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你不會接受別人對你的謾罵一樣,別人也不會。

但是關於另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80%的網友不再成為容易被有意引導、易情緒化的都是噴子的sb群體?

答案是:民主化政治。

如同你不會去關心別人家的水電費與收入預算一樣,你也只會關心你與你有關的社會。而我們的社會於大多數人而言,卻是一個單向社會,即你只可接受社會,而無從改變社會。

假設你有一個鄰居,天天搞出噪音,騷擾你家生活,讓你感覺生活的極不痛快。你會怎麼做?無論你怎麼做,本質目的其實都是讓你的鄰居住手對吧?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無法讓你的鄰居住手時呢?那你此時只剩下了兩個選擇:向無辜的人發泄自己積攢的怨氣,或者搬離你的鄰居。

這便是今天中國人面臨的情況。

社會是多元化的。首先,我國的發展道路與社會演變並不是大多數人選擇的結果,它只是一小部分人決策後的結果。因此也從先天談不上會契合大多數人的渴望。其次,哪怕契合了所謂的,「最多人數的群體」,也並無意義。因為社會是多元的。實際上,絕對沒有哪一個群體,能做到理想、性格、習慣、階級、財富、權力等等都相同,且能佔比超過社會,不說80%、50%,就說20%,甚至10%,都絕不可能。因此,這個社會中不同的聲音,永遠都不會少。而且隨著時代變化,各個群體的人數將不斷的做加減,甚至還會消亡掉一些群體,再誕生一些新的人群。因此「美好的社會」這個定義,其實是一個永恆變化的東西。

一個正常的發展模式下,這個社會就好比開頭例子中的那個鄰居。它會發生一些事情,大部分與你無關,但是卻也總會影響到你。大多數時候,你不會關心其到底做了些什麼,甚至偶爾的輕微騷擾,比如「某天突然一個秤砣掉你鄰居家地板上,然後其巨響嚇了你一跳」也不足以使你去duangduangduang,敲你鄰居家的大門。但是一旦你的鄰居的做法,真的使你不快了,大多數人也絕對不會先天性想著忍氣吞聲或者夾著尾巴逃跑,反而會試圖溝通,解決。成功的溝通與相互妥協,將構築美好的鄰里關係。成功的溝通與相互妥協,也將構建更為幸福的社會。然而今日我國的現狀就是,因特殊原因,拒絕正常溝通、妥協。甚至發展成了「以鬧治國」的可笑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在大多數人既無法選擇溝通,也選擇不了搬離的情況下,也就只剩下了「向無辜的人發泄自己積攢的怨氣」。這也是今日因何網路上怨氣頗重的原因。

當每個人無論做對還是做錯,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時,他將不再關注是否要維持行為的正確性。只有當其明白,其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到這個社會,影響到自己,影響到別人,影響到自己已出世或將有的孩子時;只有當一個人真正明白其身上有背負了責任時,他才會謹言慎行,以傳播真善美為己任。

今天中國,民眾與政治、社會決策頗遠。其根本原因並非中國人天生不關心身邊,不關心自己能為社會的進步做些什麼。而是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明白,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極大概率反而會給自己惹麻煩。也正因此,「正經」的事情,逐漸變的沒人關心。甚至關心者反而會被罵。人人耽於娛樂,而心有怨氣,認為社會不美好,也因知道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從而轉向了純粹的報複式發泄。但,如果中國真的可以做到民主化,讓人人明白自己真的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自己的每一個言行,每一個選擇,都將影響到這個社會,都將影響到自己與親人,都將影響到自己的孩子。那麼國人的行為將會更加慎重,更加顧慮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將可能造成的影響。而遇到社會不公、制度不完善或錯誤時,想到的也將不再是毫無意義的報複式發泄,而是真正考慮如何才能解決它們,無論是出於自己的手解決,還是出於值得信賴的,看起來有解決能力的他人解決。


怎麼說呢,其實這個和看新聞聯播就能感受到「幸福」的群體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烏合之眾這本書倒是很好地詮釋這個問題但是我想,大部分人是看不下去這種純學術的書的。


沒興趣←_←,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