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景:2020年8月3日的2:48(北京時間AM),赫爾利Hurley和貝肯Behnken駕乘「奮進號」載人龍飛船Dragon Endeavor,在執行了64天飛行任務後重返地球,成功著陸(濺落)在美·墨西哥灣,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3:59分成功自主出艙!屬於SpaceX的商業航天模式正式寫入航天史!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我們的太空:【訊息·國際航天】美·SpaceX載人龍飛船重返地球,馬總「奮進」「奪旗」,載人航天進入商業航天時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020年8月3日的2:48(北京時間AM),美國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成功重返地球,3:59分,赫爾利Hurley和貝肯Behnken成功自主出艙

美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1.8 萬播放龍飛船被打撈起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2.1 萬播放美SpaceX載人龍飛船航天員出艙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1.2 萬播放美SpaceX載人龍飛船航天員惠靈頓機場下飛機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8616 播放

看著貝肯的小孩,激動的擁抱自己的父親的時候,突然頓悟的人類航天探索的價值,為了家園,為了親人,為了孩子......

當然,馬斯克的商業航天藍圖,也濃墨重彩的寫了兩個字:成功!「這一天預示著太空探索的新紀元。這就是一切。」馬斯克在成功後,演講時興奮的說,這次任務僅僅是個開始,我們還期待著未來前往月球和火星的任務。

美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後馬斯克演講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1.6 萬播放

意義:

1、至此,DM-2試飛全過程上升→會合→對接→駐留→再入→下降→著陸(濺落)均得到有效驗證!馬總的火箭、飛船可以正式載人飛行了!(而且經過NASA首肯,運載和飛船均可以是二手的),正式的第一次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計劃9月份出發,搭載4名航天員(2美1歐1日)。Crew-2任務也確立在明年早些時候發射。

2、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人自己的閉環的載人航天技術再次恢復!從NASA2014年向SpaceX和波音公司授予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到今年,僅僅6年時間(當然前期有一定的基礎),就完成了開發和飛行驗證。

3、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公司的商業載人航天模式得到驗證,盈利模式也很清晰,必將鼓舞更多的美國商業航天公司投身到太空之旅的行列中。同時,新來的航天公司會很自然的選擇一個和馬總不是很激烈的航天空白點,例如亞軌道、例如近地小載荷的入軌技術等等。同時,美·載人、貨運航天的運力還是緊張,目前暫時還得部分藉助俄羅斯的聯盟號的運力。這也是未來的商機和機遇喲。

4、技術先進性毋庸置疑,航天員乘組赫爾利和貝肯對「奮進號」的乘坐、操控體驗,讚不絕口!

  • 新技術創新運用,結合工業設計,給人類帶來了好萊塢大片式的視覺美學衝擊。
  • 有關衝擊過載防護解決的很好,特別是對接、分離緩衝技術,幾乎沒有讓航天員感覺到衝擊過載的感覺。
  • 先進的觸摸屏控制器,提高了信息的交互效率,節省了航天員的大量精力。
  • 著陸傘系統技術也很ok。
  • 新的艙內壓力服技術。
  • 長期停靠空間站的能力(114天),首次使用一種新的,全球設計標準的適配器來連接空間站和「載人龍」,還將用於「獵戶座」飛船,以用於NASA未來的登月任務。
  • ......

美SpaceX艙內航天服技術介紹我們的太空的視頻 · 1 萬播放

5、對所謂的競爭對手造成較大的壓力,例如作為2014年同時簽訂開發合同的波音公司的CST-100 Starliner明年才能正式試飛!

6、再次對美國人情有獨鐘的海上搜救、回收航天飛行模式進行了再次驗證。這將是美國時隔45年之後再度迎來載人飛船海面降落返回。上一次還是1975年7月24日阿波羅-聯盟號飛船實現歷史性對接任務之後,阿波羅飛船的海上回收。這種模式有優點,也有缺陷,但關鍵是成熟,成熟的東西大家好像是都不願意輕易改變,嘿嘿。

過程回顧

1、2020年8月1日,赫爾利Hurley和貝肯Behnken輕輕的觸摸了「奮進號」載人龍飛船Dragon Endeavor的觸摸屏顯示器,完成了指令確認,離開國際空間站。美·NASA第63號遠征隊指揮官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也象徵性的敲響了「艦鍾」,並隆重宣布歸航!

