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在中國史前時期,大量的太陽崇拜不能無視

凌家灘遺址八角星玉板(約5000年前)

凌家灘文化玉鷹(約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陶缸符號(約6000~4500年前)

仰韶文化彩陶

四川金沙文化金箔太陽神鳥

後來殷商民族常見的死後貫日名習俗大概也脫胎於太陽崇拜。

至於為啥太陽崇拜衰落了?因為祖先崇拜取代了幾乎其他所有崇拜形式,成為中國人的主流信仰。

在古中國這個怪物房裡,祖先崇拜的民族擁有最強的凝聚力,貫徹祖先崇拜的民族擁有最好的動員能力,武德充沛,各種自然崇拜的其他民族在充分競爭中要麼轉向祖先崇拜,要麼被車掉,最後變成文物被我們挖出來


后羿射日此一神話故事的原初面貌,也許根本沒「人與太陽的對立」這一回事

關於「后羿射日」的傳說,我們最熟悉的版本,莫過於小學課本上的〈嫦娥奔月〉,課文中,后羿是一位力大無比,射藝超羣的人間英雄,射殺九日,為民除害,最後還有嫦娥為免不死葯落到壞人逢蒙手中,吞下不死葯昇天,以致夫妻二人生離(甚至是死別)的悲劇結局。

根據這一版本,「羿射日」自然被解讀成人對神的反抗或人對自然災害的克服,是人定勝天的有力的例證。 雖說可敬,但此版本已和羿的遠古神話面目大異其趣了。當然,關於「羿射日」的最初面貌,已被掩蓋在重重疊疊的人文化和歷史化的變形之下了,我們只能就古書中與羿有關的斷簡殘篇做一逆推溯源的嘗試,葉舒憲先生曾就此一神話做了這方面的工作,其考據與推測十分有趣,以下內容便是對葉舒憲相關文章的整理條述(我只是個勤勞的搬運工)。

先來結論:

羿之射日原來不是為民除害,而是家庭內訌,因為他自己本來就是「日」。

  • 首先來看羿原本為「太陽神」形象的可能性

1. 羿原本即為天神

關於「羿」之形象,經過歷史化的演繹後,或說他是堯時候的「射官」,或者傳說他是有窮國的君主,曾經奪了夏王朝啟的王位,也就是治水的大禹他兒子。

但是在更早的記載中,羿本即是「來自上天的神」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楚辭·天問》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山海經·海內經》

帝是天帝,「帝俊」是上古東方部族所信奉的上帝,因此這兩條都在是說羿被天帝派遣到人間幫助百姓。所以羿本來是天神,具神格,這是可以斷言的了。

2. 羿可能是天帝「俊」的兒子,一個小太陽神

這一推測其實是比較曲折的。

帝俊身為至高神,就像希臘中的宙斯那樣,是「眾神之父」,底下一堆天神兒子,發明瞭琴瑟的、歌舞的、農耕的,吧拉吧拉的,既然這樣,身為弓箭的代表,或者很可能就是發明瞭弓箭的「羿」,是天帝之子,也是有可能的。

「羿」本字是「 」,《說文》作「 」,都是和弓或羽有關,也就是說,和射箭有必然的聯繫,所以說「羿」是弓箭的化身,或說他發明瞭弓箭,倒也沒錯。

為啥說他有可能是天帝之子,是個小太陽神呢?

神話中,帝俊有個妻子,名叫羲和(羲和更原始的神話形象,可能本即是一位兼太陽神格的大母神),生了十個太陽: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

再說回來羿這邊,羿有沒有太陽神的特徵呢?有的,就是他作為神射手的一面

在上古人類的原始神話思維中,太陽與箭具有可聯繫起來的類比性:太陽的光線像射出的無數的箭。一個可資證明的例子是,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作為戰神,就是射箭的一把好手。

在幾乎所有的狩獵民族的神話中,太陽都是偉大獵手,他的狩獵武器就是箭。

在中國古代,有沒有這種例子呢,有的。

將太陽光比作「射線」:

光至人,照若射。《墨經》

楚辭中九歌中對楚地的太陽神「東君」的歌詠,就說到這位天神能「舉長矢兮射天狼」,而關於羿的傳說,也有類似的場景:「羿張烏號(弓箭),彀射天狼。」《易林》

而在中國雲南發現的一幅原始巖畫,為中國本有「太陽-神人-弓箭」三合一的神話,提供了有力證明:

對不起,我在網上沒搜到原圖,直接從書裏copy過來了(應該是摹畫),如果之後有看到原圖,再替換成原圖

以上,簡言之,羿本是天神,而且很可能就是太陽神中的一員。那如果推論可以成立,下一個問題是,這位小太陽神為啥要殺自己的兄弟呢?

