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影投资人,从来不看票房,只看投资回报比。

说些大家都知道,但没细想的,流浪地球成本5亿,票房46亿,投资回报率9.2倍;

被称为星爷败笔的新喜剧之王成本7千万,票房6亿,投资回报率8.6倍。

看上去还是流浪地球更胜一筹,但流浪地球拍了4年,新喜剧之王只花了1个多月。

回本周期和风险程度,决定了电影市场盛产什么。

流浪地球本身,其实和战狼2一样,是一次豪赌,没人知道最后到底能不能赢。

但是小成本制作的,符合大众口味的喜剧、青春剧、爱情剧,只要上映就稳赚不赔。

再举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例子,往前5年电影投资圈最火的是鬼片。

就是那些你打开视频网站,看到的光看名字就倒胃口的国产鬼片,里面充满了整容脸、非科班大学生水准的一惊一乍和最后一定是人为因素搞鬼的结局。

2013年,一共19部国产恐怖片上映。

2014年,有23部。

到了2016年,一下子变成了46部。

《福布斯》杂志曾对美国电影市场做过总结,史上回报率最高的前10部电影中,有5部是恐怖片,排名第一的《鬼影实录》投资回报率甚至接近18000倍。

看来追求以小博大,放之四海而皆准。

大部分国产恐怖片的投资只要几万,十几万,只要能上院线,再卖给各大视频网站,中国人口这么多,哪怕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人愿意看,他们就是躺著赚。

就算上不了院线,这么点投资也不至于让人血本无归。

但科幻片就不一样了,他必须要有优秀的剧本、实力派演员和牛逼的特效,任何一个瑕疵都会票房崩塌。一方面是因为科幻片受众更加高知,另一方面科技本身就是追求精度和强大逻辑的,不满足科技怎么叫科幻?(打著科幻幌子的国产喜剧除外)


破球上映到现在这才一年的时间...

破球拍了多少年?

号称关上中国科幻电影大门的上海堡垒拍了几年?

就是扎堆跟风立项拍片子,你也得等几年才能看见扎堆出现好不好......


这话我流浪地球不知道立没立项的时候这么说,知道立项了之后这么说,看电影的时候这么说,看完电影一年,我还这么说

《流浪地球》算硬科幻吗?它有哪些不合逻辑的地方??

www.zhihu.com图标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史上最硬核的科幻作品,几乎没有之一,如果有,可能水星播种算一个

大刘说过,老王看到流浪地球之后觉得应该做成长篇

所以流浪地球立项之后我对其的怀疑是可以从我历史回答里找到的,我很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有资源去做这个事情,虽然我不怀疑主创者的热忱,但当时的还原能力让我觉得他们在急功近利

然而真香………………

所以你说的出现很多国产科幻片这件事,从文本储备上,就不太可能,这不是大众小众的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前几年的三体热到去年的跟风流浪地球的一堆宣发,都说明了,流浪地球真的够热,影响力真的够大众,三不沾卡梅隆还和刘慈欣谈笑风生,小岛秀夫更是在推特上天天秀夫♂

山西阳泉走学地

中国科幻流奠功横批:小岛秀夫

你说科幻都这么热了,它还小众?

所以成功后没有出现很多的国产科幻片,纯粹是水平和制作储备问题

你水平不行,你就再蹭热度,你就算刘慈欣都帮你说话,而且你就算真的未必像影评人和网友们说得那么差,但是观众不买账你还玩儿啥?

所以风险大啊

刘慈欣说科幻电影剧本还是要原创,这从根本来说是对的,但是,我不是说电影产业一定没有有技术情怀的人,否则流浪地球也出不来,但是产业化的电影创作你得有一个基本氛围在那里,才会有既了解科幻又了解电影的更多的创作者出现,而中国商业电影市场「好电影」都很少,而且投入巨大,更何况是「好科幻电影」,这些年电影市场的转变让我不怀疑创作者的意愿和水平的提升,但想要一枝独秀尚且不易,万紫千红就更难了


小破球爆了之后,还真是被拉到过好几个收稿群,主要就是收科幻题材的剧本和小说。

一开始,群里有各种导演,制片人,资方,聊的热火朝天…

后来,这帮人确实收到了一堆稿子,其中一部分执行力高,动作快的,甚至请了小破球的一些主创和特效公司一起,跟编剧和作者开过讨论会之后发现…

想要走流浪地球的路子…

实在是太烧钱了,一旦票房稍微差一点就是血本无归(我看见的说法是至少要15-20亿票房,10亿都未必能保本)

再后来,万众瞩目的上海堡垒上映了…

然后这些群就渐渐没人说话,人也慢慢退光了…

巅峰的时候,群里有好几百人…

现在…


因为流浪地球是科幻片

而其他的很多科幻片都是打著科幻的幌子在谈恋爱

要知道在中国

刑侦局不火,火的是刑侦幌子的谈恋爱

医院剧不火,火的是医院幌子的谈恋爱

所以你看所有的剧主角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谈恋爱

主角主要时间不再谈恋爱

或者换句话说即使把恋爱情节都去掉

也不影响剧情发展的

近几年好像不多

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本知道

受众大赚钱多的

不是科幻

而是搞对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