2、目前ISS上有3名航天員,卡西迪和他的兩名俄羅斯乘員阿納托利·伊萬辛(Anatoly Ivanishin)和伊萬·瓦格納(Ivan Vagner)將留在空間站上直到10月,屆時他們將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返回哈薩克著陸。三名新的機組人員將於10月14日乘坐新的聯盟號飛船發射到空間站。

3、在為期兩個月的逗留期間,赫爾利和貝肯曾協助卡西迪,伊萬辛(Ivanishin)和瓦格納(Vagner)履行空間站職責,進行了太空試驗和維護。Behnken在6月和7月參加了Cassidy的四個太空行走,以更換空間站太陽能模塊上的電池。「克里斯,我們實在感激不盡,」赫爾利在離開後不久在與卡西迪的一次太空通話中說。「與您,Anatoly和Ivan一起參加 63號遠征隊是榮幸和榮幸。這是一個偉大的兩個月,我們非常感謝您作為機組人員所做的一切,以幫助我們在Dragon的首次飛行中證明自己。」赫爾利還感謝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的NASA任務負責人和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的SpaceX團隊的支持。

4、兩艙分離,再入開始後,飛船的鈍端面對氣流的衝擊,飛入大氣層時,其隔熱罩的溫度高達1900攝氏度,然後進入黑障,乘組通信中斷6min左右,在2:42恢復了通信。

2個降落傘先從乘員艙頂部釋放,然後大約1min,4個橙白花朵美麗綻放。降落傘有效的地減慢了乘員艙的速度。

2:49,飛濺在墨西哥灣!這是預案中總7個降落地點之一。飛行器有三天的應急和救生食物、水和其他補給品。

名為「 Go Navigator」的SpaceX9船是搜救回收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

兩架「快艇」從Go Navigator出發接近奮進號。在確認了航天器安全之後,Go Navigator船停靠在奮進號附近,並使用舉升架將乘員艙從水中升起並停放在甲板上一個名為「龍巢」的約束結構上。太空艙在船上的機庫內可移動,團隊可以在那裡打開艙門並進入飛船。這裡還有個花絮,一堆墨西哥灣的私人遊艇,趕來看熱鬧,嘿嘿...

3:38,SpaceX的恢復小組在探測到飛船外有毒的四氧化氮推進劑,花費了20min時間清理,救援隊清理四氧化二氮,使Dragon Endeavor太空飛船外部的四氧化氮水平回落至暴露極限以下,並且和航天員溝通,該飛船內部的大氣是安全的。

3:59,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救援隊開啟了Endeavour的艙門,並在大約10分鐘後將兩名宇航員撤離。醫務人員完成了Behknen和Hurley醫學評估,確保這兩名太空飛船從軌道返回家鄉後身體狀況良好。

Go Navigator船搭載有44人,其中包括SpaceX和NASA官員,醫生,護士和其他醫務人員。航天器技術人員主要是負責回收並固定乘員艙。

經過初步的醫學健康評估,赫爾利和貝肯乘坐直升飛機前往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在那裡他們登上美國宇航局的飛機,以飛往他們在休斯敦的基地。

對了,明年發射的正式Crew-2乘組的梅根·麥克阿瑟是這次乘組羅伯特·貝肯的妻子,明年春天的Crew-2龍飛船發射之後,兩位將成為第一對乘坐過載人龍飛船的夫妻喲。還有,這次乘組的赫爾利Hurley的妻子凱倫也是航天員。他們四人是NASA2000屆的航天員培訓班的同學。

NASA2000屆的宇航員選拔班合影

尾言

這次,宇航員帶著大約330磅(150公斤)的貨物返回地球,其中包括冷凍的實驗樣品,個人裝備以及2011年最終太空梭人員在太空站上留下的美國國旗。(赫爾利是最後一次太空梭飛行的飛行員),這個旗幟具有象徵意義,因為它還在1981年的第一次太空梭飛行任務STS-1上飄揚過。最後一班太空梭機組人員將它留在了空間站上,大家約定,這個旗幟,由美國航天員乘坐美國飛行器回美國!

