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就決定了人的幸福嗎?


現在感覺越來越趨向於網路上的溝通,連打個電話都很少,大多數時間都是微信溝通,但很多時候人們的快樂和幸福感都來自於生活中的人與人的交流,就好比你今天和盆友出去玩的很愉快,這種好的心情可能會影響你這一天的狀態,都是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而不是說物質上的得到吧。我們現在出去聚個餐,第一件事都是收手機,就是因為拿上手機後,大家都低頭看自己的手機,也不會去聊聊天活躍氣氛,一頓飯下來大家的心情也依舊很down。所以有些時間,在上班學習之餘,放下手機,離開網路,約上盆友出去走走聊聊,也許會讓你的幸福感提高,也會讓自己變得快樂。(純屬個人想法,勿噴。)

高中的時候,手裡拿著150一個星期的生活費感覺好少多一點就好了,學校當時沒多少人比我多,有的甚至才八九十。

大學的時候一個月1500的生活費,感覺好少…大三的時候兩千五,買雙鞋都感覺快花完了…

我才明白得到的越多,你就會越貪心…不管什麼時候,人永遠都是這樣,往往得到的越少 越容易滿足


因為得隴望蜀

人總是貪心的,尤其是在你知道,別人在物質方面的享受遠遠超過你的時候。物質條件再好,你不滿足,當然就不幸福了。

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了。

等你有了衣服穿,看著人家穿著時尚名牌,顯得摩登又高傲自信,也會想要啊,也會覺得不滿,不夠幸福。

就算做到了頂端

也會有"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的挑剔與不滿。就像之前的回答說的,看個人吧!


只能說明物質生活滿足不了幸福?


幸福感和快樂感取決於個人,而非一個人所處的環境。


每個時代不都是被新的慾望推著走~

極樂了嗎 沒有


小時候的覺得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好喫的食物,喫一餐能高興一年,現在哪怕我喫了米其林幾星都會覺得肯定還有好東西我沒有品嘗過,也就不會過於開心了。


相對剝奪感。自己比以往好一點,別人好更多,不滿足。


物質上說:以前農村有口吃的,一年有幾件能換洗的衣服就是幸福生活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精神上:以前的人想的事情沒有現在人那麼多,人們的選擇太多了,生活中接觸的不管是事物還是思想都太多。生活的複雜程度相較以前幾何倍提升,再加上現在讀過書的人都想在城裡面呆住,而想要在城裡立足的基本條件就是有套房子,這對於年輕人來說難度很高。


因為信息傳播的速度快了,人們遷徙的交通工具發達了。以前沒喫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跑,現在見過豬跑就想喫豬肉了。


以前百姓不知道皇帝的生活到底如何舒服。現在平民都知道舒服的生活會是怎樣的舒服


這兩樣東西不能劃等號

像題住所說,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所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確越來越少,在我個人看來這也是時代變化的一種。

說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自己初中畢業,一直在杭州某電子廠上班,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做著重複的事,一直都嚮往辦公室的工作朝九晚六。於是果斷回家,學了平面設計,開始第一份朝九晚六的辦公室工作,那種開心滿足。自己技術不好,為了趕上大學生同事的腳步,我努力學習,大多數晚上都是凌晨才睡。雖然累,但真的很踏實。兩年後朋友自己開店,讓我過去幫忙,雖然對她所在的行業並不瞭解,但出於朋友的義氣,還是辭職去了,朋友給我的待遇都遠超出了之前的薪資待遇。但我心裡總是不開心,自己不知道喜不喜歡這個行業,一直糾結要不要下苦工學習,自己又放不下自己這幾年的努力,所以一直鬱鬱寡歡,時間久了,和朋友的關係也因自己的原因搞的很不開心,成天都不愛說話,人家說做什麼自己才會做,不說就不動。這樣幾個月下來,明顯感覺自己抑鬱了,皮膚也是各種長痘,終於忍不了回家了。現在找了一份和之前差不多的工作,雖然工資很低,但我覺得真的好踏實,還是和以前一樣,有目標有方向,還能不斷努力,真的好開心。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永遠都不會快樂,以前人們的目標就是滿足物質,現在物質滿足了,就不知道該幹嘛了,內心失去了方向所以才會不開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