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樓主說成多數人的暴政很不妥,改成多數人的憂慮更合適,大部分人本身並不是像攻擊他們,而是對這種現象深深的擔憂,出發點是好的。

「娘炮」現象之所以引發公眾反感,還因為這種病態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網路上「少年娘則國娘」的批評儘管不無戲謔,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傳播什麼,確乎是關係國家未來的大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少年娘則國娘」,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當看到《黃飛鴻》男兒當自強、《戰狼2》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時會熱血沸騰,發憤圖強,但如果影視作品充斥著那些比普通人更加「嬌弱」,更加需要保養的「娘炮」,等對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會有什麼影響?

國外也有這樣的擔憂

還記得許多女權主義者實際上對所有有關男性的事情宣戰的日子嗎?那時好多「敏感的」男子加入她們的隊伍來聲討睾丸激素的「毒害。」

  男孩子因為每個女孩的失敗而受到譴責的聲音越來越大。美國女大學生協會(AAUW)發起了一項關於女性獨用教室的研究。讓美國女大學生協會感到意外和懊惱的是發現女性教室提高了少數女孩的學習成績,但絕沒有提高所有女孩的成績。專欄作家凱瑟琳·帕克指出隱藏在這項研究後面的是有害的反男孩的假設:「討論中完全沒有提到同性上課是否對男孩子有利。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人在意。在生產美國國旗的工廠找到沃爾多的紅條襯衫都要比在關於美國女大學生協會新聞故事的調查中找到的對男孩子的關心容易地多。」

  凱瑟琳繼續寫到:「你會認為男孩子是種污染空氣的毒素,消滅這種毒素會增強女孩腦子的功能。有毒害的是這種認為男孩有特權壓迫女孩的假設;污染是我們正在對一代男孩和女孩的身心所作的事情,他們被訓練得視彼此為仇人。」

  自從有研究表明老師在數學課上更多地提問男孩子而不是女孩子,男孩子在許多女權主義者的心裡就成了「敵人。」這就是為什麼婦女會很自然地認為如果他們能擺脫擋道的男孩子——將女性從野蠻的「睾丸激素領土」上解放出來——女孩的分數就會高的登峰造極。

  凱瑟琳談到她的一個男孩如何被迫忍受老師的做法。這個老師拒絕使用男性屬性代詞,不光有時用「她」來替代「他」,而且她總是談論「她」而不是「他。」 凱瑟琳寫道:「我想這一年對男孩們來說可不好過。情況確實如此。」

  正如凱瑟琳指出的,實際情況是男孩的成績要比女孩的低(即使是標準的測驗,她們的成績也比男孩好)。更嚴重的是,男孩的自殺率要比女孩高五倍,而且男孩被診斷有學習障礙的人數要比女孩的高六倍。

  凱瑟琳的結論是:「讓我們來打個賭:如果女孩的自殺率和有學習障礙的人數同男孩的一樣多,那麼就像往新婚夫婦身上撒米那樣,在往研究者身上撒錢。」

  還有哪個通情達理的人會懷疑凱瑟琳的話嗎?

  我遇到過很多成年男子,他們還對在孩童時代自己的「不良表現」感到羞愧。因為他們生長在學習障礙還不太被重視的年代,許多丈夫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十足的笨蛋。而且他們常常是沉默寡言的,因為他們知道最好在一邊呆著,不要多講話,免得大膽地說出來而被嘲笑。

  那些沒有不良表現的男人可能就背起了成為男子的行李。我認識一個非常能幹的家中排行老大的中層執行官(現在四十多歲)。他的老闆將他拉到一邊對他說:「聽著,吉米。我很抱歉對你說這些,可你被晚僱用了十年。高層管理已經明確公司的領導層中要有各種各樣的人。考慮到你是個男人和白種人的事實,你就已經有兩條對你不利了。」

  可以這樣說,各層的男性——與歧視相反——正在受到這種同樣的態度的對待。在教育系統有很多傑出的充滿愛心的老師(我的女兒就是其中之一),但也有些女權主義者,她們一見到男孩子立刻就會想,我們見到了敵人,他正穿著運動員的下體彈力護身。

  要肯定男子漢氣概

  另一個可以讓你的丈夫眼睛發亮的問題是:他的媽媽同男孩們在一起時感到自在嗎?