今天,隨著赫爾利和貝肯的成功返回,也宣告SpaceX·馬總在新一輪的美國自主載人航天飛行的新競賽中「奪旗」、「運旗」、「舉旗」成功!

文字:Space Doctor


北京時間8月3日2:48,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SpaceX龍飛船成功降落在海面上,標誌著「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正式開創了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而SpaceX也在「美國」長達9年的航天競賽中拔得頭籌。

龍飛船濺落大西洋

大約兩個月前,這艘龍飛船乘坐獵鷹9號火箭於肯尼迪航天中心順利升空,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私人企業將宇航員送入太空。而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度過了長達九年的本土載人航天空窗期。

獵鷹9號發射升空

此前,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退役時,特地在國際空間站留下了一面美國國旗,NASA宣布這面國旗將作為獎品,頒發給第一個將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公司,而九年後,SpaceX本次也當仁不讓取回了這面極具紀念意義的國旗。有趣的是,9年前正是本次執行任務的宇航員之一Hurley,親手將這面國旗留在了空間站上。

雖然這次Behnken和Hurley將這面國旗帶回了家中,但NASA似乎希望下次在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之中將它再帶到月球上,以此引爆新一輪的登月競賽。

成立僅18年,SpaceX便已經創造了無數歷史,埃隆·馬斯克無疑已經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一筆濃墨重彩。他在此次任務成功後也是第一時間發表推特表示祝賀,緊接著便說道:「當空間旅行像乘坐飛機旅行一般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就能得到保證。」

不難看出,他的野心遠不僅限於龍飛船。(火星永遠是馬克思心裡的白蓮花【大霧】)

在為期64天的飛行任務中,兩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待了近兩個月,他們和原本駐紮在空間站上的宇航員Chris Cassidy一同為國際空間站更換了6塊鋰離子電池,替換了一些老化的鎳氫電池。同時也為之後的SpaceX貨運任務需要使用的商業氣閥進行了一些準備。

本次試飛並未安排太多的任務,主要是為了測試龍飛船中航天員能否平安返回地球的,而此次著陸成功也意味著NASA和SpaceX合作的又一項指標的完成。經過評估之後,龍飛船將正式開始執行兩個組織之間的商業載人航天合作項目。

如果一切順利,龍飛船下次載人任務將安排在9月份,NASA前幾日也正式官宣了參與下一計劃的四名宇航員名單。四人(從左至右)分屬NASA(2人)、JAXA(1人)、ESA(1人)。


中國豪賭5G,美國豪賭航天,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重返地球意味著美國航天格局在看似4張A為首(波音、ULA、SpaceX、諾格)中徹底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還記得曾經的大明湖畔的大唐電信、中興通信、華為、巨龍通信嘛?現在中國通信格局已經......

美國賭航天需要優秀且有狼性高效的企業去打破三巨頭(波音、ULA、諾格)壟斷且發展緩慢的局面,嘗試刺激航天產業鏈看看能不能催發新的工業革命。於是SpaceX和登月中標大贏家藍色起源成為了美國資本重點培養兩隻狼,當然現在藍色起源看起來還是一隻小狼,而SpaceX已經可以和三巨頭掰掰手腕。

雖然兩家企業在規模上存在巨大差異,但是在這場豪賭中,SpaceX扮演了美國"華為"的角色

華為在通信設備行業中的特點是:比對手更低的報價、一站式軟體硬體服務、售後維護優秀、供貨能力強、更高的質量可靠性

比對手更低的報價:

這點無需多說,憑藉唯一掌握入軌運載火箭回收技術,SpaceX比全球倒數第二低的報價還要便宜一大截

一站式軟體硬體服務:

SpaceX從最初的運載火箭即發動機製造商逐步演變為衛星、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小衛星搭車等一站式服務,同時SpaceX還大量使用了比較流行的編程語言完成飛船軟體系統

