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怪升級,如果你已經來到葡萄酒品鑒會的門口,那就說明你離「升段」不遠了,參加葡萄酒品鑒會是每一個混酒圈的人的必經之路,但就我參加品鑒會看到的情況來說,也許真正能把品鑒會「混好」的人並不多,每次去參加葡萄酒品鑒會時,總會見到各種五花八門的玩法,有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也有的享受其中,細心品鑒。

對葡萄酒知之甚少的人,參加品鑒會的體驗大概就是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每次看到他們這樣喝,我就為這酒感到惋惜,好好的酒,就這樣被浪費了。

想要順利升級,混好酒圈,沒有點「技能」怎麼行,下面我就和你們聊聊怎麼在魚龍混雜的品鑒會中,品出「上流社會範兒」!

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微信公眾號

壹 前期準備

技能一:提前瞭解品鑒會信息

俗話說,將士不打無準備之仗,參加品鑒會也一樣要有所準備。因為葡萄酒的種類太多,所以一般品鑒會都會有一個主題,以便更準確的品鑒。雖然混酒圈多年,但每次參加品鑒會之前,我都會提前瞭解品鑒會的信息,比如要品鑒的葡萄品種或者葡萄酒年份。

技能二:帶上名片

想必現在大家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換聯繫方式都是微信「掃一掃」了吧,但是設想一下,你在品鑒會遇到一個人,你兩一拍即合,相談甚歡,到了交換聯繫方式這個充滿儀式感的時刻,他優雅的掏出名片,而你卻拿出手機對他說:「你掃我呀」,接下來的幾十秒空氣開始凝固……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技能三:計算好時間

我們平時參加約會或者各種聚會都會提倡早一點到,「宜早不宜遲」嘛,但是 「永遠不要早到」是參加品鑒會公開的祕密,太早到會顯得你沒見過什麼大世面,常看電視劇你就知道,重要人物可都是最後出場的。

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微信公眾號

技能四:提前喫飽喝足

看到這個你可能會好奇,「我參加品鑒會,不就是為了去喫飽喝足?提前喫飽喝足了,我還去幹嘛?」一方面空腹喝酒容易醉,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想在品鑒會上顯示出你的「上流社會範兒」,可不能一去就胡喫海喝,讓人以為你是去蹭喫蹭喝的。

貳 衣服搭配要領

雖然平時和女士出門,我都會抱怨她們挑衣服化妝浪費了太多時間,但是一到參加品鑒會時,我就不得不和她們一樣,悉心搭配服裝。

技能一:不要白襯衫搭領結

說起白襯衫搭領結,你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麼?沒錯,西餐廳服務員!所以為了避免你和品鑒會服務員撞衫,還是小心為妙,畢竟撞衫不可怕,但是走兩步就有人喊你「服務員」就尷尬了。

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微信公眾號

技能二:女士盡量穿高跟鞋

一般出席較正式的場合,女士都會穿上高跟鞋,品鑒會當然不能例外,參加品鑒會時,踩上精心搭配的高跟鞋,走路都會顯得優雅(有氣勢)一些!

技能三:不宜濃妝艷抹

在我平時參加的品鑒會上,見到的女性都是化淡妝出席,所以就算你花幾個小時精心化了一個濃妝,也是不討喜的,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是去參加聯歡晚會表演節目的。

叄 專業話術

參加品鑒會光喝可顯示不出你的「高逼格」,所以你不光要會喝,還要會說。

技能一:形容詞活用

品嘗完葡萄酒後,你可以對它的口感做一些評價,但是你要用一些嬌作的形容詞來顯示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格調,比如單寧別用「高低」形容,而換成「優雅」、「強壯」、「柔順」,這樣才能顯得你專業。

技能二:老饕句式

參加品鑒會,難免要和你的新老朋友開啟「談天說地」模式,這時候就是顯示你真正格調的時候了,在對話中閃現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辭彙,來體現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如:這款酒很張揚,讓我由衷體會到了生命的喧嘩。讓別人一聽,就覺得你這人不簡單。

技能三:萬能句式

雖然你做好了準備,但難免會遇上 「老司機」,為了避免在他面前「翻車」,這時候你就可以用萬能句式「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說了這句之後,老司機也無法反駁你了。

