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作家羣體裏,男作家比女性更具備多樣性。男作家可以嚴肅,可以深刻,可以戲謔,可以幽默,可以玩世不恭,可以狂放不羈,甚至可以黃暴,像王小波、王朔、馮唐、李敖等很多男作家。而女作家,多數相對「正經」,嚴肅,大氣,細膩,都見過,頂多犀利刻薄,其他形態就沒有了。戲謔、玩世不恭、狂放不羈這種特質,為什麼女作家沒有?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就像基因淘汰一樣,不是沒有,只不過不被廣大讀者接受就沒了。

中國人對於男性總有一種莫名的寬容,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女呢?大概被淘汰了吧。女性當然可以戲謔,可以狂傲,可以浪蕩不羈,大家對你沒什麼要求,書裏怎麼寫都可以,但你現實中必須要是個賢妻良母。這樣人們才會把你和書中的你割裂開。

男性呢?書裏書外一樣叫真性情,書裏書外不一致叫具有批判性,書裏書外一時一樣一時不一樣叫從生活中取材,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君不見張愛玲、林徽因、陸小曼之流,到底是人們誇真性情還是暗地裡罵一句婊 子呢?徐志摩這樣的人誰不是表面上罵渣男,背地裡又希望成為他呢?


怎麼會沒有,沒看到就等於沒有的話,那豈不是很唯心?沒看到或者很少見的原因是,市場不認可這樣的女作家。大家對女性有種天然的刻板印象,就是「家庭」和「溫柔」。如果表現是荒誕、放浪形骸等特質,多數人只會指責「sao貨」吧,而不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譬如女性指點愛情觀,就會有人跳出來譏諷:「你是經歷了多少男人才會有這樣的體驗,你不怕你說出來以後沒人要嗎?」(是不是很眼熟呢,隨便在幾個大流量平臺下就能看到這種指責。)

更別說開黃腔了,公開開黃腔一定會被羣眾表上牆,作為批判典型。

而所謂「女性不理性」,這個論題應該分人討論,並不是從性別去討論一個人理性不理性。

導致這個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天然的偏見,女性早就被定位,市場的不允許。


有啊,我喜歡的吳虹飛就是這樣。


有這種特質的女人多半沒有成為作家。


可以去了解下瑪格麗特·杜拉斯。


因為不符合人的本性。例如給成熟中國男性兩張女生的照片,根據第一直覺選擇,相比較留捲髮的女性,男性更願意選擇留長直發的女性作為妻子,黑長直發代表「忠貞」。你說的那種性格的女作家或許會有人喜歡,但更多人喜歡具有「女性」特徵的女作家,so

你可以另起一個邀請,題目為:為什麼女性作家比男性作家更「正經」,嚴肅,大氣,細膩,犀利刻薄...


本來就是這樣,男性和女性對這個世界感知不一樣,分泌雌性激素的男人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女人出現就是發常了。我覺得吧,女人有些東西男人未必有,細膩,溫潤


因為我還沒去當作家

好像有點兒自信過頭了哈~不過戲謔這個特徵是肯定有的,我小學有段時間超級中二,以至於寫作文都是用的戲謔冷靜帶一丟丟譏諷的口吻:P幽默感這個東西真的是靠天賦,我大概把天賦都點這上面去了,從小嘻嘻哈哈的沒個正形,不過開玩笑的時候總有老實人冒出來糾正我 - -沒興(耐)趣(心)寫太多東西,就醬吧ps:看到狂放不羈這個詞,不知道為什麼我腦子裡出現了一羣磕多了五石散的妹子披頭散髮袒胸露乳地在竹林裏狂奔,我的馬鴨

這個問題我沒有太深入思考過,但我確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包括女性的感性,理想主義等等特點。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已確定的原因。

1:整個中國老一輩的思想。這個太好想了,我也不多說了。

2:影視,文學作品。無論在黑貓警長還是安徒生童話裏,女性都是溫柔的,這便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小時候的女生。

3:傳統文化。不多說了。

4:一個溫柔的女性更討女性喜歡,也更容易讓女性獲利。

還有一個,我個人也不很確定,那就是基因,或者說與生俱來的。因為塑造一個人的因素太多,而我知識面並不廣,也不敢亂加推測。不過我可以提一點,那就是激素,眾所周知,雌性激素是會讓人變的更加感性的,所以。。。


因為寫作是社會的產物,這個社會啥樣子你不知道嗎?


還好吧 挺多的

不過狂放不羈這個形容...感覺沒有很現代的畫面感啊


李清照就可以。

印象中,李清照是個哭唧唧的弱女子。

可她也能寫出「生當做人傑」和這個: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但千古以來,能登臨詩詞絕頂的只有這一個妹子。

不是歧視女性,是女的真不行。

絕大多數專業男性寫手,都可以模仿各種文體的創作,

而女性,多數只擅長幾種特定的文風。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妹子寫的。

不光是文字,書畫,廚藝,服裝,甚至連化妝,最強的統統是男性。

除了生孩子,女性沒有任何一項生活藝術技能可以挑戰男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