C++與JS編寫的龍飛船控制系統

售後維護優秀:

儘管客戶發射衛星購買了保險,但是SpaceX依然為客戶提供了失利可以免費置換一次發射的服務,同時SpaceX儘可能不坑客戶錢,從賺錢角度每個客戶都用SpaceX一手火箭,SpaceX慢慢玩二三四五手是盈利最高的,但是SpaceX依然會勸說NASA、美國空軍接受火箭回收以及二手火箭。在重型獵鷹第三次發射中,SpaceX拒絕了美軍2.1億美元的獨佔報價,選擇1.65億美元搭車式發射(當然不排除重型獵鷹主動秀四次變軌安置多個航天器)

以載人服務為例,NASA並沒有讓SpaceX白損失一發火箭進行真實逃逸測試,但是馬斯克為了展示自身能力,主動報廢一隻火箭完成逃逸測試,讓NASA放心。就在這次龍飛船還沒返航的時候,SpaceX就收到了至少兩次總金額不低於5億美元的訂單

供貨能力強:

這個也不需要多說,火箭等載荷的航天發射商,隔壁家的波音都快饞哭了。

更高的質量可靠性:

2015年失敗一次,2016年失敗一次,2017、2018、2019、2020截至目前全部為成功率100%


說實話我不希望讓這件事上熱搜

這次成功並不意外,畢竟前期SpaceX做了大量測試,NASA也注入了不少資金

根據這兩個月的情況來看,當初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的新聞傳來的時候,新聞下面的評論里大都是冷嘲熱諷,有幾個人表示祝賀會立馬被「噴」,然後就是一通爭論

之後的幾天里,知乎上關於馬斯克的問題與回答翻了好幾倍,先是部分人的「吹捧」然後就湧現出了一大批「批評家」

這次也不例外,成功後的幾個小時里只有幾家航天愛好者更新了這次成功的新聞,隨後大型媒體發布成功的消息,然後上熱搜,被更多人熟知,評論還是依舊不堪入目,其中不乏大量營銷號發布的充滿「愛國情懷」的評論(這方面我不好多說也很難說)

別的國家一個技術的成功,我看到的是人們在冷嘲熱諷而不是感到危機,人們在質疑一家私人公司而不是認清差距奮起直追,總有一些人把一些國際事件摻雜上極端的民族主義或是動不動上升到國家層面

他們可能不知,2018年2月6日,隨重型獵鷹發射升空的一輛櫻桃紅「特斯拉」跑車的電路板上印刷著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出自人類,產於地球」

我們除了缺少資金,還缺少的是什麼...


不出意外的結果。

要明確的一點是,的確載人航天是困難的,但對於美國來說不是。

要知道不包括空間站在內的最大載人航天器太空梭,退役到今天也不過九年,美國完全有能力做到載人航天,這是沒有問題的。

這九年來的美國載人飛船空檔大概率是資本主義磨洋工而已。

波音洛馬這樣的超大號私有企業,在美國的環境下,兼具了官僚機關臃腫,缺乏發展動力的兩大毒點。

好歹我們這的國企還能拿政治任務催促一下。

而更要命的是,對於這些美國老牌企業來說,本身航天業務不是他們最大的業務,而在NASA的縱容下更是無法無天了,波音與SpaceX競爭的飛船starliner鬧的洋相不是一點半點,軟體方面的問題也就算了,可以說印度程序員的鍋,

可返回艙漏氣是什麼鬼!?

相比之下,管理平面化,業務專一,並且和上面這些大企業共處一套工業體系的SpaceX在載人航天這塊乾的更出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在飛船這塊,SpaceX也是歷經十年的醞釀了,從第一發貨運龍飛船的試飛到現在載人龍飛船的的一次載人任務,除了第一艘載人龍飛船在地面試車發動機的時候爆炸以外其他基本上是圓滿成功,在飛船這塊SpaceX是積累了足夠多經驗的,並不是某些人認為的「把人作為試驗品作高危飛行」(雖然SpaceX的確是血汗工廠倒也沒錯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