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微信公眾號

肆 品酒體態

技能一:面部注意事項

品酒時,不管你喝了是什麼感覺,表情一定要像思考中的哲學家一樣,若有所思,體現出你細細品味的樣子,儘管......你什麼也喝不出來。

技能二:笑容控制

你肯定會以為,我讓你控制笑容又是為了體現優雅端莊了吧,這你就錯了,我只是為了讓你不要把剛喝完紅酒後的一口紅牙露出來,到時候可就太尷尬了。

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微信公眾號

技能三:搖頭、點頭契機

電視劇裏出現品紅酒的片段時,演員喝完總免不了輕微搖頭或者點頭,以示自己喝了這款酒的感受,雖然只是簡單的搖頭點頭,你也不能自由發揮,一般喝到口感不太好的酒時,你可以適度搖頭,並輕輕嘆口氣,以示這款酒沒有達到你刁鑽的品味,但當大師或專家帶頭品鑒時,你最好和對方有熾熱的眼神交流,並頻頻點頭。

伍 收場注意事項

品鑒會到了尾聲,如何收場也是相當重要的,前面99步都走完了,可別最後跌了。

技能一:提前離場

一般品鑒會進行到最後,人會越來越少,你可以提前10至20分鐘離場,以示自己公務繁忙,日理萬機,哪怕自己回到家無聊到只能看電視玩手機。

技能二:朋友圈注意事項

好不容易去品鑒會上體驗了一把「上流社會」的快感,不發個朋友圈怎麼說得過去,但是朋友圈可不能隨便發,首先發照片時千萬別用自拍,別把「來品鑒會就是為了拍照」的目的表現得太明顯。還有,朋友圈的文案中可以夾雜著英文,可以是葡萄酒或者知名酒莊。發完朋友圈10分鐘左右,不管有沒有人問你,都在下面統一回復品鑒會的時間和地址。


其實,每參加一次品鑒會都會有不同的體驗,也許你收穫的是一款好酒,又或者是和你一樣愛酒的朋友。不管是什麼,先收下這份升級攻略準沒錯!看完它,想必你已經底氣十足,準備好「大幹一場」了吧,下次遇到品鑒會,你不妨去試試,做好以上這些功課,相信你一定能成為品鑒會上最靚的仔。

如果對以上回答還有疑問,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或者私信我。同時也歡迎來我的公眾號「一樽紅酒」,和我聊聊酒!另外,我的公眾號已上線澳洲紅酒,充值會員預計還能節省3612元!


謝邀 @chenxuelin 。對於其他酒品不太瞭解,就說說葡萄酒吧。

一般品嘗、鑒賞葡萄酒分四步,強行參照中醫的「望聞問切」,也總結四個字的話就是「望聞品思「。極簡地總結一下就是:

  1. 看一下酒是什麼顏色,深還是淺,有沒有沉澱物
  2. 聞一下酒有沒有缺陷,有些什麼味道
  3. 嘗一下酒的甜度、酸度、丹寧(紅酒)、酒精度、酒體、味道、味道濃度、餘味長度
  4. 想一下綜合考慮這款酒到底好不好喝、能不能繼續放、值不值這個價

如果想要深入瞭解,可以繼續往下看。

望:

這一步主要是觀察酒的「色」、「澤」和其他現象觀察。參考WSET(葡萄酒與烈酒基金會)三級品酒師鑒賞卡片中「望」的部分來做一些解釋:

  • :即顏色。按照不同酒類和風格會有不同的酒品顏色,常見的一些顏色可以見上圖。這裡說一下大致上不同顏色以及深淺代表了什麼含義。
    • 白葡萄酒:通常情況下,顏色深的酒(深金黃色、琥珀色等)有兩種情況:
      • 該葡萄酒酒齡較長:酒齡長的白葡萄酒依據不同的葡萄品種,可能會經過氧化產生蜂蜜、烤麵包、堅果、煤油等味道;
      • 該葡萄酒經歷了橡木桶內發酵 (與之相對應的淺色白葡萄酒則可能在不鏽鋼桶內發酵):這樣白葡萄酒可能會發酵出香草、丁香、煙燻、烤麵包等味道。
    • 桃紅葡萄酒:由於桃紅葡萄酒的顏色完全取決於釀酒師的釀造過程,所以顏色的深淺一般情況僅代表了釀造過程中的「浸皮」時間長短。關於桃紅葡萄酒的顏色,可以參閱另一篇回答:

如何從顏色分辨出最佳的桃紅葡萄酒??

