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本時間線,蘇聯在二戰結束後,為了加強對中東歐國家控制,在該地區推行蘇聯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模式,結果因為和中東歐國家傳統格格不入,引發各國反感,造成反效果。

那麼開個腦洞,假如歷史可以重來,蘇聯應該採取怎樣的戰略,既能保證對中東歐影響力的持久,又不至造成各國反感?


很簡單,買買買不就完了,都有現成的美國可以學。

美國是怎麼做的?駐軍,放水,賣能源糧食賣核心工業品,買買買。

這些蘇聯除了沒有搞金融霸權外其他不都在搞嗎,整個經互會形成以蘇聯為核心的產業分工,卻是對東歐國家不夠公平。除了產業分工不合理,70年代蘇聯把原材料價格提高滿足了自身虧空,卻不利於東歐國家發展。

可最終東歐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前提是蘇聯經濟出了問題,最早也是蘇聯亂改革導致經互會崩盤進而導致東歐國家崩盤。那麼著力點還是在蘇聯身上,可以簡單說說。

一是進一步把產業轉移給東歐國家,蘇聯只留原材料產業,高技術含量的核心配件產業,軍工產業即可。

二是把蘇聯消費主義提起來,讓蘇聯老百姓的購買力放到東歐國家,刺激各國產能。

三是蘇聯直接參与投資東歐國家建設,控制產業並獲取各國的資本收益。

說到底就是給東歐國家以甜頭維持就業和經濟增長就行,代價是貿易不平衡導致蘇聯國內進一步虧空。由於計劃經濟體制會使蘇聯內部積累通脹的速度翻倍增長,對蘇聯來說不是特別好,不要以為斯大林說蘇聯不是商品經濟就真不是商品經濟了。

但美國現狀也都清楚,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爛的策略也有一個更好的現成方案,就是歐盟。

經互會體系不比歐共體要弱,更何況歐共體和北約還不重合。蘇聯完全可以推動華約和經互會結合,成立社會主義聯盟之類。同時也可以超越歐盟,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收歸聯盟,進行聯盟範圍內的計劃經濟,穩定性更強。


蘇聯人,包括很多知乎er都沒有意識到,中東歐對蘇聯的反感,重點不在於經濟模式或是政治體制——比如前波蘭政府在知乎中直接就成了法西斯,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等乾脆就是個法西斯,試問這些受人擁護的法西斯不論在計劃經濟層面還是獨裁專制層面又比蘇聯好多少?

所以中東歐對蘇聯的反感,內核與他們當年支持法西斯是一致的:民族主義。如果說社會主義為無產階級提供了物質需求,民族主義則是中東歐地區多數無產階級的精神需求。一戰之後以德國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很多都爆發了針對共產主義的內戰,德國乾脆是第二國際德國社民黨強硬鎮壓由德國社民黨極左勢力分裂出去組建的德共,而在完成鎮壓後德國人自發組建的自由軍團甚至前往芬蘭等國協助鎮壓,因為共產主義是種階級主義,它的最終目標之一就是消滅民族國家,所以張學良代表中國人試圖採用戰爭手段收回被蘇俄人侵佔的中東鐵路路權時中共反而上街抗議要求「武裝保衛蘇聯」。蘇聯的這一國際主義「理想」就基本註定了其在中東歐國家的慘敗,比如有種流行的觀點指出:東歐劇變的導火索是教皇訪問波蘭徹底激起了波蘭人的民族情感。

事實上,這種民族情感不但中東歐國家有,我們國家同樣如此。我黨首先是從事實上的共產國際中國分部轉型為真正的中國共產黨,然後在戰後與蘇聯的關係中也僅僅保持在合作層面,而不像那些中東歐那些衛星國一樣受莫斯科直接分派生產任務,之後我黨甚至為了保證中華民族的利益選擇與資本主義大本營結盟對抗蘇聯——而只要中東歐有這種民族訴求存在,蘇聯對中東歐的控制就完全只能取決於其軍事力量的優勢程度,因為說白了這種控制就是純粹的軍事佔領,跟歷史上其他的傀儡政權區別不大。

相比之下,美國模式雖然能比蘇聯模式更持久,但美國的大工業也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以致於不得不通過《廣場協議》等方式進行強行輸血。可即便是這樣的操作也沒能把通用汽車從日本德國這兩大戰敗國的夾擊下拯救出來——因為美國模式不追求消滅民族概念實現控制,而是追求與眾多盟國保持高強度的合作以真正實現自身的全球影響力,故而不至於像蘇聯一樣被東歐劇變蓋上了棺材上最顯眼的幾顆釘子。

所以總結起來還是我黨的那句話:這個時代和平發展才是主流。這背後不僅僅是核威懾保證的大國制衡,更有民族覺醒之下軍事佔領的負收益。如果蘇聯還是試圖「控制」中東歐,那麼這種行為的失敗仍然是必然的。


克里姆林宮應該明白,不能因為自己是東歐解放者的身份就騎在東歐國家頭上頤指氣使,強力阻攔人家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告訴東歐人「沒有我們的犧牲,希特勒會把你們怎麼怎麼。」

解放的意思就是恢復自由,蘇聯不能一邊戴著解放者的桂冠,一邊干著和納粹相仿的勾當,沒有人喜歡挑著刺刀的傳教士。


東德匈牙利捷克芬蘭化。重點控制波蘭。讓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狗咬狗,俄國從中攪屎。


「持久」與「控制」二者不可兼得。歷史上蘇聯想兼得,後果就是都辦不到。


有空可看看托尼.朱特的《戰後歐洲史》。


吞併吧


就蘇聯那個經濟怎麼可能長久?

為什麼別人願意和美國混,主要還不是美國市場更大,當然也有意識形態問題。

意識形態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利益可以任何2個群體保持合作,就如美國和沙特一樣,美國和沙特都不是傻子,知道保持合作是對自己最好的。


什麼策略都不行,德不配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蘇聯的經濟科技實力不足以提供足夠的資本與技術輸出帶動東歐國家快速發展,與西歐越拉越大的經濟差距必然導致離心。只能依靠武力威懾與政治高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