  • 日神家族的內鬥

在流傳的神話故事中,羿一般都是射中了九個太陽的,不管有沒有他主觀上想射第10個太陽的心理,總之,結果是他射死了九個,所以,也許換一種思路,是羿幹掉了他前面的九個太陽兄弟,「獨立繼承了他們母親羲和的太陽神籍」。而這一爭鬥,可能是遠古母系社會中「幼嗣繼承製」的遺跡:

幼嗣之所以會繼承遺產,是因為兄、姐分別離開家庭以後,僅幼嗣和父母同住,自然擔負起奉養的義務與繼承的權利。

文中推測太陽神內鬥的原因:十日本來是輪流值日,一入一出的,古代以「旬」(十天)記日和這一神話必然有密切聯繫。但忽然有一天,這種輪流值日製被破壞,十個太陽爭著要「獨佔鰲頭,排斥異己」(十日並出,萬物皆照),也許這和先古民眾的大旱的經驗有關。然後受「幼嗣繼承製」的影響,最後是羿這個小兒子幹掉了他的兄姊(羿落九日,落為沃焦),開開心心地獨攬神權了,混亂的宇宙秩序重新恢復。

題外話:袁珂先生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講到「羿射日」的情節時,說十日並出,是到了青春中二期,嫌一個人,哦不,一個神孤零零的太無趣了,貪玩心起,便不顧規則,十個兄弟姐妹手挽手一齊出現在天空中,有說有笑的,多熱鬧。這一構想,和葉舒憲先生所推測的爭奪神格的鬩牆之殘忍相比,簡直是太溫馨了。

  • 身為天神,或者說太陽神的「羿」,為何在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中,又有身為人間君主的后羿,求不死葯的羿呢?這是說羿失去了神性,被貶下凡;還是說,作為天神的羿與作為凡人的羿,是兩個來源不同的神話傳說呢?為啥既有說羿為民除害,斬殺各種妖怪的英雄事蹟,又有說羿荒淫無度,是個暴虐之君的呢?請聽下回分解。

————————————————我是分割線——————————————————

這位被後人奉為天下第一大英雄的射日者,原來卻是比該隱還要殘忍兇狠的弒兄罪人。或許正是由於這種罪過,羿才被帝俊逐出天庭,貶降塵世間「以扶下國」(而非像後來傳說中是因為十日作惡,派羿下來人間射殺太陽,為民除害),開始了立功贖罪的塵世生涯,從而導演出為王、殺妖、除怪、求不死葯等一系列人間英雄的事蹟。

下面,就是這位本具太陽神格的羿,身份由神轉為人間英雄後的波瀾壯闊的一生。

(葉舒憲先生對羿神話的重新詮釋,主要借用了比較神話學的方法,以保存完整的巴比倫史詩中,太陽後裔吉爾伽美什的傳說作參照基礎,抽繹中兩者共有的原型母題,來重構「較為完整的、有內在邏輯聯繫的羿的一生故事」。

我將省略葉先生大部分的詳細考據,直接陳述先生對羿傳說的考據結果,而吉爾伽美什的神話傳說,大家若有興趣,可自行找相關靠譜材料瞭解,我在這裡就不岔出去太多啦。)

羿是神性英雄,先為神,後又貶為人。所以他的出生自然也與一般凡人不同:

出生被棄:

羿年五歲,父母與入山。其母處之大樹下,待蟬鳴,還欲取之。羣蟬俱鳴,遂捐去。羿為山間所養。《太平御覽》

大概是說羿他爹孃將他放在樹下頭,本來想以這棵樹上的知了叫聲為記號的,結果等他爹孃一回來,滿山滿谷的知了叫聲,也找不到羿到底在哪棵樹下了,羿就這麼被遺棄了。但是身為太陽神之子,他還是平平安安地長大,並在長大後當上了一國的國君,也就是有窮國的國王。

羿又稱「后羿」,「後」在古代,本義就是帝王

羿的多重身份,是太陽神,也是人間英雄,同時還是國王,這種多重身份原是「在不同時期產生的關於同一人物的傳說」,但中國古人卻因此多重身份產生了諸種歧異混亂之說,因為對初民的原始思維與信仰不瞭解,他們只能接受羿的某一身份,將身為天神是的羿為作為人的羿分解拆成互不相干的兩個甚至多個。

羿所具備的異能:因為是神性英雄,他們總是表現出某些特異超凡的能力。羿的體魄:傳說他是左臂長得比右臂長,因此天生就是射箭的一把好手。而他的勇武與射藝,看他後面射殺的一大批妖怪就曉得了。再來,羿這個傢伙,難道是個空有武力值的莽漢麼?非也非也,《淮南子》裏提到說「雖有羿之知而無所用之」,就可見其實羿也是有絕頂智慧的人。

但是,身為一位智勇雙全的人間國君,后羿最先的事蹟與他的英雄形象天懸地隔,當國君的后羿,以「荒淫無度」的暴君來形容,毫不過分。

先說他淫亂好色的一面,羿染指的,都是些姿色超羣的美人。詳細記載的,一個是他勾搭有夫之婦的洛水水神宓妃——就是那個一再被寫進文學作品中的高唐神女,而且還把人正經原配的丈夫黃河之神河伯的左眼射瞎了。

