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讓我覺得,原來人生可以這麼精彩。

我喜歡這樣的人,想做什麼就去做,想法天馬行空,而我,活了二十六年,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天天得過且過,想的事情太多,反而啥都幹不了。

還羨慕她有一個愛自己,自己也愛的人,雖然結果不好,但是至少擁有過,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未擁有過愛情。

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給一個女孩的回信,我感覺我就是那個女孩,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是,但看了三毛的回信,看著文字都能感覺到她的溫柔,真的就是覺得,噢,原來,我並沒有那麼糟糕。

我甚至想,她還活著就好了,我一定要找她聊聊天,無論是什麼形式,就是想聊聊。

下面,是來自三毛的回信。

一個女生去信問三毛「我今年廿九歲,未婚,是一家報關行最低層的辦事員,常常在我下班以後,回到租來的斗室裏,面對物質和精神都相當貧乏的人生,覺得活著的價值,十分……。對不起,我黯淡的心情,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我很自卑,請你告訴我,生命最終的目的何在?

以我如此卑微的人(我的容貌太平凡了),工作能力也有限,說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也從來沒有異性對我感興趣。

我真羨慕你,恨不得能夠活得像你,可惜我不能,請你多寫書給我看,豐富我的生命,不然,真不知活著還有什麼快樂?」

三毛是這樣回復她的

不快樂的女孩:

從你短短的自我介紹中,看來十分驚心,二十九歲正當年輕,居然一連串的用了 ——最低層、貧乏、黯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這許多不正確的定義來形容自己。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也反覆思索過許多次,生命的意義和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目前我的答案卻只有一個,很簡單的一個,那便是「尋求真正的自由」,然後享受生命。

不快樂的女孩,你的心靈並不自由,對不對?當然,我也沒有做到絕對的超越,可是如你信中所寫的那些字句,我已不再用在自己身上了,雖然我們比較起來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 我的期許與看重,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

你有一個正當的職業,租得起一間房間,容貌不差,懂得在上下班之餘更進一步探 索生命的意義,這都是很優美的事情,為何覺得自己卑微呢?你覺得卑微是因為沒有用自己的主觀眼在觀看自己,而用了社會一般的功利主義的眼光,這是十分遺憾的。

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的。

當然,由你的來信中,很容易想見你部分的心情,你表達的能力並不弱,由你的文字中,明明白白可以看見一個都市單身女子對於生命的無可奈何與悲哀,這種無可奈何,並不浮淺,是值得看重的。

很實際的來說,不談空幻的方法,如果我住在你所謂的「斗室」裏,如果是我,第一 件會做的事情,就是佈置我的房間。我會 將房間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給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幅美麗的窗簾,我在牀頭放一個普通的小收音機,在牆角做一個書架,給燈泡換一個溫暖而溫馨的燈罩,然後,我要去花市,仔細的挑幾盆看了悅目的盆景, 放在我的窗口。如果仍有餘錢,我會去買幾張名畫的複製品一海報似的那種,將它掛在牆上……。這麼弄一下,以我的估價,是不會超過四千臺幣的,當然除了那架收音機之外,一切自己動手做,就省去了工匠費用,而且生活會有趣得多。

房間佈置得美麗,是享受生命改變心情的第一步,在我來說,它不再是斗室了。然後,當我發薪水的時候——如果我是我要給自己用極少的錢,去買一件美麗又 實用的衣服。如果我覺得心情不夠開朗二我很可能去一家美髮店,花一百臺幣修剪 一下終年不變的髮型,換一個樣子,給自己耳目一新的快樂。我會在又發薪水的下 一個月,為自己挑幾樣淡色的化妝品,或者再買一雙新鞋。當然,薪水仍然是每個月會領的,下班後也有四五小時的空閑, 那時候,我可能去青年會報名學學語文、 插花或者其他感興趣的課程,不要有壓力的每週夜間上兩次課,是改換環境又充實 自己的另一個方式。

你看,如果我是你,我慢慢的在變了。

我去上上課,也許可能交到一些朋友,我的小房間既然那麼美麗,那麼也許偶爾可以請朋友來坐坐,談談各自的生活和夢想。

慢慢的,我不再那麼自卑了,我勇於接觸善良而有品德的人羣(這種人在社會上仍有許多許多),我會發覺,原來大家都很平凡——可是優美,正如自己一樣。我更會發覺,原來一個美麗的生活,並不需要太多的金錢便可以達到。我也不再計較異性對我感不感興趣,因為我自己的生活一點一點的豐富起來,自得其樂都來不及,還想那麼多嗎?如果我是你,我會不再等 三毛出新書,我自己寫札記,寫給自己欣賞,我慢慢的會發覺,我自己寫的東西也有風格和趣味,我真是一個可愛的女人。

不快樂的女孩子,請你要行動呀!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你先去將房間佈置起來,勉強自己去做,會發覺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而且,興趣是可以尋求的, 東試試西試試,只要心中認定喜歡的,便去培養它,成為下班之後的消遣。

可是,我仍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快樂,是幫助他人,而不只是在自我的世界裡享受一當然,享受自我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你先將自己假想為他人,幫助自己建立起信心,下決心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弄得活潑起來,不要任憑生命再做賠本的流逝和傷感,起碼你得試一下,儘力的去試一下,好不好?

