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寶寶今年三歲多,去年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反映說孩子可能有些感統失調,建議我們到醫院給孩子做個檢測。後來我百度了一下,感覺感統失調其實算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多運動一下就好了,就沒當回事。

可是這疫情這段時間待在家和孩子在一起久了才覺得孩子這情況比我想的要嚴重很多!反應特別慢,給他說一句話他愣頭愣腦半天理解不了,然後就不為所動,就像沒聽到一樣!

然後就想既然多運動就好了,那就運動吧。在家帶著他一起玩遊戲,好傢夥,沒把我急死!肢體特別不協調!進入節奏慢不說,熱情消退的還快!

現在不知道是自己沒耐心了還是怎麼的,就感覺孩子很多地方都有問題!不說自家孩子不正常吧,但看到孩子這樣我確實挺心急的。

萬能的知乎,求各位寶爸寶媽或各位專業人員給點建議


有人先發育有人後發育,我覺得不是反應慢,可能是並沒有集中,未感到興趣


這種建議去檢查一下,如果不是身體上的問題,家長還是需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都不一樣,只要沒有疾病,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沒有大礙。


我不是什麼專家,也是寶媽,我大兒子也是3歲多,我想說的是,反應慢,理解能力差,也許是發育遲緩,但是未必達到真的發育不良需要干涉治療的程度(極度落後除外),每個孩子的生長曲線不同,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包括智力、大動作、語言等情況,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會走會說,有的孩子要過了兩歲才會,3歲左右的孩子發育差別很大,程度相差有時會差一年以上,但不是「笨」孩子就一直笨,有的孩子的發育是循序漸進的、有的是跳躍式的,看著「笨」的孩子有時會在一段時間內突然進步神速,其實絕大多數的「笨」孩子隨著發育都會追上平均水平,他們只是相對「晚熟」而已,家長只要多費一點心思引導即可。

我家老大走路晚,說話晚,交流晚,開始上幼兒園什麼都學不會,我當時也想去醫院或機構進行幹預,在整理資料選擇方案時,發現他趕上來了,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他話都說不了整句,老師講解的紀律要求什麼的都聽不明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什麼意思,也不會和小朋友交流,每天都是懵圈狀態,後來上了一段時間完全適應了,託班升小班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升上去的,要看孩子的理解能力、自理能力、和老師的溝通配合程度,我以為他要留著託班了,沒想到老師說他完全沒問題,升上了小班,上了小班後開始有課程了,他又開始懵圈了,體育課玩遊戲聽不懂規則、口才課老師說的不是口語了,理解不了,不會跟讀、美術課,不會畫直線和圓圈,完全就是鬼畫符,樂高課更不知道要幹嘛、我感覺老師把他升上來都後悔了,可是過了一個多月他就都趕上來了,老師也說他是班裡進步最大的。後來疫情期間,老師發作業,每天上交,,有時老師剛發不久有的孩子家長就上傳視頻了,可是我兒子有時一天都背不下來一首古詩或者成語接龍,講解他又一點概念沒有根本聽不懂,教他的時候我費盡心思,但是就和對牛彈琴一樣,多教幾次他就煩了,哭鬧不學了,每次領他做作業我都和渡劫一樣,好幾次第二天都交不上作業,因為他沒學會,最近我突然發現他做作業不費勁了,語言類的基本兩遍成,數學類的能聽懂講解了,我們也可以發布一小時後就交作業了,突然敘述能力、共情能力,專註力都大幅度提升,看個動畫片可以給我講情節了,聽故事也會注意內容了,學習時也能理解了,開始有互動了,學習時經常問「對不對、對嗎?」之類的,會舉一反三了交了3+2=5就知道2+3=5了,告訴我是一樣的,而且,我發現他對英語和生物特別有興趣,開始自主學習了,(會超過100個單詞、會英語數到100、而且認識幾乎所有的恐龍,問過老師,在幼兒園裡沒學過這麼多,只有幾個單詞,數字連中文都沒教到100呢,我也沒教過,都是這一段時間他自己看早教動畫學的,他一天累計纔可以看一個多小時電視,手機不能玩,知道他會這些,我都有點驚呆了)也開始會玩一些益智類的玩具了,以前怎麼交都不會,甚至開始有教弟弟玩和教弟弟數數的舉動了。在發現他比別的孩子「笨」的過程中,除了找資料想去機構幹預以外,我像個祥林嫂一樣,只要有學齡前孩子的家長我就會和他們聊,事無巨細的追問她們孩子的發育情況,從出生到現在,多大時都是什麼程度?我發現小齡的寶寶,有的孩子是特別聰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並不是一直那麼出眾,慢慢的優勢會有所下降,所謂的「笨孩子」倒是有些時候會突然特別亮眼,尤其好久沒見的人會發現孩子突然「出息」好多,慢慢的過了幼齡期,大家都智力水平其實相差並不大(特殊情況除外)。

我個人建議,寶媽不用太著急,(就像身高一樣,有的孩子只是晚長,但是如果落後的不多,或者在正常範圍的低線,有時只要加強營養和觀察即可)觀察一下到底是發育稍慢一些還是發育遲緩,一般來說男孩的智力發育要慢於女孩 ,也許過了一段時間會有進步(還是哪句話,落後特別多,需要今早幹預)未必是很嚴重的問題。……僅供參考,來自一個同樣有一個曾經很「笨」的孩子,做了大量功課和比對的寶媽。


