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這平時東西更大程度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啦。他們說的東西都是自然而然地語法基本正確的。但是我常聽見從句沒有動詞後置的現象,至於變位,不變位人家會覺得不舒服的


謝邀。

首先動詞變位是最基本的,變錯或者沒變,很容易直接就影響整個句子意思了。至於框架結構麼… 說實話我覺得還好。給你看看我認識的德國人的聊天記錄,都非常口語。以下全員年紀二十左右。

比如…

長長一個對話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也很日常

句首字母不大寫也很日常

各種縮寫縮到外國人認不出也很日常(這裡沒截,懶得翻了)

有些直接打音譯詞…

嚴謹起來嚴謹到你害怕,隨意起來能讓你懷疑自己學的德語是假的… 不熟悉那種聊天模式的人真的就是百臉懵逼。有一次我給旁邊中國同學看德國同學羣裏發的消息,她跟我理解的就基本不一樣… (後來證明我理解對了)

說話的時候語速很快,語法的嚴謹度比聊天記錄更隨意。更可怕的是,他們這樣(不嚴謹的)說話(方式)說了這麼多年已經成習慣了,而如果我們也學他們那樣「簡單」地說,看著吧,沒人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 這就是「不平等條約」,母語者對自己的母語可以隨便怎麼玩,而外國人不行。不過如果我們「乖乖」地說,就算偶爾變位錯了或者語序不對,他們都能get,這是屬於任何語言母語者的強大聯想力,他們會自動搜索自己腦子裡的辭彙量來跟你說的話配對。

所以說,語法錯了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別用錯能決定句意的關鍵詞,比如最重要的動詞…


還是比較嚴謹的,但是口語中有很多Redewendungen. 比如最常見的weich (=wei?t du).

如果不瞭解這些Redewendungen,無法真正融入。


並不注意,對他們來說就是張口就來的東西,沒什麼需要注意的。

但是也有分不清陰陽性的。

口語以交流為主,能明白對方意思就行,語法反而不是很刻意的去注意。


主要是辭彙量要夠,能聽懂別人說什麼,不然語法再好,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也白搭。平時說話就算有語法錯誤,德國人一樣聽得懂,就和外國人說中文一樣,你不會因為他少了倆詞就聽不懂他說什麼了。

德國人自己說話也經常從句動詞不後置。而且很多口語嚴謹來說語法上都是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