥恐怖等情緒可以表達,在形式美感上也可以有很大的創意空間,從設計創意的角度來說比ui有趣。平面設計用戶接受的形式就是看,不需要人機交互,重點是體現感染力,情緒與張力,能抓住人,像電影海報一樣,我想一張電影海報從審美來說應該比一個APP界面有趣多了吧,所需要的設計水平技術含量比ui高些,你看平面設計網站的作品會覺得比較長見識長審美,豐富多樣,看ui設計網站翻來覆去感覺看的都是同一類設計作品。那為什麼傳統的平面設計行業不景氣,工資也不高呢,還是一開始的觀點,工資是由相對市場而言你的價值決定的,不是你做的事水平高低技術含量有多少。我是15年由平面轉到ui,當時ui正火,一個程序員朋友帶我去他們公司給我看ui平時做的東西,當時一看理解就是界面文字的版式布局,再畫畫圖標切切圖,這不挺簡單的嘛,為什麼就能拿七八千的工資,我做平面設計天天苦思冥想創意創意創意,多半時間都花在構思上,少部分時間把它做出來完稿就行,用了那麼多腦細胞才三千的工資。回頭自己做了一套小米主題的設計練習作品,第一次純屬完全自己模仿瞎弄,但美感分寸感把握的不錯,當做簡歷投過去,入職6.5k,一做就是三四年工資過萬,不忙就摸魚,說心裡話,有時覺得我給公司真正帶來的那點價值不值得每個月一萬塊,但行業就是這個行情。

感覺該插張圖了

關於ui行業的培訓

以前聽說過一個關於美國西部淘金狂潮的故事,大概意思好像是說傳言西部某塊地下有許多金子,但真有多少金子沒人知道,也不確定,但傳言越來越火,人們都湧向西部,前赴後繼瘋狂的去淘金。但也有少數聰明的人向淘金者賣水,賣鏟子,鐵鍬等淘金的工具,然而幾年過去了,真正淘到金子的人沒多少,而在路邊向淘金者賣鏟子的人卻都賺了大錢。最後,淘金的人大多數都面黃肌瘦,窮困潦倒,而賣鏟子的人卻大多真正發財衣錦還鄉了。沒錢買鏟子沒關係,也可以暫時買給你,等你挖到金子,再用金子來還錢,是不是像極了某些培訓機構,甚至號稱免費培訓,等你掙到錢了,再把你掙的錢分期付給我。

其實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俗稱做買鏟子的人。什麼火就搞什麼培訓服務,自己不去做,教你去做,意識到行業火爆帶來的市場商機價值遠遠大於真正ui的價值,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出些下滑,目前招聘網站某鉤的數據顯示ui求職者與崗位需求比例接近600:1,也就是一個ui崗位一發布,就能收到600份左右的簡歷(僅限單獨的一個城市),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更殘酷的是ui培訓機構絲毫沒有放鬆自己培訓業務的業績,廣告運營照常投放,照常繼續大量的收割韭菜學員,坑一個是一個,忽悠一個是一個,培訓完了出來能找到工作的也有,但很少。不過培訓機構有什麼錯呢,也沒什麼錯,人家本來就是商業機構,商業就需要盈利掙錢,掙錢又沒錯,也不能怪人家。收取智商稅這種商業模式非常普遍,幾乎也是主要的商業模式,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沙雕廣告,一看廣告就很傻,產品就不靠譜,總覺得哪有人會去買單,但實際並不是,廣告主要是給會為他買單的潛在客戶看的,不是給你看的,給哪些韭菜看的。如果兩個人智商能力水平都一樣,這兩個人之間是很難賺取到對方錢包的錢,如果一個人聰明認知廣,一個人無知見識短,聰明的人可能有一百種方法合理的賺取到無知者錢包里的錢,並且讓無知者感到舒服不反感。聰明的人永遠只能利用比自己不那麼聰明的人,不那麼聰明的人又去利用那些笨蛋,笨蛋只能去利用那些弱智,階層的區別就反應了智商稅的流向,也是一種看待商業的角度。

如果未來互聯媒介有更多的形式,虛擬現實VR,全息投影等媒介,ui設計當然也會有了跟多的釋放空間與創新的可能性,但目前的ui設計我是感受不到什麼太大的魅力了。

好了,不說了,今天一口氣啰嗦了那麼多,因為最近心情不好,對ui的負面情緒比較大而已,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淺薄的觀點,僅供參考交流。其實ui也沒什麼不好,簡簡單單的一份工作有什麼不好呢,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問題,任何言論觀點的衝突,都是因為各自的出發點站的角度不一樣導致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出發點所產生的觀點,所以我不喜歡評論辯論,對他人認可或不認可的任何評論,我也不想繼續評論。


從實用的角度,水平差異在於你能多適合當下商業需求和用人潮流

舉個例子:手繪水平,在幾年前算是一個加分項,而今天無限接近於必需項。那在幾年前,你的手繪好就不構成UI設計水平高的一部分,但在今天就構成。

從長遠的角度,水平差異在於你對行業的前瞻性。這裡的行業不是指UI設計圈子,甚至不是指設計行業,而是指那些真的面向普通消費者和用戶的市場

舉個例子:你是做移動端app界面設計的,你們公司的app是一個主打促進睡眠的音樂播放器。那你要形成前瞻性的行業,不是移動端,也不是界面設計,甚至不是播放器,而是睡眠科技。如果你想成為更好的UI設計師,你要明白為什麼有的音樂可以促進睡眠,還有哪些手段可以催眠,世界上最前沿的催眠研究成果中,接下來最有可能被大規模民用商用的是什麼。

去思考怎麼更好地用設計去轉化這些科技成果,怎麼讓用戶可以更簡單充分地享受到這些成果。至於金剛區現在流行什麼風格,最新款iphone的尺寸,擬物播放器誰做的最逼真,等等這些所謂的設計話題,除非和你真正要思考的問題相關,否則無需太多關注,它們和實用角度里提到的手繪一樣,都只是一些短期隨機的流行和支線任務。可以幫你解決些眼下的問題,但不能使你的水平真正提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