聽起來孩子的警醒程度(arousal level)太低了。簡單來說,就是外界給的刺激,達不到大腦的反應門檻,因為大腦的反應門檻較其他兒童的門檻為高。

一般來說感統是不需要特別訓練的,孩子能自己在探索環境的過程中發展的好,但是研究顯示一百個中會有六個左右的孩子,出現沒有辦法自己整合好外界進來的感覺刺激的狀況。

這邊提供幾個能比較快速幫助孩子達到大腦反應門檻的方式:旋轉的感覺、直線加速度的感覺,例如跳牀、鞦韆、坐旋轉椅等。但是這些活動,請在有感統背景的作業治療師(臺灣稱為職能治療師)監督下進行,否則孩子可能出現嘔吐、不斷搖頭、拍打自己頭部等過度刺激的狀況。

由於外界給的刺激,一直未能被大腦接受到,所以很多能力,應該是屬於落後同齡兒童的階段。

想想一個孩子一天接受到的動作覺、觸覺、前庭覺、嗅覺聽覺等等的刺激有多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的刺激學習如果孩子都沒有接受到,大腦沒有處理之後轉換成行為,丟接球、玩平衡車,甚至自己穿鞋穿襪等需要手眼協調、動作協調、動作計劃的活動,孩子暫時都很難跟上同齡水平。

感覺統合一直被污名化,是因為太多沒有專業背景、學位的人,上了幾堂培訓課之後就出來開了感統機構自稱專家。因此很多需要幹預的兒童家長,因為網路的負面名聲而被耽誤了,實在是非常遺憾。


1.給孩子提要求時,建議以正面鼓勵為主,少批評他。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情緒好的時候,做什麼都熱情高漲,情緒不好的時候,做什麼都沒興趣。給他一個愉悅的心理環境,他會變得更配合

2.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探討書裡面的問題,可以根據書裡面的內容給孩子出幾道題目讓孩子解答,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學習方式,多看書就會發現孩子的反應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看一些有意思或者有教育意義的書籍會更好。


能有我家孩子反應慢???我家也是慢半拍,急不來!道理我都懂,還是很上火。家有鐵憨憨,親生的的,笨也愛了。不過我家孩子他爸倒是很淡定,總說是時候未到,到了自然就會了。不要打擊孩子,孩子會更慢的。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不同,學會觀察孩子的敏感期,好像有本書就叫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嘛?推薦你可以看看。


家長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我的解析如下;

1、確定你的孩子是存在感覺統合問題,以及運動發育遲緩,感覺統合問題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但是感覺統合有輕重之分,一般我們說的每個孩子都有,那是輕的,而對於重的孩子還是建議到專業機構或線上指導課程進行訓練。

2、這孩子的警醒度有問題,就是孩子的精神狀態不足。

3、就像沒聽到一樣,這一條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到底是聽見了還是沒有聽見需要家長明確。

祝好


我家孩子3歲半也是這個問題,大人一直忙,很少帶出去玩,一直感覺孩子自立能力差所以沒上幼兒園

現在想送去幼兒園發現問題了,很焦慮,先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大腦沒問題,鬆了口氣

去市人民醫院做測評,膽子本來小,之前看牙齒被嚇著了

看到醫生很害怕,不配合一點評測沒做成,醫生就讓我們打營養針,做康復,感覺這個醫生太不負責了,這麼輕易就下結論了

心疼孩子,然後又去了市婦幼保健醫院做的檢測,通過父母做的評測,醫生做的很仔細,最後說是本體感統失調,但是比較輕,可以上外面的早教班,營養針什麼的不用打,但是不能關在家裡了,要多出去玩

現在天天帶著出去玩好幾天了,發現孩子沒有那麼嚴重,孩子比他媽媽方向感還強,不迷路

玩完了都是自己找自家的車,感覺每天都有一點進步,現在對自己孩子很有信心

明天開始到早教班上課....

過段時間繼續更新

--------------------- 8 月 23 日

這段時間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了,回家就陪孩子玩,

感覺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尤其是刷牙,之前刷牙,得兩個人強制刷,現在居然很配合了,自己先刷門牙,後面裡面的大牙,我們給刷

感覺做為父母以前很失職,陪孩子時間太少,儘管也有很多的無奈

兒子比較任性,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點不做

現在借著他喜歡的事情,學習新的事情,比如捉迷藏,每次找到我以後,要按照我的要求學一個新的動作,然後再開始

這段時間越來要了解孩子,大概是缺乏安全感,任性,但是進步很多了,測評時做不了的東西教會了不少,


像孩子出現反應慢,理解能力差;可能是感統失調的問題,這邊建議您可以帶孩子去坐下感統測評,看他具體是哪些方面出現問題了再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感統訓練不等於體能訓練喲


三歲正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啊


我們家的也是反應慢,說了過了很久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早點帶孩子去做感統訓練吧。


發現的早 早點訓練會有改善的 我家孩子也是


您挺仔細的,發現的早,要及早矯正。可能與「感統」有關,推薦您去專業的機構測評一下,強烈推薦「金色雨林」全國連鎖,大品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