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裡都想逃離?


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且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歸屬感」是個體對所屬組織的認同和維繫的心理表現,當所屬組織能夠滿足個體的需求時,個體對組織就具有歸屬感。當個體發展到一定程度,而所屬組織仍停留於原狀時,組織條件無法滿足個體的需求,於是,個體對組織的歸屬感就會被削弱或喪失。

有一女朋友至今服務於一家中型企業財務管理崗位25年,對公司滿懷的歸屬感。究其原因是結婚生子後也無法自我提升,但任該角色仍綽綽有餘,同時也深得老闆信任,雖然待遇只是行業的平均水平,而公司老闆也安於現狀,認為保持原狀能負擔兩三百員工的工作問題已經是自己自我實現了,該公司十年以上的老員工佔65%以上。

剛畢業的職場信任在剛開始兩三年總是「不安分」的頻繁跳槽,因為剛畢業的年輕人總希望能獲取更多的閱歷以鍛煉自己。正常情況下,在一家公司工作不到一年的人,其工作尚未取得較好業績,所服務的公司當然無法滿足其期望的目標,故談不上對組織有歸屬感。

其實,個體與組織也是一種合作關係,也需要資源匹配,當彼此的資源不匹配時,個體的需求就得不到的滿足,個體對組織、或組織對個體也就沒有了認同感,這時,個體對組織就喪失了歸屬感。


因為不知道這是不是你的歸處 想走不知道去哪裡 想留 卻得到了更多的不安


因為本來就沒有值得歸屬的東西。


因為日子過的不充實,思慮太多,缺乏一定的獨立意識,同時可能朋友親人的陪伴缺失,難以融入新的羣體導致缺乏歸屬感。


歸屬感,現代社會的一棟棟高樓聳立,牆與牆之間隔閡了一個又一個人,人們在享受這樣的生活的同時也在漸漸失去某些東西。歸屬感來源於組織、團體和集體,是由一個又一個人組織而成的,人們在找到一個適合的集體時,是有歸屬感的,但是常常因為現實社會的心機,交往,黑暗而導致一個又一個人帶上了面具,你就會發現這個集體變了,自己是獨立於他們之外的,漸漸的歸屬感就沒有了。

本身我自己是玩cos圈的,最初的時候也是為了找到集體,讓自己認識更多的同好,但是剛開始,始終融入不了這個圈子,他們自己就組成了團體,我也不知道如何參與其中。後來圈裡有些大佬對你做事幹事的誇讚,突然就有了歸屬感,來源於別人對你的認同,那時候我很喜歡這個圈子。後來發現人都帶著面具,都是用虛偽的一面,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發現我自己離這個圈子很遠了,漸漸的歸屬感又沒有了。後來就會出現一種情況,當我們在一起說話聊天,一起活動的時候,是有歸屬感的,只不過分開後,就剩下自己一個人時,突然就不知道要幹什麼了,突然就很迷茫了。到最後,才會發現,只有家,才能給自己歸屬感


人,是很複雜的一種物種,與一般低級動物的根本區別不僅僅是會使用工具勞動,而更重要的是情感世界更豐富,更敏感,更加的變幻莫測。每個人的性格,說話做事的方式,內心的情感世界都有所不同,有時候你很難理解別人的想法和他所做出的決定,認為不正確,不應該這樣,應該和你所想的一樣才對,所以這也是吵架的原因。但你應該想得到他就是他,和你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他的生存環境,從小所受的教育,父母和朋友身邊的人對他所產生的影響,經歷過什麼重大的事情,當然,也可能是一些瑣碎的事,但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如果是比較痛苦的回憶,就會產生諸如自卑,易怒,膽小怕事,畏首畏尾,不容易相信別人,戒備心強,沒有安全感等等一些負面的情緒。難道這些性格的形成就不可能是先天的嗎?當然有可能,只是你要明白,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個性脾氣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它會被寫進你的DNA裡面的,而基因這種東西就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嘍!

所以說,環境對於人的成長和性格的形成纔是至關重要的,先天的遺傳你可能改變不了,但你能做的就是不能再給自己加一些特別不好的習慣,不要以為自己就這樣了,無所謂,你害了自己不說,你的後代子孫也要遭殃了!


謝邀。

可能因為,

不夠勇敢,

或者,

太過勇敢。


因為你們兩心不相契


沒有可以依賴信任的人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