www.zhihu.com圖標

    • 紅葡萄酒:在觀察紅葡萄酒的顏色是,可以通關觀察酒的邊緣來確定酒品的顏色。與白葡萄酒相反的是,酒齡越長的紅葡萄酒,顏色通常會越淺,也愈發的向棕色發展。仔細觀察酒的色調,如果:
      • 色調中包含更多的紅色調,通常表示酒的酸度較高(也就是PH值較低);
      • 色調中包含有紫色/藍色色調,通常表示酒的酸度稍低。
  • :澤就是說酒的凈度,是「清澈」還是「渾濁」。有一些沒有經過過濾的紅酒,會在杯中稍顯渾濁。一個小竅門是觀察酒面燈光的反射是不是清晰有光澤,也可以將酒面想像成一面鏡子,渾濁的酒就類似於起霧的鏡面效果。
  • 其他現象:這裡主要說的是我們通常說的「酒腿」/「酒淚」和其他一些沉澱物。當然,氣泡酒中的氣泡是另一個專門需要觀察現象,暫且不表。
    • 酒腿/酒淚:這種現象叫做「馬倫哥尼現象「,有興趣的可以查閱更多文獻,一句話解釋就是由於酒精蒸發造成的液體表面張力傳質的現象。這種現象被溫度和濕度所影響。在同樣的環境下,更多酒腿/酒淚代表了更高的酒精度數。
    • 沉澱:有些未經過濾的紅葡萄酒會在瓶中/杯中有一些沉澱物,這些沉澱物是無害的,但如果非常介意的話可以倒酒時使用不鏽鋼過濾網來排除沉澱。類似於這樣的東西:

再貼一張Wine Folly非常經典的葡萄酒顏色指南:

Wine Folly

聞:

這一步就有意思多了,因為偶爾你會發現,鼻子是很容易被騙的。在開始聞酒之前,建議旋轉幾次酒杯,這樣可以讓氣味更好的揮發並聚攏在高腳杯內。聞酒的時候將杯子稍作傾斜(45-60度),鼻子從杯口上方開始緩慢靠近酒體,你會發現,水果味道通常靠近酒杯低的那一側,而花香則在酒杯的上側。同樣的,祭出WSET level3中「聞」這個部分的指導:

  • 純凈度:這個主要是指聞一下酒是不是有缺陷,更通俗的說就是,聞一下會不會想讓你退酒,如果會的話那一定是有很大的缺陷了。這是一條簡單暴力的法則,也應當採取簡單暴力的措施,無論餐廳服務員多麼笑嫣如花,也要和她說,「這瓶酒我不要」。常見的缺陷有幾種:TCA,Brett,VA,過度氧化(過了最佳酒齡),二氧化硫過多等等。具體的每一種缺陷另表,主要說一下這些缺陷常帶來的味道有:
    • 酸成醋味
    • 臭雞蛋味
    • 創可貼味
    • 亞麻籽油
    • 火柴味等等
  • 香味濃度:這個比較好體現,一個準則就是感受一下氣味進入鼻子的過程。「酒香撲鼻「就是濃鬱的風味,而如果你需要多次轉動酒杯去嘗試找到一些氣味特徵,那就是比較淡的酒了。不過,嗅覺上的濃鬱與清淡,不總是和味覺上的口感一致的。有的時候遇到可以聞一輩子的酒,喝起來卻非常的單一,就像是發現一部電影海報精美內容空洞一樣失望。
  • 香味特徵陳年度:這兩個特點要結合起來說。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味道(嗅覺和味覺)分為三類:
    • 一類香氣:主要包括花香、果香、植物、草藥、香料香等
    • 二類香氣:主要包括酵母、乳酸、橡木味等
    • 三類香氣:主要包括氧化、成熟果香、陳年酒帶來的其他味道

關於三類香氣具體可以參照WSET三級給出的指南:

以及Wine Folly鼎鼎大名的味道表格:

又困得不行了。未完待續


如何品酒?


品嘗葡萄酒有兩種方式,無論用哪種方式,一定要記住「眼見為虛、入口為實」!


