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具体是看哪一部分。

我一直觉得《简·爱》的结尾是很失败的部分,意外继承财产和罗切斯特家的大火,有一种上帝之手(特意修改一下,这个在剧作法里叫「机械降神」)的感觉,将两人在一起的障碍扫除了,同时也符合了勃朗特想要表达的主题。怎么说呢,站在社会历史批判的角度,勃朗特其实没有挣脱她十九世纪的思想,把想要实现女性独立的愿望寄托在继承男性遗产的身上,但是这在当时也是差不多能到的最优解了。一句话来说就是,这个结尾不好,但是要想达到勃朗特想要的东西,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当然,《简·爱》其他的部分还好,比如在哥特小说的基础上塑造了很好的恐怖悬疑的氛围,还有在面对不公正的婚姻前说出了「我和你是平等的」这样的话,比玛丽苏网文强了不知道多少呢。

——————3.8修改的分割线——————

换一种说法来说,《简·爱》其实就是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但是它不同于大部分哥特小说的是,它塑造了独立坚强的女性,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这扭转了哥特小说当中羸弱女继承人的形象,所以这是为什么它比同时代哥特小说留存于文学史的原因。


或许不是作者的缺陷,而是译者的缺陷。

反正……小时候被翻译体的书劝退了好多回


缺陷就是没有脱离时代背景吧。工业化刚开始,女性工作岗位少、劳动力少、平权运动还未开始,只能以继承遗产这样的方式来取得经济独立。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了。换现在的话,作者估计就会写,她努力工作,取得了阶级跃升,平等地站在罗切斯特面前。

并不觉得《简爱》是玛丽苏类型的。上次看已经是四五年前了,记忆仍很深的,是简爱在孤儿院时候结交的那个坚韧优雅的女孩子,孤儿院严苛的环境、一死死一片的传染病和慈爱的女院长。

是简爱后来回到舅妈(姑妈?)家里,她不原谅她,但仍陪她离开人世。

是简爱有勇气离开罗切斯特,去当了乡村教师,然后又有勇气回去、面对爱情与自己的时候。

我看玛丽苏文时候,女主要么任性要么蛮横,要么白莲花要么有心机,她们所有的依靠就是男人们,看不出一点儿独立精神与自由灵魂。不过这么说也不太好,毕竟十余年没看过玛丽苏文了,谁知道现在的玛丽苏进行到哪种程度了?只觉得本性难移而已。

能这么想的人只能说很遗憾他们小时候没有培养出对名著的欣赏能力,不过也不是来不及,多看些好书吧,别总是想「名著怎么还不如网文」。


我觉得抛开了作者身处时代来谈其作品的先进性和开创性都是耍流氓。

小美人鱼的故事套路俗死了,被王子认错了救命恩人,这个桥段都被现在的霸道总裁小说用烂的臭大街了,怎么安徒生还在用?我怎么感觉小美人鱼写的还不如霸道总裁小说呢??


提问者是女性吗?

简爱这部作者文笔,性格,性别,年代都太巧了。而现代人看不到作者底稿,小说的每一个字元用不精确都会让读者感受不一样。

简爱不是读不读都没关系,如果是没价值的玛丽苏文为什么一直都受欢迎。也不是非常玛丽苏没价值。

过程中加入了自我意识。感情被动,预感,浪漫气氛,哥特式风格。想法,心理描写,悲情恐怖片段,二人独处更是让人走心程度比《悲惨世界》这样的大家族小说高。

简爱作者写出的是平等,爱情自由,压迫与慢性反抗。也惨也不惨。

本就具有身世悲惨的女主最后实现自我,不管是浪漫感情,幻想,浓厚的描写,还是怎样。是一种对读者的鼓励,并没有拉远剧情,也不像穿越剧,在现实中有这个一定概率就有可能发生,不离谱,这样写无可厚非。我看了史记,尤其是在工业年代的英国。多多少少有人发自内心喜欢读这部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写的就是贴近现实需要,共情。

如果说大体有问题?

难道这样写:我出生在牧师家庭,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一直我的物质贫穷,一直精神爱情贫穷。结果会怎样?。


我觉得应该全怪读者

玛丽苏几年前还是不合理的、全世界围著女主转的言情小说...现在词性弱化了?难道套路就是玛丽苏吗...那是不是迪士尼公主也能叫玛丽苏了...


我觉得可能是时代不一样吧,在现在看来侧重点一般不会在简爱的自尊自爱,反而看起来像一本玛丽苏小说。但在以前看来,就会更加凸显出简爱的这种个人与那个时代不同的性格来。但它确实和一般的玛丽苏小说不一样,虽然里面的故事可能过于玛丽苏了。


反正我觉得吧,翻译的简爱可以说是逐字逐句抄袭下来的,由翻译者书写的故事。

不单单是简爱,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文章属于简单的情况下我比较喜欢看原版

所以说表达其实也不应该全是作者的问题,我觉得翻译者的问题可能也有。翻译过后的东西,我觉得主要是理解文字下面所隐藏的意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