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還靠著引進外國的成果發展自己。

因為化學,生物這些學科專業,工資低,難就業,難發展。在生活壓力面前,很難有深入發掘科學技術的動力。國家目前對哪些領域投入力度大?

我們國家的創造不是沒有競爭力,在某些領域,比如生物酶,低成本高活性,完全碾壓進口產品,然而,要想做出受國際認可的項目,必須使用進口儀器和試劑纔能有說服力。

畢竟一兩年前國產的透析袋夾白送都沒人用的,質量不好是通病。——————————有點混亂。

首先,新技術,新要的研發成本大,例如腫瘤抑製藥物,沒有公司敢承擔,不敢冒險。與其開發,不如直接購買專利。

很多研究也就只停留在發發文章的水平。

另一個角度,高校和研究所普遍向著影響因子發展,大量的時間金錢花在沒有實際意義的研究上。高校並沒有培養能夠發展應用科技的人才。

搬八年的磚,還沒有金融專業本科生工資高,工作不體面,社會地位低等,導致這類學科學生多但都是混日子,混文憑。

生物製藥,乃至整個製藥領域,最重要的質量管理體系都還不能說做的很完善了,哪裡有精力和資本投入到並不是那麼那麼著急的信息化建設上?

有這份心,先把GxP的東西先做好吧。

做葯要有良心。


只有喫飽穿暖,纔有空發展別的。

如今中國哪裡有空?人家外國人工作為了消遣,不幹了還環遊世界。

中國人工作是為了活命。


瀉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佔個坑先,慢慢寫。
謝題主腰。雖然這個題是題主自問自答的目的建的,但是我還是說一下吧。

一、大部分答題者的閱讀能力對不起自己受過的教育,題目問的是信息化建設,答題者起手就噴科研不給力,這種水平你確定自己能搞出來科研?恐怕老闆說什麼都搞不清吧?

二、說回信息化建設,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不管是科研還是檢測還是生產,信息化建設都是輔助中的輔助,其重要程度遠遠比不上其他各環節,別和我扯什麼數據真實性,你告訴我哪個信息化系統是完全做到審計追蹤,實時上傳監管伺服器的?三、即使要上信息化建設,這個東西各家的口徑都不一致,各個廠家自己的儀器平臺底層架構都不一致怎麼統一?你說買一家的儀器?島津有IT-TOF麼?安捷倫連天平都沒有,熱電倒是全一點,可惜它沒有整體的審計追蹤謝謝。至於前端的樣品接收後續的報告處理,那真的是無關緊要中的無關緊要。

國內的信息化建設進度慢主要是與國內大環境有關,大部分國有企業掌陀人,都是幾年一換,他們在有限的執政生涯中,怎麼才能做出業績來呢,只有短平快了。關於研發,創新啥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實際做的不多,就像國內足球談青訓一樣。


現在的中國,整個國家都很浮躁。在中國,來錢快很重要。老老實實做研發就等著虧錢吧。不如搞搞套路,做作梗,忽悠忽悠人。
目的不同 行事的方式自然不一樣
想想他們什麼時候發展的,我們什麼時候發展的,想想他們發展時候的國情,想想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國情
個人是個非常期待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人,有著極大的興趣和愛好,自己買了很多書來學習。只是無奈最後工作和生物方面關聯並不是很大。說到國內的生化體系,起步晚是一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全民意識中生物化學並不是非常有用,很多人並不知道它未來的前景,大部分人都認為生物只是花花草草或者做個麵包,化學就是化學,也就只有初中高中的認知。更高層次的生化研究,沒有更多人願意投入時間和金錢去,週期更長,而且需要更大的格局和情懷,畢竟很多企業和人主要目的是賺錢,而不是拯救全人類~
因為羣眾不理解比如:某院無良醫生手術時看電視

各位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越是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就更應該快馬加鞭追趕不是嗎?總不能自甘墮落吧,那我們國家的醫藥豈不是沒有未來了?信息化建設國外已有數年了且一直都非常重視這一方面,畢竟紙質的記錄很散亂、很容易丟失,知識產權較難得到保護,而且也很容易篡改數據,這也是國內目前國內的學術和生產研發環節都存在很嚴重的造假現象。但是目前國內認可的還是紙質版的記錄和數據,這也是信息化在國內目前較難發展的一大原因。但是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科研院所和我們的國家都會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它的諸多優勢。


前段時間剛和merck的人接觸了下,深有體會。就製藥來說國內外不管是人才水平還是資金實力都相差甚遠,而這兩者和利潤也是相輔相成,總的來說就是個良性循環。像merck這樣的企業,能夠大量做出jacs級別的硬核科研成果,並用於產品生產改進上,這一點是國內葯企望塵莫及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高端企業研發人員需要國內對應的高水平博導帶出高水平博士生。國內以前科研水平太過低下,如今雖然大躍進式提升但多數課題組仍然擺脫不了填鴨式搬磚教育,博士生自主能力差。少有的能力強,有多數出國了,然後進去學術圈,所以企業界的水平上不來。另一方面是錢,美國一流葯企每年幾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國內的真是連零頭的零頭都沒有。如今的生物醫學研究就是要燒錢的,一年幾千萬人民幣的研發經費就只能搞搞仿製了。最後葯企是一個入門門坎極高,需要長時間技術和人才儲備,而且如今利潤也並不是很高的傳統領域,所以短期內並不能看到國內企業追上的可能性。 自己的一點感想,有點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