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也可以兌著綠茶喝 不是嗎


個人覺得如下:

1.中國酒文華決定的,喝白酒一般是喫菜,再不濟來點花生米,席間主要是溝通事情,唱歌那地不合適。

2.洋酒利潤高,而且假酒多,就產生了暴力。你搞個假白酒不得給罰死。


是,主要是可以兌飲料,又有排面又量大,其實兌飲料後不僅酒精傷肝,飲料裡面的高糖也傷身,實在不可取。


國人泡吧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吧舶來品,當然是喝洋酒體會異國情調。


KTV本來就是洋玩意兒,喝白酒的違和感太大;再者,洋酒可以加冰加水加各種軟飲料,且不用下酒菜,簡單的果盤和乾果就可他了,店家在操作和營業許可方面就簡單多了,節省成本。到KTV是找樂子尋刺激的,屬於精神享受,而白酒必須和菜餚一起,首先是滿足口腹之慾的。所謂「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靈魂和肉體各有各的滿足途徑。


洋酒貴,價格你也不懂,隨便忽悠你,白酒中國人懂啊,就像軒尼詩vsop酒吧賣2000一瓶你覺得沒啥,五糧液2000一瓶你就覺得他搶了。

再者,白酒度數太高了,喝著喝著就暈了。洋酒有茶切、水切,可以加水加飲料,賣的多。


大家覺得外國酒排面?

可是茅臺不是也排面?


我分析下哈。

一般來說,KTV是在正餐結束之後的娛樂活動,俗稱二攤,正餐喝得不盡興才會續二攤。(不喝酒,或者女生聚會除外)

所以二攤的目的在於補刀甚至是揮發酒精,而有濃鬱香氣的高度白酒(濃香型,醬香型),就顯得不合時宜了,這個時候ktv賣的最好的是啤酒之類的低度酒水,而為什麼同樣作為高度酒的洋酒會在ktv存在呢?

我覺得是以下兩點:

1,大部分洋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龍舌蘭等等)作為單一作物發酵蒸餾而成的酒本身的香氣並不具備中國白酒一樣的攻擊性,所以它更能和飲料一類的兼容,從而產生了雞尾酒這種能做到在降低酒精度數的同時,味道還變得更好喝的調製酒水(其實我覺得根本原因是外國人自己也覺得單喝不好喝),如上面所說二攤的目的,雞尾酒能很好的完成這一點,比如芝華士兌紅茶,黑方兌蘇打,你很少見到唱歌時還喝純的,音樂和舞蹈更適合這種能一杯接著一杯的暢快感。

2,純粹是新鮮感和「洋氣」,中國白酒在大部分時候用於正式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老年人」的標籤,KTV這種活力四射的場所,需要的是年輕化,而洋酒這種舶來品顯然更符合這樣的場所。

當然,江小白兌雪碧這種喝法在KTV也是有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