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

少年的朋友們,現在有一些妄人要煽動你們的誇大狂,天天要你們相信中國的舊文化比任何國高,中國的舊道德比任何國好。還有一些不曾出國門的愚人鼓起喉嚨對你們喊道:「往東走!往東走!西方的這一套把戲是行不通的了!」

我要對你們說:不要上他們的當!不要拿耳朵當眼睛!睜開眼睛看看自己,再看看世界。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佔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肯認錯了,方纔肯死心塌地的去學人家。不要怕模仿,因為模仿是創造的必要預備工夫。不要怕喪失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因為絕大多數人的惰性己盡夠保守那舊文化了,用不著你們少年人去擔心。你們的職務在進取,不在保守。

請大家認清我們當前的緊急問題。我們的問題是救國,救這衰病的民族,救這半死的文化。在這件大工作的歷程裏,無論什麼文化,凡可以使我們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都可以充分採用,都應該充分收受。我們救國建國,正如大匠建屋,只求材料可以應用,不管他來自何方。

這是胡適的《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裡面的話。顯然,高中政治必修三對他的引用有點斷章取義。作為《紅樓夢》研究的一大學者,胡適毫無疑問也是熱愛中國的文明的。

又到南京開幾中全會,大家所討論的事情都是為了抗日。 蔣介石和他親信的人大唱「抗日三天亡國論」。蔣說:「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 頂多三天就亡國了。」因為蔣這樣說,何應欽、汪精衛說得更厲害了。何應欽說:「日本有多少煙囪,日本人有多少工廠,我們如何能比,不抵抗還可支持幾天。」——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為什麼說日本人來了,中國文明一定就會滅亡呢?

兩位日軍侵略受害者回憶日本奴化教育--青島新聞網?

www.qingdaonews.com

我上小學五年級時,開始學日語,地理只講東北三省的,歷史只講靺鞨、高句麗還有遼、金、清東北少數民族系統的,使東北人從小就忘記中國的地域和五千年中華歷史。

1939年我初中畢業,考入了奉天第五國民高等學校四學年。那時,每天都有日語課,我們這樣的學生大都可以用日語說日常用語,可以聽日本人講課———除了「共存共榮」,就是什麼「王道樂土」,是日本人把「滿洲人」(他們不說東北人)從水深火熱之中救了出來,什麼「天照大神」、「天皇陛下皇恩浩蕩」等愚民話語。反正是教我們崇拜日本人,連到奉天上街經過日本神社和忠靈塔都必須停下來脫帽敬禮。

還有那篇激怒魯迅和胡適二位先生的大公報社評《孔子誕辰紀念》,發表於1934年8月27日:

最近二十年,世變彌烈,人慾橫流,功利思想如水趨壑,不特仁義之說為俗誹笑,即人禽之判亦幾以不明,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力,既已盪焉無存,不待外侮之來,國家固早已瀕於精神幻滅之域。


我是真誠地相信文化是建立在硬實力基礎上的。就拿漢字拉丁化來說,在只有30%的成年男性和1%的成年女性能讀懂一封幾百字書信大意的情況下,漢字拉丁化也能起到普及教育的相應責任。但是,隨著新中國建立,社會動員水平大大提高,只需要一套簡化字體系就可以開展掃盲運動了。


今年在新鄭國際機場,我曾碰到一位在中國做了多年外教的老美。我們全程都聊得很愉快。談到旅遊的時候,他說:

「I prefer the old China;yet much of it has disappeared.」

我的回復是:

「Well,old China used to be everywhere ; however,if we dont sacrifice any part of it,the rest cant get protection either.」

只要這片土地的權力始終歸屬於那些優先認同這裡的人,那麼,不管中國變成了什麼樣子,它的文明都將一直延續下去。


題主@小精靈喝汽水 認為印度、埃及和兩河流域的文明都已經斷裂。我並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

首先,請設法證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對後來的南亞確實沒有什麼影響。

其次,您不會是認為吠陀時代的印度文明,到了現在也斷代了吧?那麼您聽說過以下幾個名詞嗎?種姓制度、《摩訶婆羅多》、摩奴法典。

然後是埃及。且不論古埃及曆法——儒略曆——格里高利曆這條線索,就是由古埃及語言一脈相傳的科普特語,如今還正在埃及等國家的基督教堂用於讚美上帝。誠然,古埃及文明漸漸由於被周邊文明趕超,土地被並不認同這裡的人們一再佔據,而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古埃及的不少文明遺產繁衍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人民,從未中斷。

肥沃的尼羅河平原也滋養了一代代新的文明的貢獻者——亞歷山大港是希臘化時代的一大文化中心,數學家海倫等智者在這裡修業傳道,其燈塔與圖書館是文明的象徵。「《古蘭經》啟示於麥加,抄寫於伊斯坦布爾,誦讀於開羅」,在伊斯蘭文明於世界最璀璨的幾個世紀中,埃及也是一顆寶貴的明珠;納賽爾和薩達特兩位總統,一個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偶像,鼓舞越來越多的人掙脫部落的藩籬,形成現代國家意識,另一個勇敢地面對現實,選擇與不可能消滅的敵人握手言和,最終用生命的代價,向世界展現了阿拉伯人民對和平的同樣追求。