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問題是你一定要有行動,空想是不行的。下次給我寫信的時候,署名快樂的女孩,將那個「不」字 刪掉了好嗎?

你的朋友三毛上


因為她活成了我想像中的樣子

像個孩子,無憂無慮,卻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是歷經人世後的所有單純,她看變萬水千山,經歷過戰亂暴動,卻依然能保持自己的初心。他嚮往生活,熱愛遠方,活得瀟灑自在,活成了我心裡的樣子。

1008: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www.zhihu.com圖標

喜歡三毛,是因為她的愛情,勇氣和真我。她的文字裏日常點滴折射出太多對生活的真摯。當代人葛優躺,手機控,滿腔熱血想要環遊世界卻始終走不出自己的房間。三毛用流浪用勇氣走出了大家的夢想。

01流浪的三毛

我對三毛,自小就知道,小到還是個小學生!不過那時是知道三毛流浪記裏的主角三毛:瘦瘦的,額前三根頭髮,沒有家,到處漂,被無數人欺負!初中聽老師講,有個著名的作家叫三毛,難道是三毛流浪過後才寫了三毛流浪記麼?

三毛流浪記的三毛,還有著名作家三毛。二者之間,是否是同人?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惑童年的我!直到在大學裡,我才對三毛有了全新的認識。《撒哈拉的故事》《逃學記》《雨季不再來》《我的寶貝》《夢裡花落知多少》…這些作品裡走出來了一個活生生的女人、一個熱情善良的女人、一個敢走進沙漠去生活有勇氣的女人。

02我喜愛的三毛,和荷西有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三毛與荷西初識於1967年的聖誕節,那時候三毛24歲,荷西才十六歲。荷西只活了30年,卻愛了三毛12年。他們有兩個六年的戀愛與婚姻,兩個六年的哀痛與追憶。這四個六年,寫滿了三毛與荷西的一切愛與痛。

《撒哈拉的故事》裏,三毛和荷西之間的甜蜜彰顯的淋漓盡致。荷西懂三毛,知道她要的生活,知道她的任何。他們一起在貧乏的沙漠裏生活,去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沙漠是一片有故事、有寶貝、有自我的地方。三毛深刻的一切,彷彿都和沙漠聯繫在一起,和荷西聯繫在一起。

「時間沒有等我,是你,忘了帶我走。」

「我生命裏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有了撒哈拉。」

荷西去世後,深愛著荷西的三毛,在《夢裡花落知多少》《我的寶貝》裏低聲的述說著她的悲痛,講述著她對荷西的思念。

03我喜愛的三毛,是一個鮮活的、自由的女人

身邊不同的朋友說起三毛,對她有百般看法。其中記得一位好友說,你說的是臺灣的那個女作家三毛吧?就是和她老公一起到沙漠中生活的三毛?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她,她跑到那麼一個地方去幹嘛?平時無事還去撿破爛回來,你說這怎麼生活...在極端物質貧乏的沙漠裏,依舊能夠保持甚至享受精神生活,這是哪怕沙漠土生土長的人都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然而,正是這份讓人不理解才深深讓人著迷。在當今這個現實的社會,手機、外賣、沙發、葛優躺…放棄現代化的生活,離開舒適的生活環境,跑去一個未為人知的甚至連生活用品都找不齊的沙漠裏去過日子,實在是要內心強烈的掙扎一番纔行。《蝸居》裏的海萍,就算大城市難生活,她還是願意在裡面去拼。還有人會放棄舒適的生活去那麼個破地方,確實有病。

可三毛就是這樣一個怪人。雖說她那個年代生活條件並不會太好,但三毛的家庭經濟還是好的,加上她自己稿費,總是不至於被趕到沙漠的。這樣做,很需要勇氣。我所佩服的,也就是三毛這種能放棄大都市的繁華物質生活,到一個極度貧乏的環境中去,還能高度保持精神生活質量的勇氣。有了這樣的勇氣,才擺脫了世俗的束縛,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自我的自由!從馬斯洛的所說的心理學上來看,這是真我的表現。真我能夠表現出來,是極少的。因為大多數人已經被物質生活羈絆了,在精神生活邊掙扎徘徊,無暇顧及真我。

