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看來我有親和力,老實安靜穩重,但平時我跟他們交流真的很累,幾乎十句話有十句話是我不想說的,不想跟別人(同學家人)交流,比如說我真的很愛我的祖母但是我極度抗拒給她打電話,我的手機一個月打不上幾個電話。平時別人想跟我一起上下學,我覺得我這一天都不會好了極度抗拒跟別人同行。在學校我也是希望你下課最好別約我出去溜達,但有時候我也會虛情假意的邀請別人出去(都是迫不得已)。別人出事兒我為了讓別人不覺得我冷漠,經常會去噓寒問暖(一般看起來都很真情實感,我也是厲害)我真的抗拒理別人的閑事,除非扯到我了,不想跟別人說話。對了,我還有些自卑,甚至好像還總會害羞。但是我平時還是有沙雕傾向的,會說一些讓人鬨堂大笑的話,我自己也覺得很好玩,感覺我可以兩種模式兼容。

而且,我容易鑽牛角尖,鑽牛角尖的時候容易暴躁會扇自己嘴巴,摔東西,暴躁。

比如說平時手有個傷口一直隱隱作痛,我就會直接用力擠壓那個傷口讓疼痛感達到最強,那以後的每次疼痛我就會沒什麼感覺了。


感覺你心很累,不想理會這個世界,想把自己鎖起來,但同時你又做不到不管不顧,你還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情願委屈自己也會做一些場面功夫維持關係。可是這樣維持關係真的會讓你好累的,別這麼為難自己,這樣真的太辛苦。不要說自己情感麻木,應該是這些事讓你太累才這麼想隔離這些人與事吧!你是經歷了什麼讓你這麼想逃離關係呢?


心裡的東西滿了才會溢出來,你的心不滿,強行往外倒就很難受。

你心裡缺少什麼呢?愛嗎?停止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也是愛自己。想想怎麼愛自己,去做,心裡的愛多了,自然會溢出來,溢出來就會很自然的想和別人相處交往。

愛不僅僅是和真實的人交流,很多事情都是愛自己,比如給自己買喜歡的衣服、鞋子、食物、玩具…比如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書,比如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比如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比如努力做點什麼讓自己有成就感、滿足感、自豪感……發現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盡量滿足,好好的、豐富的愛自己吧。


其實按照你的描述給我的感覺是你有些矛盾,既然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又為何要強迫自己去迎合?不想人家理你你又要強迫自己去搭理人家,按這麼看來,你是不想沒有朋友的,只是你可能更想要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起因可能是你與他們相處起來得不到內心的滿足,而感到疲憊。

對於朋友的遭遇感受不到同情,那可能是你在感情的表達上並不強烈,無論是對父母對朋友對身邊任何一個人你都沒有真心以待,而更加在乎的是自己,比較傾向在意自己心裡怎麼想的,而你身邊的人你可能覺得他們都不懂你,所以沒有必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和那麼多精力,維持表面的平衡就可以了。

而引起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帶來的,導致的自卑也是,或許在人前你是有些自卑的,但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你卻是自信的,這也不奇怪,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朋友。

以上如果我說的不對可以不予理會。


謝邀!

任何人,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部分有多面性)。

1.你要更好的接納自己,比如通過回憶自己過去的成就或美好;

2.現如今,社交方式N多,我們允許自己通過多渠道用更合適的釋放自己內心的壓抑;

3.可以通過一些帶具體目標的任務調節自己的身體感受類型,比如:跑步40分鐘;戶內拉伸操20分鐘;跳繩20分鐘…

4.和自己的家人、閨蜜,嘗試多一些肢體互動,比如握手,擁抱等;

5.若持續兩周改善效果較弱,可聯繫專業心理師處理(當下疫情可遠程)。

願安好!


