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明白,有很多不知道指代的是什麼。例如「她」「小小的漂泊者」等等


泰戈爾是一位偉大的智者和詩人。

在《飛鳥集》中,不用把這些具體的意象強加在某個情境裏,事實上,作者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與宇宙對話。他的詩作帶有自省的意味,他在剖析自己的心路歷程,待著強烈的思索,從每個平凡的事物出發,探索生命的真理。整本書裏沒有描寫某個具體的情景,但會通過一個情景反應一個真理,這是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過程。

所以整本詩集不會看到作者有個人情緒上的起伏變化,作者是站在一個高度去觀察世界的,他在用自己的智慧丈量世界,他的目光時而溫柔,時而冷靜,時而深邃,時而幽遠。

詩集裏的作品甚至和我們一般看到的詩作大相徑庭,大多隻有一兩句,但卻清新雋永。對於真理而言,一兩句已經夠了。我們把它當做一本箴言集好了,讓我們以智者的目光帶我們去領略生命的美好,收穫生命的真諦。


個人拙見是,

品詩的時候把它當作一部心靈史來讀,自然而然的代入感會讓讀者與作者產生心理上(或者說思想上)的共鳴,哪裡有共鳴,哪裡才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說「鑒賞」而不是別的方面對讀者的要求是最高的。不像聽說讀寫那些,下功夫了多少都會有收穫,鑒賞需要心靈(或精神或經驗)的高度參與!


不同的年齡,心境,讀出的感覺都不一樣 。詩這種朦朦朧朧的東西,讀出的都是自己。


一首詩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明白。

又或者作者自己也不明白,

這才藉助詩把它表達出來。


詩歌不必看一角,詩寫的是心境,意境,情懷。讀詩讀的是那份情感,有感則感之。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