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人越來越浮躁?以前高中我還能找到幾個一塊看書,分享各自看法的人,越長大,身邊這樣子的人越來越少。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身邊這種人越來越少,從一開始有小團體,到後來幾個人,到現在大三,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看書。我高中看完《人間失格》可以和同學交流心得,推薦他們看並且交流。到後來高中畢業,一度迷戀上日本文學,從夏目漱石看到村上春樹,後來接觸到東野圭吾,同學都是要麼在刷抖音(我也刷b站,每天刷的也挺多的),但是基本看不到他們看書。

好幾次,我和身邊幾個人分享愛看的書和心得,他們都說「沒看書好久了」、「我看小說,網路小說多好看啊」,要麼就是「不看,沒意思」。

社會不是在進步嗎?素質講道理更高了,為什麼反而找不到這種志同道合的感覺了?

是不是階層不一樣,本人在一個普通二本上學,當時高考差2分一本線,這個和身處環境有關係嗎?

只是單純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希望大家可以給出不同的看法和角度,某種意義上說,還蠻有意義的。


這個問題,不管是你大學時候有,進入社會工作時也一樣。現在社會變化太快。新鮮事物出來速度也快,再加上人的個性也越來越多元化。身邊沒有能夠特別聊得來的也很正常,我一些朋友其實是通過一些社群或者論壇認識的,大家有相同的愛好,不在一個地區聊得也很開心。起碼感覺能有人懂你,不會說出去沒有回應,就很好了。

其實你可以選擇走出去,去社會上實習,做兼職,說不定能認識同頻的人。人生來孤獨,身邊的人來了又走,很難有人可以實實在在陪你一生。咱這一生就是在得到失去,失去得到中的循環。


這本身就是一件小眾的事,大家可能覺得以前的大學生沒有手機,都在宿舍里看書,很羨慕那時候的讀書氛圍。

可是那個時候的學生也少,村裡有個高中生都挺稀罕。

如果想分享心得,我覺得可以開設個公眾號自己寫寫,同頻的人都會被你吸引。

沒有交流的環境,自己為自己創造一個環境。


跟環境沒關係,啥學校也不是到處都是喜歡文學的人,拘泥於身邊的人多少有點局限了,同好的人不一定在身邊,也可能在社團,在圖書館,或者在某瓣某app上

別人喜歡什麼,也都有喜歡什麼的權利,文學也好,網路小說也罷,我倒覺得沒有什麼,用這個定義浮躁也不太妥貼,放平心態,尊重選擇。

說到底身邊的人不是你能選擇的,交流的人是你可以選擇的,從這方面下功夫才是正確的方向吧


我也這麼覺得,應該是普遍現象,而且比起分享讀書心得,我更想看下一本書………所以還是用網路吧,豆瓣上不就可以嗎


真正讀書的人都在與作者交流,而很少和身邊的人交流,因為身邊的人交流比較淺...

我的讀書心得

Excel Brain:知識地圖(總目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在大學還是要多去走走看看,尤其是圖書館,愛看書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是你沒有發現罷了,太拘泥於自己的圈子,身邊的朋友了 ,走出去多接觸些人,其實能找到很多書友的。

本人也是一名普通一本的大學生,記得大一下學期在活動廣場看到一個推薦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的活動,便參加了。我感覺很幸運我參加了,通過那個活動我才了解到原來學校有一個悅己讀書會,每周日晚都會聚在一起分享閱讀一本書,從此以後 ,只要我周日晚有時間就去分享聆聽,認識了很多優秀,愛讀書的朋友,自然會聊的很開心。

在我看來大學裡讀書的人也有不少,至少可能比將來畢業工作了,沒有時間讀書,更不要說找到書友一起分享了。所以趁現在多去尋找,走出自己原來的朋友圈,相信你總能找到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書友,有可能便是一輩子的朋友。

大學裡應該會有像這種讀書的活動或者組織,協會什麼的,如果沒有你也可以徵集書友一起舉辦一個。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沒有耐心?