通過你的描述,你可能有雙相情感障礙傾向,如果有空可以去醫院掛了號做個檢查。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指抑鬱症與躁狂症交替發作。

這類心理障礙很難治癒,複發率高。所以,做個檢查有必要的。

如若確診,普通的心理諮詢已經沒有多少效果,必須配合藥物治療。

但願我的診斷是完全錯誤的。

姑娘,你的大好時光才剛剛驚鴻一瞥,你的優秀才剛剛嶄露頭角。

走出去看看,走出去瞧瞧。

多向外表達,少向內攻擊。


講一下自虐,自虐不僅表現在肉體上的,還表現在情感及精神上,比方說你不顧自己內心的意願去做很多「你以為應該做的事」,而你依據的規則是「不想被別人當成什麼什麼樣的人」,然後由違背自己的意願而產生的焦躁情緒,在下一個違背意願而採取的動作之間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情緒循環」,這些消極情緒的物理顯現形式就是是讓我們產生的「肉體自虐」,是由心傷而引起的外傷。

在這裡社會規則給你帶來的是一種傷害而不是成長,要記得,社會規則的制定從最初是為了幫助我們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健康的界限,從而幫助我們健康的成長,而不是限制。你在這裡把他當成了一種限制,從而引發了拒絕自己,傷害自己的一種行為。

接受自己的話,我們總是用他人眼中的尺子過度的批判自己,企圖活成他人眼中的樣子,有幾個他人,我們就活成幾個靈活的自己,唯獨放棄了自己生而為人的自由權利——每個人體驗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而且這種表達的方式應該是被尊重的,沒有對錯是非,我們又何必借他人之手創傷自己,不想做的事便不做,自由一些,灑脫一些,找回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自己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將生命表達的權利轉讓給外界環境。

肆意隨心一些,看看結果會怎樣,總不會比虐待自己更壞。


你的問題是你感覺自己情感麻木,你自責自己對他人做出的關心與幫助都是迎合大眾,而不是發自真心的。理智上,意識上你要隨大流,而心裡你想做自己。如果你還在問我是誰的階段,我覺得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上還要去了解親的原生家庭是否能提供多角度思維或民主,鼓勵的環境。


想全面徹底明白了知身心 可參考個人文章


建議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放鬆心情,多與人交流,並且不要太敏感,盡量少一個人獨處,時間久了就好了。


是不是你被外部規則所牽絆,然後麻木不仁的適應著。因為對你的信息缺乏瞭解,很難給你什麼樣的建議呀,個人建議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幫助你從這個泥潭和沼澤中走出來。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你可以加我的微信公眾號,大麥心理工作室,裡面有我的介紹和我寫的文章。


如果戀母情結的程度異常,排他性就越強。


覺得自己情感麻木,是不是也是鑽牛角尖,所以你不穩重不安靜不老實且沒有親和力,因為你與別人意見相左,你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事情,即使自己覺得不喜歡,你會主動做些事情,即使自己也覺得有趣,你還會什麼事情都不做,即使覺得它在你心裡有份量,你喜歡的,你未必想要表達或傳達出來,你不喜歡的,你可能還是會勉強配合著來,你沒感覺的,時不時還驚喜了下你沒想到的未來,好像這樣也行,那樣也行,覺得自己是兩種人,勿論歡喜,切換自如?啥叫情感麻木,做了不喜為情感麻木,做了無情緒反饋叫情感麻木,做了反而彆扭稱為情感麻木,或者說感覺任何事都掀不起心裡的一絲漣漪為情感麻木,還是說能被看見的,可以被思考的事能給出定義的就是情感麻木,好吧,你確實是情感麻木的,對別人是怎麼情感麻木的呢,心裡有祖母啊,但是我不要聯繫祖母啊,說啥呢,你看我一個月都不怎麼聯繫人的,別人找我一起走啊,你別找我啊,我更喜歡一個人走,我要不要去找別人呢,不然顯得我太獨羣了,別人出事了,我得去看看吧,要不就太沒涵養了,哎呀,你聽我給你們說啊,我怎麼自己把自己沙雕笑了呢,對自己是怎麼情感麻木的呢,你看,我就是個無情的人啊,做這些都是沒有情感的啊,要不是閑麻煩,讓我一個人待著多爽啊,我有時候還暴躁呢,為啥啊,都是你們讓我想不明白啊,我一鑽進某事裏出不來的時候,我就割自己啊,痛到極限,下次就不會有那麼大反應了吧,所以,你會哭嗎。


你和我一樣,麻木又冷漠,假裝熱情但心裡一點也不在乎別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