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電子音樂的受眾應該普遍偏向低齡化,並且在各種音樂風格流派中圈子最小。

由於其發展時間並不長,是屬於相對邊緣的音樂,免不了被部分人稱作電子垃圾(不代表本人看法請輕噴)。可以發散思維看這個問題,比如未來發展,對受眾影響,以後可能達到的受歡迎程度等等。


也許可以這麼說吧,現在的EDM就是10年前的Trance,並且已經逐漸被新興的類型逐漸替代。

「電子音樂裏的某一種流派是如何流行的」

有沒有了解過90年代初荷蘭的硬核電子是如何流行的,Trance又是怎麼從80年代的House和Techno當中脫穎而出的。Future bass又是怎麼出現在明星電子製作人的新單曲裏的。

都是經歷了概念孕育的過程,然後出現了製作這種音樂成為明星的音樂人,隨之流行。概念孕育是最為漫長的過程,Dubstep在英國繁複了多年才漂洋過海變成Skrillex的明星風格,Marshmello的Future bass也有Flume的先驅可以借鑒。

如果想要一首曲子變得大多數人都覺得好聽,不可避免的就需要讓音樂變得相對貼近大眾口味一些或者更具有相應的場景功能,或者兩者兼有,就像大部分的uk bass是顯然不如bangarang適宜大眾口味。它會是一定程度上聽老流派的聽眾覺得「俗」的原因,因為他們不再具有對應的「逼格」。

其次就是「音樂教育」,你讓一個完全沒聽過電子音樂的人,去聽hardcore。十有八九他會覺得這是什麼噪音,而不是覺得好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沒有鋪墊性質的心理灌輸,你很難接受一種新興的風格。

總而言之,要讓一種流派流行,需要去進行概念的構建與成長,挑選出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基本款」,然後再去營銷推廣這種新生音樂的概念,之後就可以「造星」了。

帶入到EDM這個概念,它指代的是Bigroom House、Progressive electro house、Brostep以及其延伸風格。是00年代末10年代初諸多house音樂人諸如瑞典浩室黑手黨、Quintino進行概念的建立,而後由HardwellMartin Garrix等製作人進行改良並成功。期間還有Tiesto等老派的製作人幫助進行推廣。這跟Trance從英國的Paul OakenfoldSasha過渡到荷蘭的TiestoArmin的過程是非常相像的。

它大部分不是垃圾,也確實是相對商業化的產物。是電子音樂發展上適宜當前時代需求的一種風向,但他終將會像Trance一樣成為時代的造物。他成功地擴大了電子音樂的整體受眾範圍。

Future bass/Trap有替代EDM的一些痕跡,但是還並沒有形成一種真正的浪潮,它沒有辦法替代EDM的派對功能,在這個角度上甚至需要新的形式來進行過渡。

國內能跳出「跟隨」這個過程的我覺得還非常少,安將軍也許能算一個,不過我覺得宮閣更有真正的潛力。


「狹義」關於你說的狹義EDM的狹義,只是相對狹義而已,其實其只是相對於地下/小眾/另類/近年來的對立表達,但是不證明在電子音樂裡面是狹小的,相反EDM在整個電子音樂圈中來說可以說主流而且作品量也不少,在如今更是在世界範圍裡面都可以稱之為主流,所以說,你問我一個聽電音偏多的人對EDM怎麼評價,那這個問題就跟「你對主流音樂是怎麼評價的」

「低齡化」

低齡化不是問題,低智商低情商纔是可怕.除了這一點,無論是什麼幹什麼,全面或者深入型人才都是很搶手的,要做到敢聽敢說,首先要用耳朵聽,聽音色,聽速度,聽結構,還要用大腦思考,最後才謹慎的說出來纔是好見解,而不是聽了一點東西就開始BB,表現得像個小學生一樣.

「邊緣」

對於你的說的,狹義EDM屬於邊緣音樂,我是不認同,都成了主流了,大眾喜聞樂見,讓很多人知道了電子音樂,何樂而不為呢?

「流派最小」

就簡單來說,EDM只數大的流派都有house、trap、dubstep,細分下去流派真的不少.而且,最讓人驚嘆的是,很多新標籤的出現伴隨這很多不同的融合,新舊元素的融合讓很多歌曲都難以細分風格,當特定元素的組合的歌曲製作量多了起來,影響力逐漸提高,標籤就會變成流派,這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垃圾音樂」

只有一小部分EDM才能叫做垃圾音樂,假如你欣賞不來,你說你不喜歡就好了,說EDM是垃圾音樂真的是無稽之談.在我看來,垃圾音樂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量產型電音,爛大街的音色真的讓人受不了,炒冷飯真的好嗎?作為一個製作人天天改個旋律加個人聲,糊弄聽眾真的好嗎?天天想著複製粘貼抄襲,不知廉恥真的好嗎?

音樂無分貴賤,能讓我觸動的都是好音樂,這是一個很主觀感覺,希望大家多聽多想,嘴下留情.