圖片

圖片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你也可以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先啜飲再咀嚼[或反之],甚至可以在口中晃動舌頭。這樣做的目的是體會葡萄酒的各種香味,包括味道[甜的、酸的],在口中感受到的氣味和觸感[刺激、乾澀等]。


啜飲


當品酒師在品酒時發出奇怪的「嘖嘖」聲時,其實,他是在搗酒!也就是當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時候,吸入一點點空氣。步驟如下:


1. 撅嘴。


2. 用嘴吸氣。相當於對口中的葡萄酒進行攪動、加熱,幫助它充分釋放香氣。


3. .用鼻子呼氣,載著酒香的空氣由此得以循環,重新飄入鼻腔之中。


咀嚼


沒錯,就像嚼牛排一樣!這種方法更簡單,可以達到與上一種方法同樣的效果:讓酒液充分釋放香氣。


圖片

圖片

味道


圖片

圖片

苦味。淡淡的苦味是典雅的象徵。我們可以在一些白葡萄酒中發現這種味道:比如以瑪珊[Marsanne,羅訥河谷]、莫札克[西南產區]或侯爾[Rolle,東南產區]為主要成分釀造的白葡萄酒。如果苦味太明顯或者伴有澀味,酒的味道就不那麼宜人了。苦味通常在品嘗的最後階段,也就是在其他味道停留若干秒之後才表現出來。不喫苦苣,不喝啤酒、濃茶、咖啡的人一般對這種味道更加敏感。


圖片

圖片

鹹味。鹹味在葡萄酒中是不常見的,除了幾種口感活躍的白葡萄酒,如蜜斯卡岱。


圖片

圖片

甜味。甜味是葡萄酒中的糖分。甜型葡萄酒如蘇玳;天然甜酒或濃甜葡萄酒,如博姆—德沃尼斯[ Beaumes-de-Venise ]的麝香、莫里[Maury]、班努斯[Banyuls]……一瓶葡萄酒的含糖量可以在 0—200g/L 之間,甚至更高!葡萄酒一入口,甜味瞬間就能夠被舌尖感知到。但喝得越多,對甜味的敏感度就越低。

圖片

圖片

酸味。酸味可以說是葡萄酒的脊柱,是葡萄酒「站起來」的關鍵因素。一瓶沒有酸味的葡萄酒相當於一瓶沒有前途的葡萄酒。酸度適宜的葡萄酒令人垂涎,胃口大開。相反,過酸的葡萄酒則口感不好,反而會刺激舌頭和喉嚨。


圖片

圖片

根據酸度由弱到強,葡萄酒可以劃分為:平淡的、柔和的、清爽的、活躍的、強勁的、尖銳的、刺激的。

酸度和圓潤度

除了味道以外,舌頭還能體會到葡萄酒的不同觸感:金屬味[令人厭惡]、辛辣味,或者黏膩的、溫熱的……


圓潤度


如果葡萄酒的酒精度過高,會使喉嚨產生明顯的灼燒感。酒精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甘油脂會給葡萄酒帶來滑膩感:它能夠像黃油、奶油或骨髓一樣潤滑口腔。這種圓潤度或醇厚感有助於我們區分不同類型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結構


我們主要從兩方面對葡萄酒的結構進行評判:一是酸度,二是圓潤度。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圖示來展現葡萄酒的狀態。以下是四種極端情況:


圖片

圖片

圓潤度由低到高,葡萄酒可以分為:堅實的、融合的、圓潤的、肥厚的、滑膩的。

葡萄酒的「大腿」在哪兒?

「啊,這是瓶有大腿的葡萄酒!」這是法國作家拉伯雷偏愛的表達方式。所謂有「大腿」,是指葡萄酒圓潤、迷人、飽滿,同時又保留著它的「氣質」。如今,品酒師已經不再使用這種表達了。然而,我們依然可以花點時間欣賞一下葡萄酒的大腿。我們會看到,朗格多克佳麗釀[carignan]的腿是運動型的,極富男子氣概,而勃艮第紅葡萄酒的腿則顯得更加苗條嬌嫩。當然,還是要根據場合與個人喜好來選擇適合你的那款葡萄酒!


圖片

圖片

單寧

品酒者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單寧。單寧在紅葡萄酒中廣泛存在,有的桃紅葡萄酒中也含有單寧。而白葡萄酒中一般沒有單寧。


什麼是單寧?


單寧會讓你的舌頭,甚至整個口腔變成一片荒漠。這有點像過量飲用濃茶後的感覺,因為茶葉中也含有大量單寧酸。紅葡萄酒中單寧的含量有多有少。單寧含量的差異也使葡萄酒呈現出不同的口感:有的雅緻,有的青澀,甚至帶有收斂感,令你的舌頭澀得發麻,還有的如絲綢般柔軟順滑。因此,我們要嘗試品鑒一杯葡萄酒中單寧的含量與品質。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葡萄酒生活提案

歐菲莉·奈曼

理想國出版社

¥29.99 會員免費


品酒是一門學問,老莫就通過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如何品酒,讓你在酒桌上大放光彩!

