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的東西都沒有

禮儀作法先不說

男生漢服配平頭,可以說醜到一定程度了。

審美就是有問題的。

傳統沒有繼承到今天

就是不實用。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當年就討論了衣服問題

李鴻章說日本人放棄祖宗衣冠,日本人說西式衣服適合工作,寬袍大袖不適合幹活。漢服有沒有能回答當年日本人提出的這個疑問。

漢服首先是不實用的,至少傳統漢服是的。

連窄袖子的長衫都無法接受的漢服愛好者,想必也對飛魚服這種蒙古文化濃重的服飾表示唾棄吧。

不要說其他國家也有傳統服飾,別的國家的傳統服飾也不過是當禮服。

本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沒有機會穿禮服

再來漢服的概念就很模糊,我和一些漢服愛好者吵過架,他們認為滿清服飾就不算漢服,那我還以為他們是以恢復明朝服飾為目標。結果好像也不是。如果明朝的飛魚服算漢服,那清朝的長衫當然也算。

不說明朝受蒙元文化影響,胡服騎射就早已說明漢服不適用於激烈的活動,而且我們的古人從來不排斥別的文化,而是吸收並加以活用。

總之,漢服到底是哪個朝代的服裝?什麼算漢服,什麼不算?誰是權威?漢服愛好者內部都沒討論出來,怎麼推廣。

你要麼放棄「傳統」的尊嚴,大眾化,不要搞什麼巨大的袖子,複雜的穿法,全面改良。

要麼回歸小眾,放棄「推廣」,讓細節和高雅回歸漢服。

漢服相比於現代服飾的缺點是不利於行動,優點是什麼?在優點沒有大於缺點情況下。

絕大多數服裝的演化都是人民審美的變化,而漢服則是人為製造的潮流想要靠人力逆轉歷史潮流。我認為喜歡的人喜歡就好,不要試圖說服別人,有時候圈子小點反而有好處。說不定圈子發展幾十年,大眾審美改變了,一下子就火了。而不是現在這樣,圈子裡魚龍混雜,漢服圈給圈外人的印象並不怎麼好。

比起恢復飄渺的「漢服」,把中國元素融入現代服飾纔是比較合理的發揚民族文化的方法。


不實用,衣服總歸是用來穿的,用來收藏的是古董,不是漢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