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是自己帶孩子的?當然偶爾老人幫著接接送送孩子,孩子的生活習慣養成,和學習之類的,都是家長親力親為的?


我是,從出生帶到快五歲,我媽沒有帶過一天,我爸爸時不時的帶著出去逛逛,也就一兩小時這種,也是孩子大了後。從早上的早點,到晚上的睡前小故事,從孩子的奶瓶到所有繪本,衣服都是我一手挑選。最欣慰的事孩子很懂事,非常體貼我。


謝邀,我不知道別人,我是自己帶的

自由職業者,加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的阿姨,做飯打掃衛生,就是現在老大不能上幼兒園,非常鬱悶。


90後的很多年輕父母,大概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自由職業、居家辦公、開檔口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帶的多,父母有時偶爾幫幫忙。

第二種,白領、工廠、商場打工的,大部分都是白天父母帶,下班自己帶,周末休息,全家一起帶。


30歲,兩個孩子自己一手帶,到了幼兒園我會去工作,晚上放學可能會交給爺爺奶奶看兩個小時,下班再去接回來,但是老人住的遠一點,如果不方便接到時候也可以上晚托,能超過下班時間接孩子就行,沒想過讓老人帶孩子,能不麻煩他們的盡量自己搞定,現在學校不開學,隔幾天如爺爺奶奶那裡玩,9月份開學後視情況而定

反正不會丟給爺爺奶奶,已經習慣了兩個孩子在身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養成都要靠家長,每周和爺爺奶奶玩一天就行,他們對孩子的事也從來不多嘴。


上班期間我媽幫忙看著,下班之後都是自己帶。


有經濟實力的都會自己帶吧。

其實現在除了年輕人不願意讓老人看孩子之外,許多老人也不願意看孩子了,首先是年齡大了,身體吃不消,再就是辛苦帶孩子卻得不到兒子、兒媳的認可,這讓他們感覺很心寒。我們都說「隔輩親」,老人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確實在老家,基本上都是長輩帶孩子。不過我在廣州佛山一帶,這邊的話,年輕人自己帶孩子還是比較多的。

要不要自己帶孩子,除了自己的具體情況以外,最主要的還是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很多年輕人想要自己帶孩子,會選擇把工作辭了,找個可以在家也能賺錢的兼職。即使少了一份收入,他們也會覺得對孩子的成長有益。這些人是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的,而且是完全凌駕於自己的其他需求的。

也有些年輕人,也不是真的只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想繼續有份自己的事業。覺得孩子,長輩帶,晚上回去自己帶也就可以了。

這都沒什麼毛病。就是個人選擇而已。沒對錯!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從第一個孩子出生開始就是我自己在帶。爺爺奶奶偶爾想孩子了,會來看看孩子,或者我們帶孩子去串門。孩子入幼兒園之前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上班了。慶幸的是我自己是一枚幼師。上班可以和孩子在一個地方。


是的。從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全全由我和老公負責。

幼兒園每天都會布置親子小作業。全部由我和老公陪著孩子一起完成。習慣養成例如睡覺,讀書,刷牙洗臉,這些日常行為習慣從孩子長牙就在培養。基本半歲左右就可以進行。

雖然三歲前白天由婆婆照顧孩子,但婆婆跟我們一起住。晚上回家我和老公就會接替婆婆的工作。之後跟婆婆商量好,白天要按時睡覺。吃的奶粉,米粉,果泥,小麵條,小餃子各種食物通通準備好。婆婆有時間想自己做就自己做,忙不過來就給寶寶喂現成的食物。一日三餐按時進行。我們在育兒上婆婆也挺尊重我們的,特別明事理,對孩子更是關照有加。沒的說。

從孩子長第一顆牙齒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培養孩子進行漱口練習,或者幫助孩子用指套清理牙齒。所以這些習慣孩子從小就有這方面意識了。再大一點一歲多開始引導他用鹽水漱口。鹽水有殺菌的作用,不過寶寶有段時間也比較依賴鹽水漱口,他喜歡這個味道。之後和他一起刷牙,有給他買可以吃的牙膏,總體還是不錯噠~慢慢的他的睡前習慣就養成了。