  為了你著想,我希望你丈夫的媽媽肯定兒子的男子漢氣概。一位母親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告訴她的兒子她欣賞他父親的什麼,並讚揚她希望兒子仿效的男子漢的特性。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的母親對任何同男子有關的事都越來越謹慎了,因為她們錯誤地認為性角色是人為發明的,而不是上帝決定的生活中的事實。可惜的是這種社會實驗並沒有產生忍耐性和更強的敏感性,而是產生混亂——而且被搞糊塗的孩子會做出可怕的選擇。

  我認為這遠遠超出政治上的正確的建議,但我不想同你鬧著玩。我曾遇到過一個健康的婦女,她想同一個有女人氣的柔弱男子結婚。有時候在我們「真正家庭」的電視節目中,母親們向我和傑伊·帕薩望特博士提問,她們擔心自己兒子言談舉止女性化。這些母親完全應當告訴自己的兒子:「你是媽媽的兒子,我不希望你的行為舉止像個女孩。」 她們這樣做就是在教自己的兒子們如何成為男子漢,並讓孩子知道她們珍視孩子的男性身份。如果你配偶的母親能這樣做,你就是在收穫一個男子給予的回報,他肯定可以承擔一個丈夫的角色。

  在這方面母親非常可能做的過火。在某些情況下,一個男孩做「女孩似」的事情是很自然的。我童年的一個記憶就是同我的姐姐薩利玩紙娃娃。因為她比我大,我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她的世界,而薩利肯定永遠也不會問我:「凱文,你想幹什麼?」既然她比我大,如果我想同她一起玩我就得按她的條件玩,也就說玩娃娃。如果你的丈夫是完全同姐妹們一起長大的,他就可能在女孩的世界裡感到很自在。但是,同女孩們一起感到自在,並且總想像女孩一樣作為的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萊曼法則:成長為成熟成年人的男性通常都會從界限分明的性別角色中受益。分不清界限的孩子很少能夠總是在生活中做出好的選擇。

  成長為成熟成年男性的人通常都會從界限分明的性別角色中受益。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分不清界限的孩子總是能夠在生活中做出好的選擇。他最好在結婚之前將自己的身份搞清楚,否則的話他的妻子就會因此而受罪了。


對娘炮的不認可是民心所向;

對娘炮的攻擊,甚至立法禁止娘炮,是多數人的暴政


應該都不是。

我也很討厭娘炮,尤其是「犯我中華者,小拳拳錘你胸口」,但我目前找不到能對號入座的人。

而所謂多數人,有又多少呢?混戰中不外乎下面幾類人。

1.對娘炮有意見的,攻擊,上網嗶—嗶——。

跟風的,上網BB。

2.不清楚、無所謂的,不說話,隨便翻翻。

反對/支持,但不屑於BB的,不說話。

自知戰鬥力低下的,不說話,過眼癮。

3.認為「娘炮」不適合自家idol的,撕。

覺得「娘炮」妖魔化的,對[嗶—嗶——]BB。

跟風的,上網BB。

一般我們只看到1、3,卻不清楚比例,也許是一小部分人在蹦噠。

我更傾向於是媒體的騷操作。說個題外話,當初我看《創造101》的時候,覺得朱天天是個只會大哭的智障,但看她平時的微博,又覺得她不過是個普通女孩子。一開始楊超越也只是一個哭的搞笑都的笑點,等著看笑話,現在這女人竟然該死的甜美。

網上大肆討論的「娘炮」問題,誰知道這是不是媒體拋給我們的剪輯版呢?還是吃瓜吧,吃瓜能抵禦真香。

而且,絕大多數人們口中的娘炮,都是以貌取人的說法,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教壞小孩子。


個人有審美的自由,追逐明星的權利,

國家有引導輿論需求,弘揚價值觀的權力。

亞文化群體要有種自覺叫做,自身群體聲音與自身群體在社會中比例相一致。

做人不要太玻璃心,

既然直男糙男能忍受被叫直男癌、屌絲,那娘炮這個稱呼還真沒到多麼侮辱的程度。


嗯,對娘炮的攻擊是被引導的暴力,同樣的稱呼還有油膩的中年人,直男,其主要目的是分化並且挑起本該團結起來的普通無產階級青年男女,順便賺錢。


沒那麼複雜,中國有14億人啊!我們就算每1萬人共享一種高度統一的觀點,那麼還能分化出1萬4千種不同的觀點啊!這些觀點有多少是互相衝突的?有多少是有利益糾葛的?

更何況,每個人有可能只有審美這一個觀點嗎?真的有可能每個觀點都有一萬個人高度統一嗎?喜歡喝奶茶的人們內部還區分3分甜度和5分甜度,且各自都想說服對方呢!

所以這事兒僅僅就是兩個喜好群體的觀念衝突罷了,一方真的能說服另一方嗎?得出結論之後其中一方會消失嗎?

結論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包容,允許自己看不順眼的事物行為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啊!


無論是民心所向還是多數人暴政

…你是想表達很多人支持嗎?

可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

哪管你柔中帶剛還是剛中優柔


「娘炮」藝人的出現是因為女性如今有錢了,市場迎合女性審美需求的產物,對「娘炮」的輿論攻擊實際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對女性審美的驅逐。人類文明的主流價值觀自古一直是男性精英階層塑造的,必然為男性精英階層服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