1、科技和新媒體大眾娛樂的發展。

  1. 現在的各種新媒體軟體平台的發展,讓現在很多的人都漸漸的沒有了耐心。

舉個例子,以前我們娛樂方式,看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甚至是寫一部作品;而現在年輕人更多是看十幾秒到一分鐘的內容,短視頻,等等。上下班地鐵上,公交車上,街邊人行道上,包括現在的同學聚會,朋友聚會,家庭聚餐。每個人都一人一部手機,看啥,看的就是短視頻各種快速的、娛樂化的、商業化的內容。

所以漸漸地人們沒有了耐心,不能夠靜心看完一部稍微複雜的電影,電影稍微長點,他們就會選擇幾分鐘的電影解說去看,書本他們自然也不能靜下心來去細細品味,所以漸漸地在這種快速的娛樂化內容中,人們慢慢沒有了耐心,然後浮躁。

科技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同樣的,不光是娛樂方式,像人們更喜歡去接受幾十秒幾分鐘的過於娛樂化的內容一樣,我們的社交、工作、生活、各種方式都在變快,節奏一旦變快,人們難免都會浮躁。身邊一切都是快速的,吃飯可以點外賣、工作現在有各種線上工作站,郵件等、交通也在變快、生活起居也因為科技發展而變得更快。當然這是好的,能夠為人類節省出很多時間精力去做別的事情,但是吧相對於品味,享受生活的時間就少了。很多人就會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中感到壓力巨大,其實就是他們每天要快節奏的處理很多事情,忽略了慢節奏的一些東西。比如看書,看電影等這些需要用慢慢品味的方式去享受的內容,他們就無法體會到。內心就會很空,慢慢地就浮躁了。當然有人就會說,那些文學作品,戲劇作品,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都有短視頻來快速的享用幹嘛還要去慢慢品味?下面我就大致說說這兩者的區別吧!


文學作品,戲劇作品,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都有短視頻來快速的享用幹嘛還要去慢慢品味?

1、細品茶香的方式去閱讀,欣賞是能夠讓你長期處於快節奏的內心、情緒可以找一個地方安放一下,讓你的內心和身體都得到一些放鬆。這樣你的心理健康不會受到影響。今年2020年,由於各方面的快節奏帶來的壓力,多少人自殺,前段時間的某文化公司CEO留遺書自殺,某某學校學生自殺,等等,這都是你長期擠壓著壓抑的情緒沒處安放而最終無法承受導致的。所以我們需要給我們的身心找一塊地,找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去細細品味這些藝術作品。為啥是藝術作品,往往藝術作品能夠讓你體會到別的不同的人生,讓你體會到不同的情緒,各種能夠幫助你放鬆的內容。

2、娛樂化,商業化的短視頻對我們的審美的影響!

近幾年很多網上的短視頻都又在介紹文學,音樂,戲劇,美術的作品,但是那是從別人嘴裡說出來的「別人的感受」,而你自己身對於這個作品的主觀判斷,主觀審美都是被別人影響了,千人一面這樣好嗎?別人說這首歌好聽,那首歌好土,這部電影好爛,那部電影不錯等,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啊。藝術這些東西的審美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你足夠的享受,才能達到真正品味內容,欣賞內容從裡面獲得一些東西。才可以得到放鬆。不然老是聽別人的,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而且那些短視頻的內容真的就粗製濫造,有一句話,現在國內對於短視頻質量監管都不夠的嚴格,法律也不是很健全。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在上面自稱老師,自成一派。我為啥不玩「某音」就是因為我在上面刷了很多我專業上面的視頻,但是內容各種問題百出,基本的理論都不懂,就在那裡發視頻,我一點開還是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大號,想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毒害了,被誤導了!