河伯不服氣,向天帝告狀,結果,反而被天帝數落了一通,說他身為河神,不好好在河底蹲著,卻變成白龍,在水上遊逛,被羿當成普通的動物射殺,也是活該。

羿搶的另一個有婦之夫,是玄妻,這玄妻生得「甚美」,本來是底下樂官夔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伯封,這個兒子呢,長了一張黑胖的豬臉,長得醜不說,性情還暴戾貪婪,和野豬差不多。可能借著伯封不服他的由頭,羿就把這個氏族滅了,把玄妻掠來當了自己的妻子。其實這玄妻,又稱「純狐」,可能就是一隻黑色的狐狸精。而這玄狐呢,後來與羿的手下寒浞勾搭上,合夥謀害了羿。

古書中還有一條記載稱「嫦娥,小字純狐」,所以,那後來偷羿的不死葯奔月的,和這傳說中密謀害死羿的,本是同一個狐狸精罷。

除了荒淫好色,這位后羿,還仗著他的高超射藝,四處遊獵,不理朝政,罷免賢能的臣子,卻重用小人寒浞為相,最後不得善終,也是情理之當然。

羿的道德轉變:由這樣一個暴虐的昏君形象,羿何以會來個180度大轉彎,又有後來的為人讚歎的英雄事蹟?

待續中…………


謝邀。中國人當然有太陽崇拜了,只是消亡了。

舉幾個例子:

《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晉人郭璞在為「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

《珂案:大荒南經》雲:「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據宋本改)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尚書·堯典》記載,羲和浴日的湯谷(暘谷)在一個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孔安國注云:「東夷之地稱嵎夷。」

而中國古時各體系中,太陽神有羲和,金烏,東君(一般認為是春神和太陽神,也有說東君即東皇太一),炎帝,還有賀蘭山岩畫、陰山岩畫中圓形人面不知名的太陽神等,均是太陽崇拜的表現。

19世紀西方宗教研究領域自然神話學派的代表人物麥克斯·繆勒(Max Muller)提出,人類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陽崇拜。而世界上的太陽崇拜有五大發源地:中國、印度、埃及、希臘和南美的瑪雅文化。

甚至有言論稱「太陽神話是一切神話的核心,一切神話都是由太陽神話派生出來的。」

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中認為「日神信仰雖然在商周以後逐漸沉沒於較後起的對天神、地祗、人鬼多神系統的信仰中了,但是其痕跡和遺俗,同東、西方(包括美洲在內)各大文明區同樣,卻仍然比比皆是。」

並且,何新認為「所謂『華族』,就是崇拜太陽和光明的民族。東亞海洋文化圈其實是一個太陽崇拜文化圈。」

考古發現,珠江流域大多有太陽崇拜文化,特別是古駱越地為最,大明山祭壇,花山岩畫中的太陽輪,銅鼓太陽浮雕等都表明了中國有太陽崇拜。

而至於后羿射日,個人認為應是羿射日,而非后羿。《山海經》中將羿稱為司羿,《淮南子》中將羿稱為夷羿。且射日發生是在堯時,但后羿是夏朝有窮國國主,差的還是有點遠的。古人可能將「司羿」看成「后羿」,並誤傳了下來,我們不也將「後母戊鼎」錯譯成了「司母戊鼎」,可見「司」和「後」很像。

當然,這不重要,射日不代表太陽不重要,不還留了一個麼? (有點詭辯)

只不過,神話衍變中太陽神的地位就被「帝」「上帝」等至高神代替,也演化出天神,地祗等。

當代研究者有個看法,「后羿射日其實指的是一次曆法改革,最早的中華曆法其實是太陽曆,將一年分為十個月,也就是十日,每日三十六天,現在的彝族傳說中仍然保留著這種曆法。」

後來又有了太陰曆(即十二月),從先秦一路衍變到宋完備的干支歷,都取代了太陽曆的地位。

因而,太陽崇拜就衰落了。可以說,射日代表著太陽崇拜的衰落基至消亡。


下文作者是葦米大師一脈的祖師爺。

九歌·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

照吾檻兮扶桑。

撫餘馬兮安驅,

夜晈晈兮既明。

駕龍輈兮乘雷,

載雲旗兮委蛇。

長太息兮將上,

心低徊兮顧懷。

羌聲色兮娛人,

觀者憺兮忘歸。

緪瑟兮交鼓,

蕭鍾兮瑤簴。

鳴篪兮吹竽,

思靈保兮賢姱。

翾飛兮翠曾,

展詩兮會舞。

應律兮合節,

靈之來兮蔽日。

青雲衣兮白霓裳,

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餘弧兮反淪降,

援北斗兮酌桂漿。

撰餘轡兮高駝翔,

杳冥冥兮以東行。


其實先民肯定是祭祀過太陽的,

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史記-封禪書》

就是後來叛教了。

八神將自古而有之……其祠絕,莫知起時,八神……五曰日主,祠之成山-----《漢書-郊禮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