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觀看待這個問題


不用專門學習,大家東亞同一個豬圈的,當我們也達到了物質的極大滿足,該有的都會有的,高度的道德要求,壓抑下的內心失衡,極度豐富的物質生活,高比率的jk援交現象,完善的av行業,你有我有後的競爭導致的工匠精神,專門面向老年人的詐騙現象,現在已經有內味了,不是嗎?


從一個沒出過國,只是看了很多漫畫動漫,和日本人的日常自媒體頻道,以及身邊去日本遊玩的朋友的口述的宅男視角來說:

日本人很講禮貌,不希望給別人帶來麻煩,對冒犯別人的行為會使勁道歉,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同時對別人犯下的錯誤也會比較敏感。比較在意衛生和規整。

但是我覺得這沒啥好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社會文化素質逐漸提高,人變得越來越敏感了而已。中國也有這趨勢。


說實話,沒啥高貴品質,都一個圈裡的,中國人只要真富起來了,中國人也有高貴品質了


在日本呆了幾年。看到這個題目差點沒想出來日本人有什麼可貴的品質。反省了一下不該如此diss日本人的。說一個我在日本感到還是很滿意的現象。

日本服務業裏很大一部分都是短期工組成的。說到打工,很多留學生,日本的大學生、主婦、自由職業者,為了短期賺錢,就會選擇去餐廳、便利店這些地方打工。而且時薪很高,即使是靠打工養活自己的,也能和正式社員拿到差不多體面的工資。

沒有人會覺得在餐廳裏給別人端盤子很丟人,在咖啡店裡幫別人做飲料很卑微。大家都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客人(只要素質不差的)更是不會看不起服務業的從業者,不會隨便吹毛求疵,反而還挺將心比心的。畢竟你若是態度粗暴地對待一個便利店收銀員,嫌棄他毛手毛腳的,順便再吐槽他兩句什麼活在社會底層啊沒腦子什麼都不會之類的,他可能是個學歷比你還高的博士生,出來打工體驗生活賺點零花錢什麼的。

反觀在國內,當我說我有在打工的時候,別人會很驚訝地說:「啊?你還在飯店裡給別人端盤子嗎?」我是不以為意,甚至還覺得餐廳的工作時薪比便利店高,雖說辛苦一些但也沒什麼不好的。不過感覺國人真的會覺得有些卑微。

並不是沒有鄙視鏈,但日本的職業平等觀念真的做得比國內好。


品質這種東西不是專屬某種人 或者某國人的身上

如果說將問題翻轉 你在看看應不應該問這個問題

正如不應該給某些人貼上壞的標籤一樣

「可貴的「品質也不應該成為某國人的標籤

知榮辱 是需要極大的物質基礎

也有答主介紹到了在這「可貴的」品質對面也有著 它的反面

可以借鑒的品質一定是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然而品質這種東西可以說已經在書中被窮舉舉盡的東西

而不是某種當下某些人覺得符合自己心意而應該讓所有人都接受的某種理念

也並非是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的東西

那些先抑後揚的答案 大家可是需要仔細研讀那文字背後所蘊含的風向


貌似大多數的日本人很禮貌,說話和和氣氣(也可以理解成背後陰人?)。所以,禮貌可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吧(情感不外露)。


我高中畢業來的日本,在這讀了大學,研究生,工作了很多年,後來結婚,老公是日本人。

我老公老家離我們家很近,我們幾乎每週都要去。所以和他家兄弟姐妹,老人小朋友們都接觸的比較多。

就說一點吧,大家都覺得日本人是屬於親戚朋友之間感情比較寡淡,大家都不太喜歡參與別人的事,干涉太多別人的生活。確實是這樣,然而另一方面,我想說一點日本人的優點,就是非常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

我老公親戚家很多小孩兒,2-8歲,我們休息的時候偶爾會帶小朋友去迪士尼之類的地方玩,會給他們買一些小禮物,小墨鏡,小帽子,小玩具什麼的。

我發現我們送的這些禮物,出鏡率極其的高,隔三差五就會看到孩子們玩,家長們給拍照,作為送禮物的一方我也很開心,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禮物,但是小朋友們家長們都很重視也經常使用,那我們也更願意送禮物給小朋友。

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家庭是這樣的家教,別人送你的禮物,哪怕再小,也要懷著感激的心情,好好珍惜好好使用。

然而我有更多不太愉快的經歷是,我回國也會給很多親朋友好友帶東西(我自己掏腰包送給他們),可是很多人當面說了謝謝就沒了下文了,微信很少聯繫,都是在我回國前要買東西了想起我了。我送過很多衣服啊,嬰兒用品啊,玩具啊給朋友,我覺得你最起碼拍一拍孩子的照片給我看看,有人覺得這也太形式主義了,那我還真想說人和人之間的交情就是需要你用時間和精力去維持的。說真的,也許人家可能心裡還想,我也太摳門了,送小孩就送個5000日元的玩具熊,那真的挺不好意思的,這種人我就當花點錢看清你是什麼樣的人,絕不會再送第二次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日本普通家庭的一些待人接物的優點非常值得學習。


要我這種留過日的學渣來說,日本人很會為別人著想小到大家都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原則,大到日本是世界一流的人性化大國,各種人性化服務人性化設計。


簡單來講兩個字:要強。


謝邀,看看菊與刀和曖昧的日本人,我沒去過日本,我看的書,看完以後只有兩個字:敬畏!


正常情況下公眾場合講話壓低音量,不排除個別煩死人的日本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