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對於工頻量的保護,線路可等效為一個π型模型,換而言之不考慮線路上各點的分佈特性,因此對工頻量的保護,故障點位置不同主要影響短路電流大小(線路阻抗不同),而不考慮傳輸時間。

對於行波保護,由於波長是微秒級,因此必須要考慮線路的分佈特性,可以理解為大量π型模型串聯起來,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故障點傳輸時間問題。不過目前行波保護主要用在直流線路,直流線路一般不說故障切除時間。


emmmmm,常規光纖保護切除時間大約60-120ms,這是含斷路器分閘時間的。取小值,所以,你說的是一條1.8萬公里的「長」線路?


光速傳播,你說會有多少影響?


電流速度和光速是一樣的,不存在短路傳到繼電保護裝置這種說法。


如果考慮線路的分佈參數特性,就要分析行波的傳播速度,行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架空線路的行波速度為294km/ms,紙絕緣電纜線路的行波速度為160km/ms,交聯聚乙烯電纜的行波速度為170km/ms。

而220kV的架空線路最長輸送距離大概為300km,220kV保護的動作時間一般都大於60ms,因此末端短路點只會對動作時間有1ms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你這問題,問的就不對


沒影響,再長的線路對於光速的電流而言其消耗時間也可以忽略不計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