現在我們有時候忘記讓他刷牙洗臉,他都會想起來,自己去完成再上床睡覺。

上幼兒園以後,老師覺得他雖然年齡最小,但是各方面能力都還不錯。沒有感覺他是最小的。吃飯,穿衣,表達都還是挺讓人意外的。

習慣的養成關鍵在於平時的陪養。還有我們父母不斷的學習。到了什麼階段開始喂輔食,什麼階段要刷牙洗臉,每天睡眠時間要多久,這些我在孩子小的時候查閱了很多資料,也看過相關的書籍或者在網路上尋找可靠的答案。與此同時,還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堅持。

所以孩子習慣好不好關鍵還是看父母的習慣,我們做家長的能堅持,自然孩子也會堅持下來。

這副漫畫可能更加直觀一點咯


我是2016年生的一個男寶

最初是白天爺爺奶奶幫忙做飯帶娃,我下班回家了自己照顧寶寶,晚上也是我自己帶換尿布餵奶

後來寶寶兩歲的時候發現語言發展很慢,辭彙量不到十個,脾氣也不太好,就引起重視了,我就開始自己帶孩子,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手機和電腦完成,在家辦公也不難,一年的時間裡,每天像話嘮一樣不停地和寶寶說話,陪他玩,帶他出去旅行,去郊外看城市裡沒有的事物,調整作息時間,培養生活中的一些好習慣,犯錯的時候用正確積極的方式教育和引導,孩子無論從性格還是行為習慣上來說,都是人見人愛了

三歲開始學一些簡單的漢字和進行英語啟蒙,寶寶也開始愛上了書,中文繪本,英文繪本每天纏著我講,無論白天講多少,晚上睡覺前還是會自己去選幾本來讓我講完再睡

玩手機就三件事:相機拍照,抖音看各種動物(全給他關注的動物類播主),開英文學習軟體聽故事或者學單詞

電視每周規定只有2小時,就找一個迪士尼或者夢工廠的動畫,這個會給他看國語版的,看完就關,有時也會讓他選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超級飛俠,汪汪隊,但是都是英文的,這個就準時兩小時關電視

而上述的那些「正事」只花費他每天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其餘大部分時間是我和他一起玩耍交流,這樣的陪伴才能給踏踏實實被愛著的感覺,這才成就了他的快樂和自信,因此他雖然學習能力很一般,但是卻有非常高的學習主動性

這些事情是爺爺奶奶基本上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卻又沒法給他的,或者因為寵愛管不住,卻又會對他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的

所以我在理解老人的同時,無論自己有多累,經濟壓力有多大,我依然選擇自己帶孩子。畢竟沒幾個人因為不帶娃工作賺成了馬雲王健林一樣的胡潤排名,但卻有很多人因為家庭教育的失敗恨不得用命換孩子的未來卻沒有機會,譬如李天一和馬加爵,這兩個人也從側面說明了,錢不是決定一個孩子成功的關鍵,而是正確且堅定的家庭教育,這才是一個孩子立身處世的根基所在,所以我覺得這個階段做一份收入低點,但是能有比較多的時間陪孩子的工作才是更明智的。

既然選擇成為父母,就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和壓力,如果想更多的實現自我,不想帶孩子,那請確保老人,監護人或者其他直接照顧的人有正確的三觀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如果沒有就請在生孩子之前三思,畢竟孩子不是小貓小狗,覺得煩了可以隨便打發,還不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後果。


三歲之前還是自己親力親為好,跟孩子培養感情,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老話講的好:三歲看大。

孩子三歲以後送幼兒園了,可以讓老人幫忙接孩子。


我都是自己帶的啊,親力親為啊,吃喝拉撒睡自己包辦啊,如果我再會掙錢就完美了,相當於雌雄同體。


城市的不知道。農村幾乎沒有年輕人帶孩子。孩子生出來就是奶奶的,白天睌上連吃帶睡帶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