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常言道,早上喫的好,中午喫的飽,晚上喫的少。換言之就是,人體經過了一夜的消化,早上最好喫的營養豐富些。而下午工作時間相比較上午跟長些,故建議在中午的時候喫飽點,可以喫多喫肉奶消化,以保證在一天最長的工作時間裡,個人狀態一直良好。而晚上要喫的少呢,也是因為在古時候人夜裡活動較少,故可以少喫,對於現在的人而言,晚飯可以正常食用量,以多喫蔬菜為主,一方面攝入膳食纖維,一方面補充維生素。

上述內容純屬個人對於現有認識得理解,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討論,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就是請文明用語,謝謝。

補充,tz說晚上只喫水果,就我個人情況來說,我曾經一個人在外面居住,晚飯可能在15元左右,而有一段時間2-3斤的香瓜比較便宜的時候(具體忘記了,反正晚上喫到飽,也比喫晚飯便宜),我打算進行了三天的實驗,買了三天量的瓜。開始第一天,喫瓜到飽腹之後,覺得真的麼划算,省錢了,還喫了好喫的水果…,然後過了兩個小時,我感覺整個人比沒喫之前還要餓,這完全不頂餓啊(正常一份晚飯下肚,5點多喫飯,晚上10-11點開始會餓),然後我在8點不到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又點了一份外賣,誒。往事不堪回首,之後的兩天,喫著正常的晩餐,再來點飯後水果,也是美滋滋,想想既然已經如此何不好好享受這兩天的美好時光,胖就胖吧。


早上像皇帝,中午像將軍,晚餐像乞丐,晚上只喫水果也不易過多,避免糖攝入過多


早晨蛋白質含量要保證,營養必須均衡,維生素、碳水、蛋白,早晨最重要,必須喫

中午喫飽很關鍵

晚餐纖維素要喫足


早餐是肯定要喫的


早餐必須喫呀

中午豐盛

下午簡單清淡


有正確觀唸的真的越來越少了,什麼早餐皇帝,晚餐乞丐,哪餐多哪餐不喫的,你的胃和正常人的不一樣?別人的胃一天到晚都在分泌胃酸消化食物,你的胃聰明知道你喫的多少,不喫就不分泌?正常來說三餐喫的按能量來算可以是一樣的,一餐三分之一,因為下午時間長,活動量大,通常分配是343,你也可以根據你的生活方式來調整分配,但是三餐肯定是差不多的,不存在哪餐更重要的說法,說早餐不喫容易膽結石的,這個是正確的,確實會增加得膽結石的幾率,但是這說明早餐最重要?那你可以研究一下中午,晚上不喫有什麼影響。所以三餐要均衡,不要太區別對待,你的胃分不出來的,最後說一點,晚餐只喫水果會不會餓,大概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會,一種不會,會是如果你其他餐正常喫,甚至多喫,那麼到了晚上必然會感到飢餓,不會是因為你如果早午餐都喫的特別少,有一些厭食類的癥狀,那麼有一部分人是沒有飢餓感的,所以你也知道了,不生病的正常人會感到餓。


早餐是黃金餐,它可以提供整天的能量基礎而且對胃好,中班是熱量續航,晚餐普通就好,養成早起喫早餐的習慣。


我越來越發現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真的是個寶庫,給我的感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從這個大主幹裡面演化出無數的支幹,也就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要去調整飲食,比如減重、增肌、增重、提升免疫力……

1、早餐要不要喫?

要喫,有條件還要喫好,營養密度高

2、中與晚餐誰要豐富

一般來說,中午要豐富一些,畢竟下午漫漫長路呀~

3、晚餐只喫水果,不會餓嗎?

要看你午餐喫得夠不夠飽、下午有沒有加餐、晚餐的水果喫多少量、喫的是否富含膳食纖維的飽腹感強的水果。

不如,你先嘗試幾天?實戰很重要喔

4、三餐怎樣喫,如果是普通人羣,完全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將食物分為5層(想起一部漫畫的標語:是男人就上一百層...哈哈哈,還好這隻有5層)

第一層:以提供碳水化合物為主的谷薯類

第二層:以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為主的蔬果第三層:以提供優質蛋白質為主的禽畜肉、水產品和蛋類

