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一詞譯自英語property或estate,由香港傳入沿海、內地,其含義為財產、資產、地產、房地產、產業等。該詞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現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概念。

小區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已然成為社會問題。一方面,物業抱怨工作難做,費用難收,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業主又埋怨物業只知索取,不懂服務,本末倒置管業主,把自己從「服務員」變成了管理者。雙方因此掐架,互炒,甚至對簿公堂案例時有發生,舉不勝舉。

為什麼本可以相互依存的小區物業和業主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究竟原因不在業主,也不在物業公司,而在我們這個社會環境,在責任和誠信上出了問題。每個人都只站在自己的位置考慮問題,考慮自身利益多,兼顧他人責任少。

開發商只顧蓋房,房蓋好了收了錢,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配套投入能減則減,能偷則偷。物業接收出了問題,是開發商關聯的物業公司還好,有些事情尚可協調,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是開發公司的,求爺爺告奶奶都沒用,想弄好,出錢,殊不知好多事情都是開發時遺留的問題。如果在建設時能考慮細點,為業主多想點,很多事情後來可能都不會發生。

同樣物業公司只顧利益。接收了小區後,本末倒置認為是小區的管理者,全然忘了小區業主才是真正的主人,物業只是服務者。開始承諾的不見了,能應付的應付,完全不是真心在為業主服務,相反為了賺錢,還私自將一些屬於業主的資源比如小區廣告位、停車場拿去變現套取利益,一切都往錢眼裡鑽,只懂索取不願付出,沒矛盾才怪。

至於業主,絕大部分是好的,但總有一小部分人以各種理由拒絕交物業費,在他們眼裡,我是業主我最大,不管有理無理,物業都得聽我的,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感受和死活,全然不知自己這樣的行為只會加劇矛盾和糾紛,使事情陷入惡性循環。換位思考,既便是以前的下人,作為主人你也得保持一定的尊重,並且給他開工資,這樣他才會死心塌地的幫你幹活。既要馬兒跑又不給它吃草,怎麼可能?

說到底,我們這個社會還缺乏誠信體系建設,沒有足夠的契約精神。要改變當前這種小區業主和物業的對立關係,最需要的是樹立誠信意識,而不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炒了之。


我覺得物業遭到吐槽只有三點,1、物業管理不當;2、不想交物業費;3、對物業管理的概念不清晰,導致直接同物業站在對立面。首先說第一點,物業管理不當,可以成立業委會,更換物業公司;第二點,物業費是保障園區基礎設施的基本條件,試想一下,沒有物業管理,整個園區垃圾漫天,不知什麼時候就停水停電,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偷盜現象比比皆是,車輛亂停亂放,小孩老人出門不安全等等,即便是自己管理,你是不是也要承擔一部分的費用和時間;第三點,提到想取消的人我覺得首先都是和物業站在對立面上了, 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物業的工作人員起早貪黑,被罵不能吱聲,幹了很多你們不知道的工作,回頭還遭你們的鄙視,物業工作正常來說就是公區的設施設備維護保養, 園區保潔,秩序維護,保障園區的各項基礎工作,而非你個人的私人管家,你交物業費是購買物業服務,是為自己的房子保值和日常居住營造一個理想環境,想想吧。作為一個5年物業工作人員,如果要取消,趁早,這樣你們就會知道你們的房子,你們的小區,你們的環境,在沒有物業的情況下會變得多糟糕。


物業行業在我國是隨封閉小區的出現而出現的,多為開發商成立或引入,除承擔封閉小區內衛生打掃、秩序維護還承擔著公用設施的維護保養職責,更在初期承擔開發商遺留問題處理,因是開發商成立或引入,業主把建築質量的槽吐到物業身上也沒有錯,也因為是開發商引入或成立,街辦社區基本對其也是不管不問,因此,前期物業缺少了監管機制!

有人說可以成立業主委員會對物業進行監管甚至炒掉、更換,說實話這只是個邏輯概念,業主對於物業企業來說處於弱勢地位,成立業主委員會如何達成一致意見,誰對業主委員會行為監管。當前有多少業主委員會發生了經濟問題,又有多少業主委員會就是管使用房屋維資金的,用完了他也辭職了,當然也有更多的物業企業用完維修資金後,沒了再幹下去的積極性,把企業轉手給了他人或棄管。又有多少有正義感的業主委員會,為了維權付出艱辛努力。物業企業交接時新老物業發生械鬥流血事件,業主跟著吃瓜。

當前有很多封閉小區,在熱心業主的努力下,通過自管或聘任物業經理人制很好的解決了小區物業管理問題,甚至有些條件好的小區,通過經營小區內的停車位、公共廣告位、公共房屋等,實現減免物業費或返現。可要實現這些,就要改變或廢掉原來開發商指定、引入的物業公司,重新簽定物業合同或小區管理公約,要闖的關很多很多、要協調的事很多很多,有的還要被不明身份人員暴打-------------


能取消啊,你不交物業費不就行了,他還能搶你啊,大不了上法院。


能。只要政府掏錢維護小區公共場地。現在封閉小區基本就是政府甩鍋。省去一大筆市政費用。啥都要業主自己掏錢請物業做。如果都是一幢公寓樓管理。業主只負責建築本身維護保養。要啥物業公司。自己外包不得了。現在綠化消防垃圾房配電房一堆東西 還要管小區道路停車管理。幾百上千戶都趕上小鎮了。


你要看哪裡的物業啊,像碧桂園的物業就不一樣啦,像五星級酒店一樣的服務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