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做過清帆遠航的8個項目。

首先感謝這個平臺,感謝在清帆,我真真切切收穫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東西,並持續影響自己。

從以下三個問題回答。

?清帆是什麼?

「每年我國有近一千萬年輕學生考研、出國或走向職場,而真正能夠獲得一流高校和優秀企業垂青的只佔很小的比例。好機會難以獲得,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絕大多數年輕人無法真正接觸到一流的事業、一流的團隊、一流的人。我們迫切需要一座橋樑,對接高等教育的象牙塔和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清帆要成為這樣一座橋樑。清帆首次提出了公開在線項目(Massive Open Online Projects, MOOP)的理念,就是要把一流大學和企業的真實項目放到網上,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參加高水平的工作,在實踐中瞭解自己。」

以上為清帆創始人張文鑄博士的官方說法。

我的理解是清帆作為一個公開項目平臺,能夠讓本沒有可能去接觸一流大學和企業項目的年輕人得到鍛煉的機會。所有項目均為線上實習項目,採取團隊合作的形式,項目週期通常為2—4周。清帆目前發布項目分類有三種,分別是技術類、商業類、公益類。清帆的願景就是,讓每一個勇於挑戰自我的年輕人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參加來自全球的項目。

?參加清帆項目的收穫是什麼?

因人而異。

有的人在項目中收穫了技術上的提升;

有的人在項目中看到了更遠的一個方向,放大了自己的格局;

有的人在項目中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默契渾然天成;

有的人在項目中收穫了信心,沒有名校背景也可以擁有閃閃發光的項目證書;

還有的人,通過清帆項目上的積分收穫了拍立得、kindle等實物獎品;

也有一些人,因為在清帆平臺優異的表現、在線可溯的項目經歷拿到了斯坦福暑期實習生的offer.

總之,這個平臺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通過線上項目得到一些線下所得不到的機會和體驗。

?參加清帆項目過程的體驗如何?

這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有諸多感想,非客觀,但發自內心。

第一個項目組隊的時候我也是第一次即嘗試隊長的職位,兩位清華及河大的同學主動加入,我們三個人很合拍,交流無障礙,成員之間積極性前期也培養出來了,所以一直到最後,也沒有出現有人葛優躺的狀況。第一週我們團隊提交的內容很簡單,講真看到其他團隊方案的時候我是很震驚的,大家的專業以及認真的態度一直激勵我到任務結束。方案成果的高質量性也讓我重新審視這個平臺,貌似沒有想像的那麼不起眼,畢竟這只是我隨便在微信上看到的一個平臺。

清帆的項目會讓人有些上癮。我曾經同時做過四個項目,也曾經連續做了三個項目,中間沒有休息階段。我不是一個懶散的人,但自從我參加清帆的項目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其實還可以更勤奮,成長得更快一些。參加了潑辣有圖的項目,本就愛好攝影的我對相關產品有了更加細膩的瞭解;參加了雅閣酒店管理項目,似乎以後自己也可以為酒店寫一份解決方案;參加了助理來也項目,對產品UI、交互細節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新認識。當然這些背後必定包含了大量查閱資料以及隊友之間互相的溝通學習。

參加項目會有一段浮躁期。我記得有連著三個項目我所在的小組都拿到了第一名,那個時候想的全是「哦,自己這麼棒?」然後不斷報名參加項目、去拿第一、去填充自己的虛榮心,結果意料之中地在後面的一個項目成績特別差,一方面是項目根本就不適合自己,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太浮躁,沒有思考項目背後帶來的意義,方案做的也比較淺薄和索然無味。我想說的是,堅守本心不易,清帆項目旨在讓我們得到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排名是為了促進參與者,並非是讓自己變膨脹的一個平臺。

如今相比最終的結果,我更在意在項目過程中,我和隊友們的溝通情況、自己對於該領域涉及的知識是否有提升這兩點。雖然我個人主張不斷和清帆上的新人一起組隊,但是有些時候時機恰好,項目合作的默契性會讓我選擇和「老朋友」再次搭檔,清帆不僅是一個線上項目發布平臺,更是一個年輕人交流的平臺,彼此合作找到最合拍的人。任何情況下項目名次都不能絕對意義上代表自己的項目成果,參加項目並能夠有所收穫,這纔是真正意義所在。

以上,個人感受。

另外,想補充一些這段時間參加清帆項目之後自己的意見。

1、有的項目等的回饋時間較長,雖然有時候清帆的人力可能有限,但每一個傾注心血、認真完成項目的同學都會一直關注項目方的回復,有些時候等的時間太長,難免心裡會吐槽,希望清帆至少以後能在及時的時間發一封郵件回復來表示對項目參與者的重視,也期待清帆更加完善的項目實習生激勵機制。

