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代表不了大眾的口味,提一些個人的看法吧

我認為可以有一定的創新,但不必刻意地脫離金庸之流的體系。

比如少林,武當之流耳熟能詳,也實際存在的武林門派,大可大膽地使用。

一,這些門派有真實的歷史,可以增強一定的代入感,也可以在寫作時用現有資料,寫作難度相對低一些。

二,代入感和熟悉感可以自帶一定的武俠韻味。完全自創的話可能會產生(門派,招式)名字像網遊技能一樣的廉價感或者像奇幻小說技能的違和感這類的問題。

但是自創一些門派也是可以的。如果非架空的話,最好有些符合邏輯的門派歷史,可以貫穿入劇情,也可以作為豐富世界觀的要素也是很不錯的。

其實非架空的話很難繞開金庸,我曾經想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丐幫,然而發現丐幫的確有「三十六路打狗杖法」(出自《乞丐的歷史》),而且金老大量使用典故(凌波微步,降龍十八掌招式名字),因此創作起有歷史,有文化,而不僅僅是聽上去牛逼的招式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容易撞車。

總而言之,新手上路創作大量的門派挺難的,假如只是名字堆砌,會給人很空的感覺。所以不妨借鑒一些門派,假如自己有創作的意願,也可以適量地創作一些。

而想要創作出有血有肉的門派,不妨自己詳細設定(門派起源的故事,武學的由來,各個門派不同的戒律,理念,設施,活動。),這些設定不必平鋪直敘地詳盡描述,從角色的言行引出,世界就會豐滿起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如果像&&>那樣一個架空年代門派就無所謂了,如果是&&>&&>那樣年代勢必會有所帶入感,那門派的前輩後輩,武功來歷,武功傳承的等讀者還是會探究的吧。但話說回來近代門派也挺多的,無論虛構還是寫實能自圓其說就可以啦。


實際上是很難避開前人的設定。

就以門派來說,你可以不寫少林武當,可以沒有前人設定的六大門派九大門派,但你怎麼設定?佛教有個大門派不稀奇吧?不叫少林可以叫多林。道教這麼發達,有個門派不稀奇吧?不叫武當可以叫崇明。所以往往就是換湯不換藥。


不必刻意迴避,但是也要注意在沿用前人的傳統設定的框架下推陳出新。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創新,寫的主要是鬥爭,所以門派內部的情況,除了主角團華山派和嵩山派,其他門派幾乎都是打醬油的。像衡山派和恆山派,都著墨不多,留有餘韻,能夠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當然,自己也可以借用幫派的名稱,但自己重新進行設定,這很考驗功力。

比如青城派,在書中出現過,但只有幾個人物,未見門派從何而來,勢力如何拓展等等;比如唐家堡,唐門暗器這一設定在很多小說中都有,但沒看到有人以此為主角,甚至只寫一個關於暗器的武俠世界。

金庸的小說往往寫門派較多,但幫會,鏢局,賭檔,青樓,殺手團伙,賞金獵人等教派以及一些官商合作,官私互利的組織較少。這些領域目前還沒讀到寫的比較好的小說(古龍的小說中部分有涉及,但不夠詳盡完整。)

鹽,鐵,漕等幫會更接地氣,看家護院,保人送鏢的鏢局一諾千金,至於賭檔,青樓,更像古代的情報集散地,也更黑暗一些,殺手,賞金獵人相對好寫一寫,但能寫的精彩,可能要看腦洞多大了!

眾多幫派是如何覆滅的,少林寺為什麼會被縱火,刑場上的劊子手在私下有什麼交易,江湖幫會安插在官府里的暗探如何生存?這些帶有懸疑,推理氣息的設定,或許也可以成為武俠「無間道」吧……


大部分讀者不會期待。

了解記憶熟悉一個新的世界觀或者設定是需要時間的。

而且人類有本能排斥和記憶矛盾的新生事物的習性。

而且大段設定幾乎不會有人去看。

你看少林武當丐幫魔教這些

看似只是兩個字的詞語,但是底下已經蘊藏無數的設定了。

而且給人一種經典門派的感覺,那種有歷史,有資歷,江湖上有號召力和話語權。


金庸也沒迴避。金庸大量採用了流行的設定。比如少林武當,達摩張三丰,內功外功,暗器輕功。


嗯嗯,可以架空,自己玩。但是不要看不起前人的那一套。

有些人寫的和尚,道士連金剛經,南華經都不翻翻。還是架空好,隨便玩兒。


金庸小說里也就桃花島,古墓派,大理段氏,姑蘇慕容,這類算是原創門派。

少林派,明教,天地會這種都是有歷史背景的。

剩下更多的門派都是X山派(包括峨嵋派,武當派,其實本質也是峨眉山派,武當山派),或者類似丐幫這種由門派地址或者門派成員性質的門派。

第一類的門派我建議現在的作者不要用,金庸的痕迹太明顯了,讀者看了容易齣戲。

第二類的門派我建議作者用的時候區分一下歷史上真實的這個門派和金庸虛構的內容。金庸的設定可以借鑒,但要適度。

第三類門派就隨便了,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模仿金庸的風格寫個X山派。比如在北京的搞個香山派其實就不錯。


不用刻意迴避是真的,但還是可以嘗試寫出自己特色的一些門派,比如鳳歌筆下的天機宮,九如花生這一金剛門還有東島西城這些設定看的時候也是很精彩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