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麼認為的,每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全都給孩子,只要孩子想要的做母親的會盡量滿足,但是有些母親愛孩子愛到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甚至什麼事情都替他幹了,我覺得這種做法就是溺愛了,我認為能讓孩子自己做的大人不要插手,要鍛煉他自己去完成,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喫飯時開始和大人搶勺子要自己喫,很多家長會怕孩子弄髒衣服,非要去喂孩子,實質上你是在剝奪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上學每天書包要自己收拾,家長不要代勞,如果沒帶不要給他送去,因為你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粗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孩子和同齡人鬧意見,要讓他自己去解決,像這類事情還有很多,總之做家長的在孩子喫穿營養方面一定不能忽視,但在孩子的自我能力培養上還需要有點決心,我一直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受點挫折是好事,這樣可以鍛煉孩子面對困難不低頭,不服輸,這樣纔是真正的愛孩子,要知道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的,你越早給他堅強的翅膀,將來他才會在廣闊的天空自由飛翔,我覺得這種的母愛纔不是溺愛。個人觀點


佛洛依德曾經說過:世上有兩難,一是為人父母,二是心理分析!足見為人父母之難。我的經驗和感覺就是做父母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事業,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是需要終身調整的。因為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對父母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是不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和標準去對待他的。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相處模式,我們真的很難具體到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上說哪個是關愛,哪個是溺愛。只能在一個大的範圍內,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來反饋自己是不是關愛過頭,控制過頭了,之後根據情況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

我的觀點是,在親子關係中採取漸變的方式。也就是緩慢的,在不引起劇烈不適反映的情況下慢慢地、潛移默化地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模式,把健康積極的教育理念滲透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和細節中。教育孩子不是道德說教,而是要落實到穿衣喫飯等規矩的培養中。就像一顆小樹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孩子也需要二十多年的時間,你不能指望靠著某一個教育專家的理論或者長輩的經驗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材。

個人觀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耐心和信心。要有耐心等待花開,等待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讓人頭疼腦大的敏感期。還要對孩子的成長充滿信心,堅信人性本善,在健康積極的引導和教育下他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最後加一句點題的話,對孩子的關心是每個母親的本能 ,而溺愛可能是源自母親的焦慮,而這種焦慮並不一定是為孩子的未來擔憂,更多的是對自己現狀和將來的擔憂!是自己的問題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投射到孩子身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