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日常敘事表達能力比較差,她說話沒有邏輯性,非常混亂。而且在詞語的選擇上,對詞意的理解也有問題,請問家長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辦法幫助孩子改善嗎?謝謝各位


(1)啟發孩子敢說、想說、樂意說。孩子天生性情各異,有的能說會道,有的沉默寡言。對於不愛說話的孩子首先應找出其原因,然後再加以引導。一般地說,這類孩子有的是膽小,在生人面前說話容易緊張,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臉紅心跳,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他多說、敢說,並要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動症,存在思維障礙,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嚴重 影響了語言表達能力,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反覆訓導,並盡量多給孩子創造條件,使他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孩子因患抽動症,由於不自主的眨眼、搖頭、點頭、扭脖子等動作怕別人嘲笑而深感自卑,不願拋頭露面,也不敢在人前講話,對這樣的孩子,除了積極地對其原發病進行藥物治療外,還要對其語言、行為等異常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就要父母充分發揮親情的優勢,多與孩子談心、交流,同時,豐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有說話的材料和興趣。如春天 、秋天帶孩子郊遊,觀賞春華秋實的景色,冬天帶孩子觀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等等。在活動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就可使孩子想說、愛說,尤其是有話可說。 (2)讓孩子多讀、多看、多背,促進語言發展。課本中大量的文章都是語言優美、邏輯性強、句子精練的好文章,其中詩詞更是語言的最精華部分。因此,朗讀課文、詩歌,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下來,使一些名言警句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就可為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口頭表達能力打下基礎。 (3)要為孩子創設語言發展的良好環境。家庭的熏陶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盡量做到:一是自己的言談不俗氣;二是用詞恰當,多使用成語;三是誘導孩子與家長多交談,儘管大人說話用的辭彙孩子當時不一定全懂,但如長時間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涵義,再經過慢慢模仿、運用,就能提高其口頭表達能力。 (4)正確、合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孩子好奇心強,常常會提出各種問題。家長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熱情,認真,恰如其分地回答,既使孩子探索真理的願望得到滿足,又克服其語言上的障礙,使其口頭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5)用多種方式鍛煉孩子說話能力。兒童時期,是求知慾最強、語言發展最快的時期。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鍛煉其說話能力。如給孩子講故事、童話、寓言;或讓孩子自己先閱讀這類書刊,然後再講述出來。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加強其記憶力和思維力。還可讓孩子看圖說話,或帶孩子到戶外去觀察事物,並把觀察到的事物表述出來;也可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其解答等等。如能長期堅持下去,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6)鼓勵孩子積极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集體活動是鍛煉孩子膽量和能力的最佳時機。課堂上發言、演講活動、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對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支持和鼓勵孩子積极參加。


非專業,僅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老話說,人各有命,意思就是人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個是天生的,命中注定的,後天或許通過努力能夠做到及其有限的改變,但估計都是事倍功半,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那麼這個24小時是用來發揮長處多做事半功倍的事呢,還是彌補短處多做事倍功半的事呢?這是個人的選擇,但是作為監護人,在孩子還不能自己選擇的時候,良好的引導顯然是必要的。

認清自己,接納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別和自己過不去。接下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現在上海大一點的醫院都有語言矯正相關的科室,可以去做個評估先。


非專業人事的憑心回答:一定年齡有一定年齡的需要把我的行為,家長和孩子需要有一定博弈的。

我們要把整個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

1、孩子的敘述能力:

這個問題是存在差異的,但是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日常進行訓練,當然孩子還在表達的第二個窗口期,家長需要營造一個交流的大環境。

首先,孩子是否愛說,孩子愛說可以鍛煉大腦和其他感官的配合,然後進行敘述,我們的耐心在於孩子可以隨意表達,只要願意表達,說什麼家長都可以耐心傾聽,至少表達欲是讓孩子改善表達的第一要件,如果孩子封閉了自己的表達訴求,那麼她將走入自己的內心,這樣更不利於孩子通過敘述來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

其次,家長需要讓孩子進入一個人際關係當中,在家父母成為孩子交流對象,可以多跟孩子說話,或者選擇一些時間段進行對話,往往父母交替的進行與孩子的溝通,比如父親利用繪本跟孩子進行交流,尤其是講一些媽媽不適合講的故事,規則類、原則類的繪本,而母親可以通過跟孩子進行遊戲交流,分辨顏色、觸覺、物品的基礎交流,而且父母之間的交流可以在孩子面前進行,尤其是大量感覺、事情判斷的語句,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辭彙量積累,即使孩子不明白,也可以進行,如果孩子發問,你可以用替換或者形容的方式進行糾正

最後,就是讓孩子多進行不同場合和人物的對話場景,比如與小朋友進行交流,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交流,與老師和其他人交流,孩子可以在與人接觸的時候增加自信,表達自然就會積極。

2、辭彙表達問題

我們其實應該知道,孩子在第一階段表達期的時候,是學說話,往往孩子積極咿咿呀呀,然後進入辭彙量增加的時期,兒歌、動畫、還有和家長溝通,都能讓孩子的到更多表達機會

我們一直關注點是孩子表達慾望和表達內容量,準確度問題,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外出增加對外界的複雜感知,然後再引入更多辭彙去對應相應的場景

(2)跟孩子保持一種先肯定後建議的方法,比如「說的很好,你覺得這樣說是不是更好」

(3)家長不要表現出過度關切和著急的情緒,有的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麼問題,你的反應過大,孩子會自我反省,但是也會自我錯誤反省。

(4)家長也要明白一件事情,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或許會故意的做出一些行為,為了獲得你的注意,這時候我們要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我們自己經常忽略孩子的表達,或者敷衍的回答孩子一些對話。

大概就是這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謝邀!

  • 建議家長先從從有故事情節的繪本,或是有連貫的圖卡先去做引導。

這也是我們的語言老師經常和邏輯能力差的孩子做的活動,卡片的數量可以先從三張開始,比如「起床」主題,家長先和孩子一起描述單張的卡片,孩子掌握後再連續描述。

  • 在辭彙量方面,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的引導。辭彙的理解和認知是孩子語言的基礎,這就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多和孩子從已有的辭彙量去鞏固、提升。
  • 多讓孩子去自主表達,家長多給孩子鼓勵,提升孩子自我表達的信心。

加油,希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關注我,學習更多專業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