我不是說短視頻,快節奏的,娛樂化,商業化的就是不好的,而是對於品鑒,欣賞作品這個領域還是要有自己的審美觀念,要有自己的判斷。哪怕網路上那些視頻也要好好甄別的去看,不能亂聽人胡說造謠。


建議通過社團尋找同好,不一定是讀書,其他愛好也好,比如電影、詩歌、戲劇或者其他,一樣偏好的人總會有趨同性。你喜歡讀書,也喜歡音樂,那你在喜歡音樂的人里,也一定能找到那個喜歡讀書的人


讀書是一個人的事情,大學參加讀協也就開始去過兩次。你想要分享,就寫出來好了。


Emmm這個怎麼回答呢,環境可能是一個影響因素,如果你們學校有讀書社的話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方案,不能簡單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來說,這可能只是你現在周圍的朋友對閱讀這件事不怎麼感興趣而已,不閱讀不代表他們沒思想,只是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不一而已。

閱讀這件事與家庭環境和個人成長閱歷有很大關係吧,有些人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而有些卻是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發現有太多的東西不符合自己所想,或失望或不足,而書卻可以滿足自己的精神食糧,你想啊,有些人也許一輩子就寫那麼一本書,他們把自己所有的思想精簡的概括到一本書里,這是多麼值得的一件事,雖然別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自己,不然為什麼有許多人懂得了許多道理為什麼還過不好這一生呢?可是,有些建議真的可以幫助自己少走很多路,許多想不通的事也有了解答,所以閱讀這件事確實很值得,這裡的值得不一定是物質,也許就是一種安慰,生而為人,有太多瑣事煩擾,就是那些聊勝於無反而就是生活的組成

書友這件事,你需要找到一個圈子,如果特別希望有人可以分享,確實,每次閱讀完一本書都會有種感慨,但是每次寫完書評後差不多就平靜了,這是我的解決方式,當然身邊的朋友也有許多熱愛言情小說的,可是這並不妨礙她們欣賞名著反而會和我去探討哪怕她們沒看過,也許這和每個人的秉性有關吧

總而言之,不要苛求不要煩悶,那些都有點不值當,閱讀這件事與其他人無干,純粹是一種休閑方式,如果能獲取知識更好不能也沒關係,有那麼一兩書友可分享很好,沒有也無礙,生活是自己的,沒有誰可以陪誰一直前行


深度閱讀會給人一種特別的身心愉悅感,但是這種愉悅感來得並不會太快,或許問題便出在「來得並不會太快」上。


因為社會進步了,但是書沒有進步,以前的書都是站在當時的立場上的,大部分人還不識字,精英世家貴族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人,所以以前的書拿出來看是很有味道,但是仔細一品,又真的幫不了現在的自己解決太多的問題。

當代人都背負著多重的身份,就拿一個學生來說,在家是孩子,在學校是某些老師眼中的乖學生,有些老師眼裡的搗蛋鬼,個別同學看來他還不錯,有的人卻覺得他很裝。

回家打開手機,看著不同的信息,內心深處的某些情感又被喚醒了,可能沉迷於遊戲中的快感,可能陶醉於偵探小說中的推理,有可能迷戀書中描寫的某個主人公,覺得自己未來的伴侶應該也是這樣子的。

這樣的一個交換變化,其實過去沒有幾本書能全面展開,因為那些年代的作品都太臉譜化,人設的味道也很明顯。

如果你真的細細去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比宇宙簡單多少。

個人的價值一下子被重視的今天,又處在一個劇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探索都來不及,跟上節奏都費了好大的勁,還指望多少人有空再去讀一些,過氣了的書呢?


大環境不行


你應該選大學的文學系


因為時代的發展


曾今是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而如今,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人變少了,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浮躁,以前我也覺得是這樣的,直到我遇見了一個文科女,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究竟是一個多麼有魅力的女生,在讓人刮目相看的同時,又對她佩服的五體投地?

每天晚上回來,雷打不動的先是練習寫字,重點是寫的是毛筆字,而後開始每日閱讀。當時是在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唐詩之美日曆》。讀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的,讀完之後,還會寫寫讀後感啥的。

反觀這個女生,在讀完一本書後,並未急於想大家一起交流心得,而是在進行自我的思考與沉澱,並且將想法輸出。讀書這個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是自己與作者思想上的交流,是自己了解作者內心獨白、想法、情感、抉擇的一系列的過程,而這就是其中的妙處所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閱讀。


世風日下,人心浮躁


做好自己就行,變優秀的路上總是孤獨的


主要是因為手機的原因。


有嗎?沒有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