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的說胸透的輻射遠小於CT的輻射。

但網上又有很多人說胸透是早就被淘汰的檢測,胸透的輻射要遠大於CT。到底哪一個的輻射更大?對人體有什麼已知和未知的危害?說能傷害眼睛視力、傷害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等。目前的研究好像都是基於日本被原子彈炸的數據,可電磁輻射和核輻射一樣嗎?被輻射後,除了查血常規,還有什麼補救措施?


CT是拿X射線繞著人體中軸掃一圈啊,比胸透猛多了


國外說?這種說法太像是謠言了啊。。。。哪裡說的啊。。。什麼職業機構啊。。。

胸透和胸部CT的輻射劑量是有定論的啊。這玩意測一下就知道了,還需要據說嗎?

CT的成像比胸透清晰那麼多,用的又都是X射線。總劑量一定是CT多啊。

電離輻射可以傷害視力、生殖系統、造血系統。問題是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啊。不論是胸透還是CT,單次的劑量都是極小的。

最後,血常規要是能查出被輻射,你早應該先有癥狀了。都不需要看血常規。


第一,國外的那個說法,應該是指胸透檢查的過程時間遠小於CT檢查過程時間,因此累積輻射量要比CT小。但單位時間內的輻射量,胸透檢查肯定比CT大許多。X透視機的歷史相當長,誕生之初強調的是應用功能,對人體的輻射保護相對次要。記得從前X透視房的醫生個個禿頭(女士禁入)。現在你看CT室的醫生,不僅個個英俊瀟灑,頭髮油光水滑,而且還有許多靚麗的女士,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CT機掃描的靈敏度不僅大幅提高(相對地,對輻射能量的需求也要低許多),而且雜散射頻信號功率也要低許多。加上機器自身的輻射防護技術的提升,進一步降低了輻射危害。

第二,說目前關於X射線的研究是基於原子彈爆炸相關的數據,是完全錯誤的。輻射信號的測量技術一直都是無線電領域的先驅,而核彈輻射不過是各類射頻輻射的幾個分支信號類型而已。

第三,射頻輻射是粒子性的,不管什麼性質的輻射,其粒子特性是一樣的。例如核輻射中的X粒子,與電磁輻射的X粒子並無區別。

第四,每次胸透或CT檢查對人體的損害,微乎其微,目前醫療領域的任何檢查手段都沒有辦法知道究竟損害有多大,除非你找到相關的科研機構,將自己作為試驗品,請他們用高精設備進行系列的探查。即便如此,估計也許多反覆多次輻射,不斷比較數據,然後才能得出結果。


CT、MR和PET-CT,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全國PETCT/MR(核磁)檢查預約網-癌症篩查-腫瘤複查-高端體檢

對腫瘤患者來說,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CT、MR和PET-CT。臨牀中,經常會碰到一些患者問,為什麼做完CT之後醫生又建議去做MR或者MR做完還要做PET-CT?那麼,這些檢查方法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CT

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主要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後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後,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

CT常用於檢查腫瘤病人胸腹部,胸部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加清晰,對於胸部病變的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的確診,胸部CT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但是CT檢查用的是X光成片,因此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且CT對軟組織成像的清晰度不足。

MR

MR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檢查主要是通過人體內氫元素含量的多少,以此來區分相應的影像特徵,進而通過不同的影像特徵,來判斷相應的臟器功能以及病變性質的情況。

MR檢查主要用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疾病判斷,還有相應的軟組織、韌帶等疾病損傷的確定。比如常見的腦膜瘤、膠質瘤、星形細胞瘤以及軟骨韌帶的拉傷等疾病的確診。

MR對人體沒有損傷;MR可以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能診斷心臟病變,而CT因掃描速度慢難以勝任;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但是和CT一樣,MR也是影像診斷,很多病變單憑MR仍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MR對肺部的檢查並不優於X線或CT檢查,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也不優於CT,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但MR費用卻高昂得多。