從一個EDM愛好者的角度來談一談狹義EDM的未來發展,雖然我現在EDM聽得很少了,更多聽的是Trance Techno UKBass這一類相較傳統的電子樂了,但我至今不會忘記第一次聽EDM帶給我的感動。首先贊同一下 @db190 的回答,EDM終究也會同Trance一樣淪為時代的產物之一。而且現在已經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EDM在各國已經是越來越不受待見了,反觀Techno Tech House這種純粹舞曲的收聽量還在呈現成倍上升。

如果要說未來趨勢的話我覺得會是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首先可以肯定同質化流水線般的作品會越來越少。當熱潮褪去後剩下的便是一羣堅定不移的追隨者,在這種專一的環境下製作人對待作品也會愈來愈精益求精尋求突破。2.樂迷更想聽到歌裏關於舞曲的那一部分,不再盲目追求於大牌的Vocal。我覺得無論是主流化還是商業化電子舞曲始終強調的是舞曲的那一部分。一首優秀的電子舞曲應該是由vocal來彰顯你的姿色而不是用你的音樂來襯託歌手。3.凸現製作人的個性化。如果讓你來評價Martin Garrix的音樂評價Hardwell的音樂 評價WW的音樂 評價DVLM的音樂或者往大了說,如何評價big room/EDM Electro House你怎麼評價。沒錯,你評價不了,因為聽起來都是一個樣,甚至產生大部分big room是一首歌的錯覺。這也是現今EDM音樂的最大問題,同質化嚴重。作為樂迷我們希望是被你的音樂特性吸引到的,而不是被反覆轟炸。ILLENIUM Marshmello算是比較典型的也比較成功的兩位製作人,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但他們的確是將自己的個人特色貫徹得很徹底了。歸根總結一下.,EDM浪潮過去後EDM的發展應該會越來越好,那時剩下的是一羣真正熱愛EDM的追隨者們。我認為在經過這幾年的惡性發展以及商業過度的問題後這種情況是會被慢慢改良的,並且這種類型的音樂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並且會有一羣真正熱愛它的人。雖然現在EDM聽得的確很少了,不過總有那麼幾個製作人比如主流的DJ Snake、 Diplo以及他的組合Major Lazer出新歌我是會去聽的不過聽完也就完了稍小眾一些的Ookay也聽但聽得少San Holo是我強烈推薦的,RL Grime、Porter Robinson這些都是大神,然後我還要吹爆一些獨立製作人Hex Cougar、Y2K、Skrux這些人的存在即表示EDM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極為優秀的製作人。

知乎回答的經驗少,文筆不怎麼好。我大概也就想到這了,最後說一句。我是一名EDM愛好者,我會堅持一直熱愛它


謝葯只是電子音樂流行下偏商業化的產物。藝術性佔比不大,更多的是容易吸收受眾,容易感染和推廣(也更好圈錢)。商業化流水線炒作出來的類似於偶像一樣用來圈錢而已。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狹義電子舞曲就像是現在的流行pop。運作方式也在朝那個方向發展。說不清好與不好,只是歷史發展必須經歷的而已。我是周杰倫的鐵粉,單從彈鋼琴來說,老周跟朗朗是沒有可比性的。就像小馬丁跟Robert miles沒有可比性一樣的。但是在音樂上又有關聯。從社會學來講,商業化有它的好處。從藝術性音樂性上講,商業化必然帶來批量化同質化的作品。很難權衡。藝術性,實驗性的音樂往往不太被大多人接受。題主,其實現在電子舞曲並不小眾噢。它正趨於流行化,以後它會慢慢跟流行音樂結合的。現在已經在結合了。b榜上佔了一大半,煙鬼,日婆,丁日,麻神等等等等,他們的現在作品都是電子舞曲和流行pop的結合體。 從11.12.13年David guetta拚命跟日婆,sia,麻辣雞,akon,neyo,pitbull他們一起出歌橫掃各個榜單之後,就爆髮式行成這種情況了。互相藉助對方的影響力嘛。也間接或直接爆髮式的推廣了edm。在這種電子音樂火爆的情況下,很多pop歌手也紛紛出電子曲風的歌。《where have you been》《we fond love》《whistle》《give me everting》等等等等這種口水歌各種刷榜。個人看來電子音樂跟流行音樂結合很早很早就有了。上個世紀九十年末的cher就是天后級的。布蘭妮,麥當娜,後來的LadyGaga,rihanna,kesha,都出了一堆這樣的電子舞曲。甚至Madonna在2005年出的《hung up》的原曲《gimme! gimme! gimme!(電子版)》在1993年就問世了。而這首歌的主人瑞典的「abba」組合可是上世紀70年代就火了。其實從電子音樂問世以來就不乏各種各樣的充滿電子元素的流行音樂。而且一直在互相成長和發展。只是目前發展到了edm,trap,......結合流行音樂的現狀而已。而電子舞曲也隨著一起得到了推廣。也是互相在發展。國內的流行音樂雖然比歐美的晚了一點,但是都是在踩著他們的腳印走。大張偉出的那些「edm」,蔡依林的《我呸》,張靚穎的《808》《change your world》都是例子。不過蔡依林的《我呸》真的是一首質量非常高的歌了。

我都快30了,照樣聽martin garrix。


以前聽過一句話 忘了是誰說的 大概意思是:掌握年輕人喜歡的 你就擁有世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