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任何號稱能節油的非原廠技術都是垃圾。

這個東西是特別的垃圾,就是個騙局。

首先幾個破塑料片號稱可以增加空氣氧含量,那我就問,你這增加的氧是從哪裡來的?不要給我說是那個破破塑料片析出來的,信不信初中物理化學老師一個巴掌乎死你。就算那破塑料片是全氧分子組成的,自己算一下可以用多久? 如果不是那個破塑料片析出來的,那麼解釋一下這個氧從哪裡來,你就算把所有空氣裡面的氧化物都還原了氧氣量也達不到23%啊,光尼瑪氮氣就78%+啊。難道還能把氮變成氧?這是核反應啊老哥。

之前有幸跟他們那個總工接觸過,問這個破塑料片原理是啥,結果屁答不出,除了說是高分子納米材料,呵呵他一臉。

然後說回節油,這幫騙子怕是內燃機原理都沒學過,汽油機加氧還降能耗,拜託,汽油機lamda 等於1好不好,動力理論上是會大一點,但噴油量也會增加啊。然後說柴油機,柴油機本來就是富氧燃燒啊,你燃燒溫度上去了,氮氧化物怎麼辦???污染物又不是隻有碳煙。這破玩意敢做定量實驗麼?敢不刷數據做定量實驗麼?

最後總結,能否產生氧,我表示呵呵,個人覺得跟水變油一個性質。第二,加氧能否有用存疑,沒有完整的理論模型和定量實驗數據支持就是耍流氓。

還是那句話,真能節油20%還能降排50%主機廠跑得不知道要又多快。還等著你有機會?搞笑...

綜上所述,是不是騙子大家自己判斷


這個想法來源20+年前的一個減排方案,(我沒說這個正確)。

正常發動機吸入空氣,空氣多,則NOx多,空氣少,則CH多,這個是不可調和的,後來有了三元催化器和電噴,讓空氣多/空氣少/空氣多/空氣少間隔實現,在三元催化器那進行尾氣處理,讓NOx和CH都降低,這就讓歐/國1/2/3/4/5的實現成為可能。

這時有人提出一個方案,NOx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吸入空氣,空氣中的N2和O2進行複雜反應生成NOx。如果不吸入空氣,改為吸入純氧氣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麼?

但這只是一個概念,因為氧氣罐不方便/空氣中提取氧氣的設備過於複雜和昂貴,也就停留在紙面上。

而現在,這個概念又重新提出來,被貼上更為吸引人的標籤~~~省油。

這就是這個產品的思維/意識過程。

如果這個東西真的有效且廉價,首先會廣泛應用於軍工/武器/單兵裝備,醫療(吸氧,高原反應),工業製氧/用氧,等等各個領域。

如果這個東西真的有效且廉價,那為什麼各車企不裝?為什麼豐田和本田開發混動系統?

如果這個東西分子量百萬左右,那生物應該能夠進化出來。

本人天津大學03屆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還來問我用過沒?難道沒喫過屎,就沒資格說屎是臭的?

這東西就好比把人口鼻堵上喘氣費勁,自然就沒有力氣,跑不起來,幹不了重活。當然飯喫的就少了(節能20%),屎拉的也少了(減排50%)。

世界各大發動機廠吭哧癟肚的上百年幾千億幾萬億的投入,才一點點得到今天的成績。

現在突然有人拿個塑料片就說節能20%,減排50%?

估計是傳銷吧。


不過,話說過來,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這東西有用呢?因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對汽油機來說,它真還可能省點油: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在進氣道上額外增加了些阻力,減少了進氧量而不是增加進氧量,相當於節氣門(油門)比實際上開的要小,直觀的說就是相當於油門比以前踩的輕了。相當於改變了駕駛習慣。缺點嗎,動力差了啊。其實想達到類似效果方法很多,把進氣用膠帶糊上一半,效果也差不多(誤)。


說真的,搞這些玩意還不如帶個氧氣鋼瓶,裝個減壓閥直接通進空濾罩裡面,妥妥的動力提升。

鋼瓶可以租,減壓閥才幾十塊,用氧氣時候鋼瓶還要吸熱,妥妥的免費空調。

來看大V的專業講解: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505657/answer/465299363


汽車上有個東西叫氧感測器,當氧氣增加時發動機也會相應增加汽油的噴量。用來穩定油氣在氣缸內的比例。所以非汽車廠家的節油神器都是騙子。想想汽車廠家多大的企業,花個幾個億收個能讓車子多跑個一百公里的專利。汽車廠家會很樂意的。這羣賣節油器的如果是真技術還不如去賣專利。所以非廠家的節油器都是收智商稅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