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做过清帆远航的8个项目。

首先感谢这个平台,感谢在清帆,我真真切切收获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并持续影响自己。

从以下三个问题回答。

?清帆是什么?

「每年我国有近一千万年轻学生考研、出国或走向职场,而真正能够获得一流高校和优秀企业垂青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好机会难以获得,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真正接触到一流的事业、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人。我们迫切需要一座桥梁,对接高等教育的象牙塔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清帆要成为这样一座桥梁。清帆首次提出了公开在线项目(Massive Open Online Projects, MOOP)的理念,就是要把一流大学和企业的真实项目放到网上,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工作,在实践中了解自己。」

以上为清帆创始人张文铸博士的官方说法。

我的理解是清帆作为一个公开项目平台,能够让本没有可能去接触一流大学和企业项目的年轻人得到锻炼的机会。所有项目均为线上实习项目,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项目周期通常为2—4周。清帆目前发布项目分类有三种,分别是技术类、商业类、公益类。清帆的愿景就是,让每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加来自全球的项目。

?参加清帆项目的收获是什么?

因人而异。

有的人在项目中收获了技术上的提升;

有的人在项目中看到了更远的一个方向,放大了自己的格局;

有的人在项目中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默契浑然天成;

有的人在项目中收获了信心,没有名校背景也可以拥有闪闪发光的项目证书;

还有的人,通过清帆项目上的积分收获了拍立得、kindle等实物奖品;

也有一些人,因为在清帆平台优异的表现、在线可溯的项目经历拿到了斯坦福暑期实习生的offer.

总之,这个平台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通过线上项目得到一些线下所得不到的机会和体验。

?参加清帆项目过程的体验如何?

这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有诸多感想,非客观,但发自内心。

第一个项目组队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即尝试队长的职位,两位清华及河大的同学主动加入,我们三个人很合拍,交流无障碍,成员之间积极性前期也培养出来了,所以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有人葛优躺的状况。第一周我们团队提交的内容很简单,讲真看到其他团队方案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大家的专业以及认真的态度一直激励我到任务结束。方案成果的高质量性也让我重新审视这个平台,貌似没有想像的那么不起眼,毕竟这只是我随便在微信上看到的一个平台。

清帆的项目会让人有些上瘾。我曾经同时做过四个项目,也曾经连续做了三个项目,中间没有休息阶段。我不是一个懒散的人,但自从我参加清帆的项目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还可以更勤奋,成长得更快一些。参加了泼辣有图的项目,本就爱好摄影的我对相关产品有了更加细腻的了解;参加了雅阁酒店管理项目,似乎以后自己也可以为酒店写一份解决方案;参加了助理来也项目,对产品UI、交互细节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新认识。当然这些背后必定包含了大量查阅资料以及队友之间互相的沟通学习。

参加项目会有一段浮躁期。我记得有连著三个项目我所在的小组都拿到了第一名,那个时候想的全是「哦,自己这么棒?」然后不断报名参加项目、去拿第一、去填充自己的虚荣心,结果意料之中地在后面的一个项目成绩特别差,一方面是项目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太浮躁,没有思考项目背后带来的意义,方案做的也比较浅薄和索然无味。我想说的是,坚守本心不易,清帆项目旨在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排名是为了促进参与者,并非是让自己变膨胀的一个平台。

如今相比最终的结果,我更在意在项目过程中,我和队友们的沟通情况、自己对于该领域涉及的知识是否有提升这两点。虽然我个人主张不断和清帆上的新人一起组队,但是有些时候时机恰好,项目合作的默契性会让我选择和「老朋友」再次搭档,清帆不仅是一个线上项目发布平台,更是一个年轻人交流的平台,彼此合作找到最合拍的人。任何情况下项目名次都不能绝对意义上代表自己的项目成果,参加项目并能够有所收获,这才是真正意义所在。

以上,个人感受。

另外,想补充一些这段时间参加清帆项目之后自己的意见。

1、有的项目等的回馈时间较长,虽然有时候清帆的人力可能有限,但每一个倾注心血、认真完成项目的同学都会一直关注项目方的回复,有些时候等的时间太长,难免心里会吐槽,希望清帆至少以后能在及时的时间发一封邮件回复来表示对项目参与者的重视,也期待清帆更加完善的项目实习生激励机制。

2、项目参与者之间态度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同时兼任很多任务,极其上心,有的可能就至始至终潜水了,导致成员之间沟通非常之不顺畅,我也经历过。清帆是不是可以通过更科学的筛选机制还有更加合理的指导方式帮助组长建立一个团队合作的氛围。