也是這種心靈的自由,帶著三毛萬水千山走遍。同一般的旅人不同,三毛感受一個地方的文化之前會先從各個方面去了解那個國家,那裡的文化,那裡的特點。並從眾人口中先去熟知那個地方。到一個語言不通的陌生地方時大都能順利找到自己所需的旅館。三毛去遊覽一個地方,喜歡獨自去品味和感受。所以體會到的也就是當地另外的一種風味了。她走到哪兒,都帶著自己對藝術品、老東西的熱愛。一套樓頂有棵樹的房子,她能用粗糙的木頭和老粗布佈置房屋,最後連老媽也佩服她的品味。

04我喜愛的三毛,是一個熱情的、真我的女人

三毛的初期作品裡,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生活內涵,文筆也略顯稚嫩,但這更彰顯了那個時代那個年紀的三毛,讓人在她文字裏重溫青春歲月。後期作品裡,三毛對自己的寫照,波盪起伏,愛恨深刻。三毛演繹著大眾社會裡光亮的自我。熱情善良有自己的追尋和守護。

我想她之所以能如此受歡迎,大概是因為真實吧。真實的一切最能打動讀者。三毛在沙漠中生活更是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氣,她圓了自己的心願,也圓了一羣人的心願;能放棄物質社會的慾望與貪婪,放棄現代大都市的奢華;在沒有房子、沒有牀、沒有醫生,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漠裏,還要面臨不同環境下直看叫粗魯的習俗風味,讓很多人的心都在此時沉澱。不是麼?難道說你沒有慾望?難道說你甘願放棄這些繁華?我想我現在是做不到的,我也貪婪,貪婪於物質,貪婪於親情。等到有一天我也能平心的放棄這些生活,去一個沒有人煙,乾淨如同納木錯天空的時候,該是何時?

三毛講最本真可愛的故事,有溫度的作品,滿懷對世界的愛與期待。喜歡三毛,是透過她的字裡行間一起追尋那份真實和灑脫熱情。這個流浪作家、詩人,耗盡一生追求愛情的傳奇女子,永遠留在後世的人心中,提醒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一腔孤勇。

愛情、勇氣、真我,這何嘗不是我的夙願呢?


謝邀

我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以下是我當時的答案。

——————據說這是分割線——————

三毛,或者說,我心中的三毛,實在是太令人羨慕了。

我開始喜歡三毛是因為她的一句話: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當時看的是英文翻譯版的:If you have no place to perch on, you will always be a drifter no mater where you are.

當時真的蠻感觸的,因為讀的時候剛好處於迷茫期嘛,很多人生道理懵懵懂懂,卻一直不是很懂。我一直習慣於去查我喜歡的名言的作者的資料,然後,我突然發現三毛的神奇經歷,後來買了一本《三毛傳》,越陷越深。

於是我去書店買了她的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其實之前也聽過這本書,一直無感,直到我去了解了一下作者,纔去讀的。當時和同學們在外地補習,就是那種百人課,課間我就帶著耳機看那本書(因為人實在太多,太吵了)。我當時看的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被我閨蜜看到了,拽了我耳機,問我在幹嘛,當時在看《沙巴軍曹》,在那哭的一塌糊塗,有點誇張,反正眼淚有點收不住。把書推給我閨蜜,讓她看這篇,看完了也是久久的沉默。因為是短篇短篇匯總的一本書嘛,當時沒有按順序看,剛看完拿指甲油補牙的三毛,就看到這個故事,我的玻璃心碎了。

後來又買了三毛的很多書,《雨季不再來》《我的寶貝》《送你一匹馬》《夢裡花落知多少》等等等等,但是一直沒有買齊全套,正在一本一本的買和讀。

《夢裡花落知多少》,真的不好笑,看的時候,好壓抑好壓抑,看幾篇就得休息一下,於是我閨蜜就拉我看漫畫緩口氣,哈哈哈,題外話啦。看的時候是夏天,一起去自習,晚上,蚊子有點多,想像一下我一邊打蚊子一邊捧著書哭。

《送你一匹馬》,我在其他問題裏就提到過,很有哲理,影響最深的其中一篇吧,《簡單》。文章結尾: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這句話後來成了我的座右銘吧,或者說是行事準則,簡單,是真實,是果敢,是敢作敢為。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的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

三毛真的是一位奇女子,一個流浪者,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有人懷疑她故事的真實性,甚至是荷西的真實性,我都不以為然。因為她在我的內心裡,永遠是最真實的那一個。


可能是因為,她做到了我想去做,卻不敢去做的事情吧。我沒有她那樣的勇氣,我羨慕她有那樣的勇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