PET-CT

PET-C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X線計算機斷層(computer tomography,CT)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統,是目前全球高端的醫學影像設備,同時也是一種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術。

PET是在活體上顯示生物分子代謝、受體及神經介質活動的新型影像技術,現已廣泛用於多種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病情判斷、療效評價、臟器功能研究和新葯開發等方面。

PET-CT將PET與CT融為一體,使兩種成像技術優勢互補,PET圖像提供功能和代謝等分子信息,CT提供精細的解剖和病理信息,通過融合技術,一次顯像即可獲得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學改變,實現了「1+1&>2」的效果。

PET-CT可用於惡性腫瘤的診斷以及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近10年來,PET-CT將腫瘤的診斷正確率由85%左右提高到95%~99%。

PET-CT可用於探測惡性腫瘤轉移竈,進行術前分期和再分期;當發現轉移竈或出現副腫瘤綜合症或腫瘤標誌物升高時,尋找腫瘤原發竈;監測惡性腫瘤的療效,包括判斷治療響應和治療效果;判斷腫瘤對放、化療的敏感性,指導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探測腫瘤複發,特別是腫瘤標誌物升高時;治療後體檢或其他影像檢查發現有殘留異常,決定是腫瘤或是治療後的纖維化或壞死;選擇腫瘤內最可能獲得腫瘤診斷信息的活檢區域;指導放療計劃,腫瘤放療前生物靶區的勾畫。

小結

綜上所述,不管是CT、MR還是PET-CT都有各自的優勢,沒有誰比誰好之說,只有需要做檢查的疾病適不適合,患者自身情況適不適合。患者要避免陷入設備越貴,效果越好的檢查誤區,防止顛倒本應遵循的合理檢查程序,從而導致誤診、甚至誤治。


一次CT,相當四次DR的劑量!比較中肯點。


你說的被淘汰的胸透是那種熒光屏式透視機,那種機器確實被淘汰了。現在用的透視也是數字化的了,並沒有被淘汰。

一般說的透視被淘汰是出自這裡的,2012年的衛辦監督發148號,裡面明確說了體檢不得用直接熒光屏透視,但是裡面也說了除非有明確的指徵否則不宜用CT。


被輻射了之後,有病治病,沒病等死


具體看掃描參數和胸透的照射時長,時間越長,劑量越大。目前通常用胸部平片代替胸透,ct是斷層影像,可以看到的東西更多一些


1.ct輻射一般都比透視高

2.對於成年人基本沒有什麼可確定性傷害,這個完全不用擔心,如果是孕婦,或者嬰幼兒盡量不要做。

3.推薦你看一部美劇,豪斯醫生,因為看了之後你就知道醫學是怎麼回事,就是利益大於代價就是好的醫療方案。就比如手術,手術肯定會對身體有害,但是為了一些疾病,是不做不可 。

4.如果實在擔心,不防多喫點雞蛋,牛奶,動物內臟高蛋白的東西。我們老師當年在部隊做核試驗的時候,就是每天都有一頓牛奶雞蛋的加餐(七八十年代)


相關專業(原子核物理)知道一點,那種老式的連續波胸透早都被淘汰了,你拍的是胸片,拍兩次是因為人的肺部在吸氣和呼氣情況下是不一樣的,一般都要求吸氣憋氣拍才能比較好的反應病情,事實上X光機/CT機的球管壽命是很有限的,醫生纔不願意多拍呢,能少拍就少拍。

早期的胸透可能需要較高劑量照射十幾秒,但是這種現在基本不會用的——除非你的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或者極端複雜的手術需要造影介入。現在胸片一般低劑量曝光零點幾秒,CT一般曝光1秒,看起來CT略高,但是現在的X射線檢查都是追求劑量越低越好,因為高劑量意味著產生X射線的球管要承受更強的電子流衝擊更長的時間,極大的減少使用壽命。只要有條件,醫院是不會願意讓你多照射一秒鐘的。


胸透吧 我們老師是讓我們能不做就盡量不要做胸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