3、关于积分,可以让前三名的积分翻倍,减少中下等团队的积分比例,以此激励更高质量方案的出现。还有就是限定一人只能同时报名两个项目,避免项目参与者时间安排不当的状况。

4、关于互评,给我的感觉是,互评的时候很多人受设计的影响比较大(都是看脸),谁的PPT做的好谁就有很大可能取得不错的名次。建议重视项目互评环节,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对于项目评价写的比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最后想说,相比于清帆平台的功能体验,它没有得到与之对应的曝光量,这么不错的平台,应该推荐给身边的年轻人。

祝清帆,来日腾飞。


春天的时候参加了清帆为Open FIESTA在深圳建立创意实验室开设的项目,并且申请做了组长。最开始的时候体验不错,团队里有4个人,背景差异很大,有高中生,也有研究生。我会组织大家每周开一次会,在QQ上做线上讨论,我们组第一周的作业拿了第一名。但后期就有点动力不足了,这个项目主要是偏策划类的,设计类似Creative School这样的项目,每周出一份成果,以小组匿名互评的方式获取当周的排名。后期会感觉做东西没有方向,脱离实际,感觉很虚。而且这个项目的激励机制比较少。如果有设计背景的组员做好看的PPT,真的非常加分。当时有一个组员的参与度很低,我跟项目经理反映后就把他从小组中删除,换了另一位同学进来。总体来说清帆的这种形式非常好,算是打破教育壁垒,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很好的方式吧。清华这两年做得都挺超前的,在国际教育和线上教育都很下功夫。在校生多参加这类项目,可以为自己的简历加分。开学后我想找两个有实际设计工作的项目再参加一下,团队合作还是希望能遇到认真优秀的人,希望清帆能在团队组建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就拿这次的活动来说 运营微信公众平台 活动策划 答辩展示 我认为这些都是大三暑期实习很难接触到的 很高大上 另外 小组合作体现团队意识 活动中很容易发现谁的责任心比较强 这些项目让我接触到专业之外自己感兴趣以后也可能从事的领域 毕竟面临就业 只掌握自己专业知识还是太单薄了 所以说 期待清帆可以有更加高大上的项目 越来越好


了解清帆远航平台不过半年,参加了四个项目,我来简单说一下吧。第一个参加的项目是搭搭顺风车推广项目,报名通过后,一开始的通知是五个人一组,但是我们找好了自己组内的五个人后,又发通知变成了三个人一组,这样就搞得很尴尬了,希望以后分组人数能尽量固定一下,不要再临时改了,变成三个人一组之后,组长因为有事第一周就退出了,又只好再找组,由于是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浑浑噩噩的过了三周,项目结束了,排名也还算说的过去,处于中下游,也得到了很多经验,知道了很多之前没有听过的知识,提交最后成果的时候,最好把它做成很吸睛的PPT再转成PDF,一定要做的漂亮有条理有逻辑,这样在组内互评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个好的排名。参加的第二个项目是室内惯性导航,当时作死的报了这么个项目,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做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不过比上次有经验多了,最后排名是第二名,因为只有两组坚持到了最后 第三个第四个是正在做的项目就不说了。个人觉得清帆的线上项目总体来说不错,能学到很多知识。能锻炼整理资料,团队合作的能力,能提高办公软体的使用技能,做的好的还有奖品拿,积累积分可以兑换奖品。在校学生可以尝试一下。……下面是吐槽and建议内容:……小组完成有时确实是个大坑,你不知道他是怎样的性情怎样的能力,你也不知道他是为了应付还是会积极参与,有时候在讨论组里问一个问题,第二天第三天才会有人回复,可能到了截止日期才会有人跳出来说我还没有开始做,有的人更是什么也不做,就等著最后别人出成果直接上交。建议清帆平台不要只追求报名人数的提高,也要提高报名者的质量,小小的筛选一下。个人感觉项目时间太短,两周三周,有时候刚刚了解了这个公司这个项目就已经过去了。建议有持续时间更长一点的项目,≥30天的。对于项目里面产生的疑问,内部人员往往回复的不及时。

有时候只看任务界面的任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到底要我们做什么,所以项目方和参加者需要更多的沟通。

…………第一次回答知乎问题 有点小激动,有说的不合适的地方再联系我改

写了好长一截电脑崩了,gg。先上个图,改日再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