第四層:以提供優質蛋白和鈣為主的奶豆以及堅果

第五層:調味所需的鹽和油

其實水是另外一層隱藏關

5、營養三餐的搭配原則

粗細搭配

主食類的選擇,不單單是精製的白米飯,還要將五穀雜糧和薯類、豆類一起作為部分主食或換著喫。比如土豆、山藥、紫薯蒸一下代替部分主食來喫,還有雜糧做的麵條、粉、包子、饅頭以及雜糧粥,煮飯時還可以加入糙米、燕麥米、黑米、蕎麥米等等一起煮。這樣粗細搭配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量,同時也能降低升糖指數。

葷素搭配

此葷:指的是優質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比如禽畜肉、水產類、蛋、奶、豆類,最好每頓有其中一種攝入。同時搭配素(五穀和蔬菜),這樣可以做到飲食均衡且多樣化,降低營養素缺乏和能量超標的風險。

幹稀搭配

人都是喜歡新鮮感的,每天都喫飯會膩,每天都喫粥會受不了,飯、面、粉、粥換著喫,喫乾的食物搭配一杯牛奶酸奶或豆漿,或者來一個清湯,又或者題主提到的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滿足了食物多樣化和營養素充足攝入,也能讓飲食帶來樂趣。


從小和上學時學到的知識是,早餐一定要喫,要喫得好,喫得飽,晚上要少喫,甚至發展成晚上不喫。但是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早晨起來時間距離早餐太近時根本喫不下去。以前說早餐不喫容易得膽結石,現在又懷疑這個結論。所以,總結自己的經驗,早餐在學生時代要喫,而且質量要保證少而精(提供足夠營養)。有條件的話,上午加一次水果,點心,類似於西餐。中午慢慢喫,同時休息,別喫太快。晚上少喫但不能不喫,減少脂肪比例,多蔬菜,適當蛋白類和澱粉,不能沒有。有人不喫晚餐,我不行,幾天之後會胃疼。從各種研究結論表明,晚上一定要少,這個結論一直沒變,可以堅持,但不是不喫。


首先,一日三餐需要做到科學定量。

目前科學的食量比例為3:4:3,及早餐佔30%,中餐佔40%,晚餐佔30%。

但是,對於不同的人羣,因其身高、體重、身體質量及日常消耗不同而有所不同。

成年人一天需攝入的熱量約1500-2000大卡(其中每克脂肪含熱量為9大卡;每克碳水化合物含熱量為4大卡;每克蛋白質含熱量為4大卡)。

而對於性別又有差異:一般女性每天需要1500-2000大卡,一般男性需要2000-2400大卡。對於比較特殊的人羣,比如,孕婦應該增加蛋白質主食類的攝入;

工作量較大的人羣,應該增加糖類和奶類的攝入。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求結合科學的食量比例來制定適合於自己的食譜。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時間。科學發現,一般的,混合食物在腸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為5個小時,所以兩餐時間間隔為5個小時為好。

比較科學的進餐時間為:早餐:7點至8點 ,午餐:12點至13點 ,晚餐:17點至19點 。

普通成人早餐所佔的熱量比例為30%。按照2000大卡來計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600大卡。

食物的選擇:主食,如麵包,饅頭,粥,麵食。這些食物包含的澱粉多,滿足能量的攝入;

還需要增加適當的蛋白質類食品,如:牛奶,豆漿,雞蛋等。

普通成人午餐所佔的熱量比例為40%。

按照2000大卡來計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800大卡。食物的選擇:主食,主要是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如米飯、面製品(如饅頭、麵條、大餅、玉米發糕等)。一般在150-200克左右。副食,主要是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奶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一般在240~360克左右。根據需要,適當調整。

普通成人晚餐所佔的熱量比例為30%。按照2000大卡來計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600大卡。由於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喫得太飽。

食物的選擇方面應該是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主要有,米飯、稀飯、麵食、少量油脂食物(如魚類)、蔬菜、水果等。主食類滿足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蔬菜水果則可以滿足纖維的攝入,從而有益於消化。

除了正餐(一日三餐),適量加餐。早餐後10點左右,補充適當的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午餐後15點左右,這時人體中葡萄糖的含量已經降至午餐後的最低點。

因此,你可以喫一些堅果、爆米花、乾鮮水果等食物補充。 晚餐後不建議加餐,因為晚餐喫得太撐,不益於食物的消化,對腸胃也不好。

每天適當的運動和鍛煉,是保證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

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運動,如跑步,打球,散步等,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能力,強身健體。注意的是,對於運動量大的人羣,相應的所需的熱量應該適當的增加,同時制定適合自己的食譜,相信,健康將會伴你一路前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