2、項目參與者之間態度差別很大,有的同學同時兼任很多任務,極其上心,有的可能就至始至終潛水了,導致成員之間溝通非常之不順暢,我也經歷過。清帆是不是可以通過更科學的篩選機制還有更加合理的指導方式幫助組長建立一個團隊合作的氛圍。

3、關於積分,可以讓前三名的積分翻倍,減少中下等團隊的積分比例,以此激勵更高質量方案的出現。還有就是限定一人只能同時報名兩個項目,避免項目參與者時間安排不當的狀況。

4、關於互評,給我的感覺是,互評的時候很多人受設計的影響比較大(都是看臉),誰的PPT做的好誰就有很大可能取得不錯的名次。建議重視項目互評環節,強調內容的重要性,對於項目評價寫的比較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最後想說,相比於清帆平臺的功能體驗,它沒有得到與之對應的曝光量,這麼不錯的平臺,應該推薦給身邊的年輕人。

祝清帆,來日騰飛。


春天的時候參加了清帆為Open FIESTA在深圳建立創意實驗室開設的項目,並且申請做了組長。最開始的時候體驗不錯,團隊裏有4個人,背景差異很大,有高中生,也有研究生。我會組織大家每週開一次會,在QQ上做線上討論,我們組第一週的作業拿了第一名。但後期就有點動力不足了,這個項目主要是偏策劃類的,設計類似Creative School這樣的項目,每週出一份成果,以小組匿名互評的方式獲取當周的排名。後期會感覺做東西沒有方向,脫離實際,感覺很虛。而且這個項目的激勵機制比較少。如果有設計背景的組員做好看的PPT,真的非常加分。當時有一個組員的參與度很低,我跟項目經理反映後就把他從小組中刪除,換了另一位同學進來。總體來說清帆的這種形式非常好,算是打破教育壁壘,分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很好的方式吧。清華這兩年做得都挺超前的,在國際教育和線上教育都很下功夫。在校生多參加這類項目,可以為自己的簡歷加分。開學後我想找兩個有實際設計工作的項目再參加一下,團隊合作還是希望能遇到認真優秀的人,希望清帆能在團隊組建這方面多下點功夫。
就拿這次的活動來說 運營微信公眾平臺 活動策劃 答辯展示 我認為這些都是大三暑期實習很難接觸到的 很高大上 另外 小組合作體現團隊意識 活動中很容易發現誰的責任心比較強 這些項目讓我接觸到專業之外自己感興趣以後也可能從事的領域 畢竟面臨就業 只掌握自己專業知識還是太單薄了 所以說 期待清帆可以有更加高大上的項目 越來越好


瞭解清帆遠航平臺不過半年,參加了四個項目,我來簡單說一下吧。第一個參加的項目是搭搭順風車推廣項目,報名通過後,一開始的通知是五個人一組,但是我們找好了自己組內的五個人後,又發通知變成了三個人一組,這樣就搞得很尷尬了,希望以後分組人數能盡量固定一下,不要再臨時改了,變成三個人一組之後,組長因為有事第一週就退出了,又只好再找組,由於是參加的第一個項目,渾渾噩噩的過了三週,項目結束了,排名也還算說的過去,處於中下游,也得到了很多經驗,知道了很多之前沒有聽過的知識,提交最後成果的時候,最好把它做成很吸睛的PPT再轉成PDF,一定要做的漂亮有條理有邏輯,這樣在組內互評的時候很容易有一個好的排名。參加的第二個項目是室內慣性導航,當時作死的報了這麼個項目,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做的時候也是一頭霧水,不過比上次有經驗多了,最後排名是第二名,因為只有兩組堅持到了最後 第三個第四個是正在做的項目就不說了。個人覺得清帆的線上項目總體來說不錯,能學到很多知識。能鍛煉整理資料,團隊合作的能力,能提高辦公軟體的使用技能,做的好的還有獎品拿,積累積分可以兌換獎品。在校學生可以嘗試一下。……下面是吐槽and建議內容:……小組完成有時確實是個大坑,你不知道他是怎樣的性情怎樣的能力,你也不知道他是為了應付還是會積極參與,有時候在討論組裡問一個問題,第二天第三天才會有人回復,可能到了截止日期才會有人跳出來說我還沒有開始做,有的人更是什麼也不做,就等著最後別人出成果直接上交。建議清帆平臺不要只追求報名人數的提高,也要提高報名者的質量,小小的篩選一下。個人感覺項目時間太短,兩週三周,有時候剛剛瞭解了這個公司這個項目就已經過去了。建議有持續時間更長一點的項目,≥30天的。對於項目裡面產生的疑問,內部人員往往回復的不及時。

有時候只看任務界面的任務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到底要我們做什麼,所以項目方和參加者需要更多的溝通。

…………第一次回答知乎問題 有點小激動,有說的不合適的地方再聯繫我改

寫了好長一截電腦崩了,gg。先上個圖,改日再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