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用好處和壞處來回答。謝謝!


謝邀,拒絕回答,提問者應該是個初中生吧,麻煩先把中考解決了吧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只能想到這幾個層面,這幾個問題:

1 發現知識還是學會知識?

1)老師引導學生髮現事物的不同面,其他學習的方法

2)教師嚴格按照課本和備課材料,向學生灌輸知識

2 培養不會犯錯的人?

1)不懲罰犯錯的人,從錯誤中學習、從錯誤中啟發

2)犯錯的人,寫檢查、找家長、全班批評

3 一門學科是否有滿分?

1)對專長的人,鼓勵繼續發展專長

2)100分總分,扣一分也是不對的。竊以為數學都考滿分的學生其實對數學的理解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4 聽話的人還是創新的人?

1)自己總結規律,總結方法

2)嚴格按照老師教學來,嚴格遵守並執行

5 全面的人還是有專長的人?

1)鼓勵和培養有專長的人,培養GEEK

2)語文95分,數學10分。惡補數學,跳過語文。全面培養造就全面平庸


教育體制的本質,就是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力資源,當教育能夠滿足這種需求時,它就是適合的。也許對個體來說它並不完美,但體制不是為個體服務的,它不會有改變的動力。

當中國處於追趕地位時,我們更多的是模仿,這時對創新能力要求不高,因為模仿成本更低,更高效。所以應試教育完全可以滿足社會需求。

一旦我們處於領先地位,只有創新才能前進,應試教育培養出的勞動力會逐漸變得無法滿足社會需要,這時就有了改變的動力。但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轉折點上,決策者的遠見很重要,正確的決策,可以降低改變的成本,縮短改變的時間。

現在,我們就處在即將超越的階段,也是開始反思應試教育的階段。領導層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有了改變的意向,但當前還處在試錯期。


第一個事實: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人生活資源的獲得能力和質量取決於其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和質量。

第二個事實:不光是中國,世界範圍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秀教育資源都是不足的。即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

第三個事實:決定這些不足的教育資源分配的方法,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只有考試是相對公平和相對高效的,因而廣泛被接受,且沒有廣泛接受的其他替代方案。

這三個事實無需辯駁。

小結:接受教育—目的是—獲得更好的生存質量—取決於—教育質量—分配於—考試成績

一頭一尾,一目了然,所以中國教育的現實目的就是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這是邏輯上必然的結果,只要以上三個事實沒有改變,那麼就一直成立。

所以我們怎麼看中國的應試教育就很明確了:1. 人必須接受現實,所以你只有接受它,並按它的要求努力做好,這是唯一現實的選擇;2. 在現實之外,高尚者必須有夢想,所以我們需要完善應試教育以外的個人修養,做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是任何時候,面對現實都是第一位的。


應試教育這個提法本身是偽命題。

全世界沒有不應試的,你說你成績是渣,其他方面突出,就想進名校,不是沒可能,只是不可能成為普遍現象。


好處是效率和低成本。

壞處是只重視可衡量指標。

教育的目的還包括符合社會共同體的觀念和行為養成,心智和人格的完善,溝通與協作的能力,才藝體的發展,持續學習和創新探索的能力,對於家庭和社會承擔義務和責任的能力,這些目的對於個體和社會的福祉增長同樣重要。


主要目的是選人,順道教育。


好處是考證容易,拿證有效率,壞處是獲得的知識範圍狹隘,且缺乏實務培養,要成為骨幹就需要課外或以後實踐去補。

應試教育是為應對考試而產生的一種教育模式,其不是考試,但應考試而生,在當前教育模式下,適當加入應試教育是有益的,比如在高中階段逐步加大應試內容對個人而言是比較合適的,但如果整個教育過程均採取應試教育,就問題很大了,容易造成個人三觀狹隘等問題,而且一旦考試內容和實踐脫節,問題就更大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