古巴比倫也是一樣的。希臘神話的字裡行間仍有伊什塔爾女神的氣息;兩河流域雖然與伊朗高原族羣不盡相同,但同樣也是伊朗這個文明體長久以來的一大沃地。況且,就像埃及最大的報紙名為《金字塔報》那樣,在伊拉克這個年輕的國家,隨著民族主義意識的逐漸抬頭,許多人也開始日益認同自己是吉爾伽美什與尼布甲尼撒的子孫。

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文明而自豪,但是,決不能因此而看不起別的民族,決不能因此就忽視其他文明對人類歷史做出的貢獻,更不能因此讓謬誤與盲目樂觀沖昏頭腦,遺忘了我們自己還有許多要做的記錄、考據與保護。


自1840年到1949年這100年時間,是中華文明最接近滅亡的時間。

在1840年之前,中華文明從來沒有消亡之虞,在這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中華文明的東亞唯一的高度發達的文明,沒有任何對手。周圍的民族即使偶爾在武力上能征服中國,但在文化上卻只能拜中華文明為師,他們征服的結果,只不過是把自己也變成了中國人而已。

所以,這幾千年的時間裡,在東亞這個地方沒有人能動中華文明分毫。

但自1840年以後,一切截然不同了。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強大的文明,挾現代科學和工業化生產呼嘯而至,在這個強大的異類文明面前,中華文明徹底地顯示出了自己的腐朽和落後。這種落後是全方位的,是代差性的,是幾乎無法彌補的。在這樣強大異文明面前,中華文明不堪一擊,隨時都可能被從地球上徹底抹去。

等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中國人自己對此也有了充分的認識,——或者說,對自身文明的徹底滅亡已經做出了充足的心理準備。當時有人說過一句話:「中國不亡沒天理,中國若亡沒地理」。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以中華文明當時的狀態,肯定是要滅亡,如果不滅亡簡直就沒天理了。但後一句話說由於中國地方太大(地理條件好),因此還可以再搶救一下。——其實這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到了抗日戰爭時,可以說中國的亡國危機達到了最頂峯,直到現在我們國歌裏還在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絕非虛言。當時抗戰之時,從最高層的精英到下層老百姓,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中國能打贏。汪精衛豈是無能之輩,他為什麼當漢奸?還不是因為看不到中國勝利的希望。

1937年到1939年,是中國無限接近滅亡的兩年。

而且,這和1840年的情況不一樣,1840年以前,就算滅國,征服者依舊會繼承中華文明。而這時候如果滅國,那在強大的西方工業文明面前,陳腐的中華文明只會被象塵土一般抹去。

天幸,抗戰我們贏了。

天幸,1949年人民贏了。

天幸,1950年朝鮮戰場上中國也贏了。

中華文明在無限接近滅亡的那個時刻,頑強的拐了個彎。


東晉之後吧,文化差點銜接不上了,各種人相食,還有兩腳羊,路邊、樹上掛滿了漢人屍體。

北魏孝文帝漢化組還是有保存華夏文化功勞的!

而下一個危險時代,也是蒙古國定元大都,改用「四等人制度」的時候,雖然也用了「變種漢制度」,但卻沒有接受徹底「漢化」的決心,而且也有類似「印度種姓制度」的遺害,還荼毒了神州80多年,明雖強大,卻沒有抓住大航海時代,連日本人都敢腆著臉說自己是「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可見文化的隔斷


犬戎滅西周和抗日戰爭吧

東周因為碎,反而把中原核心包在中間

秦漢以後,統一帝國對周邊就都是碾壓趨勢了

秦到清,中國人無論人口基數還是文化凝聚力基本成型了。即使是清末近代的時候對外戰爭輸了,中華文明的沉澱和厚重的底蘊還在,以那個時代的文化環境,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弭

所以我認為,中國最接近文明香火斷絕的,一個是犬戎滅西州,一個是抗日戰爭

犬戎滅西周,當時中原王朝沒那麼強,少數民族的實力也沒有被我們碾壓。西周的核心區比後代的核心區小得多,而犬戎滅西周的時候,基本上把西周周王室的核心區全部佔了,要不是東邊緩衝區大,不然中華文明就真的嗝屁了,就像喜克索斯人佔領埃及一樣

抗日戰爭的話,也是中國最接近滅亡的危險關頭。首先,日本同屬漢字文化圈,對中國的文化轉換效率遠高於西方,同時,日本是站在已有的幾十年間對中華文化的蠶食的基礎上進行的侵略,其危險性不言而喻。在臺灣、朝鮮和東北的歷史都明白,要是中國沒挺過這道坎,那就是會真的滅亡的危險關頭


大家能不能不要在雙重標準下討論問題?

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是與古中國對應的概念。談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的滅亡對應的是古中國的滅亡。

談中國文明,對應的是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伊拉克文明。

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伊拉克文明不等於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如同中國文明不等於古中國文明。

就像當代中國官方認為中國文明一直沒有中斷一樣,當代埃及、當代印度、當代伊拉克至少在官方層面也都認為其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伊拉克文明一直沒有中斷。

埃及歷史教科書從法老講到亞歷山大再到薩拉丁最後講到當代。

薩達姆曾對外國記者們自豪地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一次公開演說中他提到, 伊拉克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盞閃光的指路明燈」。

至於印度,總不能一邊說印度文明中斷一邊說種姓制度突破中斷傳下來吧。

每個文明都有其特殊性,但人為設定雙重標準去衡量不同文明就沒意思了。

中華文明的偉大不需要以人為規定其他文明的中斷來襯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