一、酒的溫度

酒樣的溫度對香味的感覺差異較大。一般人的味覺最靈敏溫度為21—30℃.為了保證品評結果的準確,要求各輪次的酒樣溫度應保持一致。一般在品酒前24h就必須把品酒樣品放在同一室內,使之同一溫度,以免溫度的差異而影響品酒的結果。

二、觀色

顏色是醬香酒品質好壞的一個直觀維度,上等的醬香白酒應該是微黃色(貯存時間越久,酒色越黃,酒質也越好),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的,在觀察有無懸浮物時,可將酒杯裏的酒輕輕搖晃對光觀察。

三、聞香

小酒杯斟入酒之後,先不要急著喝。在觀察其顏色後,將酒杯移近鼻子,先凝神屏氣,輕吸慢嗅,然後深深吸氣,吸入肺腑,充分調動嗅覺去感悟每一個酒分子的味道,彷彿進入了另一番全新的境界。

四、嘗味

輕輕地啜了一小口的白酒,當然注意入口的時候要慢而且也要穩,好酒入口甘美而又醇厚、落喉爽凈而又綿甜以及徹洌,在飲用之後滿口的生香與回味悠長以及留香持久。經過色、香、味三步的品嘗,基本上就可以體會到酒的一個風格了,同時呢也到達了品酒的一個超高的境界。品醬香酒有三式一為抿、二為咂、三為呵。

抿:將酒杯送到脣邊,輕巧地、緩緩地呷一小口,在嘴裡細細抿品。

咂:輕咂嘴巴,於慢慢品評中將酒嚥下,自然發出咂或嗒之聲。

呵:在咂的基礎上迅速呵氣,讓酒氣從鼻腔噴香而出。

三式要絲絲入扣,從容而渾然一體,用心、凝神而又輕鬆愉快,充分調動味覺、嗅覺神經,去捕捉、休味、感悟每一個酒分子香味,組成一個完美的品酒程序,從而獲得綜合的美感享受。

五、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於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並準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並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不同類型的酒,其酒味也是各不相同。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以酒會友,相遇便是緣,遵從傳統純糧食大麴釀造醬香酒無論身處什麼行業,保持匠心,致敬每一位喜愛中國白酒的酒友。


更多的時候,喝酒喝得是一種心情,而品酒品的則是一種境界。

一、品酒的重要作用

無論是酒的釀造還是酒市的流通,品酒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酒的釀造過程中,品酒師有著極其至關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白酒講究的是一個風味的豐富性,在於極致口感的打造,而品酒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為酒廠釀酒的勾調提供重要的意見,甚至可以掌控某一種風味的缺失和多餘。

二、品酒需用小杯

品酒時最好選用腹大口小的小杯,小杯便於抓握,同時開口較小,便於白酒的香氣聚攏而不易揮發。杯的材質一般選擇玻璃或陶瓷,玻璃杯有利於我們觀察酒體的顏色是否清澈,酒花是夠飽滿,從而評判酒的質量檔次;陶瓷杯顏色通常為白色,作為參照體系,便於我們判斷酒色,可用於分辨新酒和老酒。

三、充分利用嗅覺

人類的嗅覺是相當靈敏的,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嗅覺要比有關儀器靈敏的多,凡酒精性飲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香味,各類的酒的香氣也是各有差異。酒香和原香之分,原香在釀造時就有。酒香雖由原香轉來,但是更醇和溫馨。酒的各類香氣主要與人的鼻腔上部的嗅細胞來感受,當不同的香味作用於人的嗅覺細胞時,與神經細胞和相連的嗅覺細胞,即會把香氣傳入大腦皮層。

四、品味

味是品評中很重要的部分。嘗評順序可依香氣液入口時要慢而穩,使酒液先接觸舌尖,次兩側,最後到舌根,使酒液鋪滿舌面,進行味覺的全面判斷。要一邊嘗,一邊做記錄,最好給出分數。要注意每次入口的酒量,做到基本相符,可避免偏差。酒液在口中停留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酒液和唾液混合發生緩衝作用,時間過久會影響味的判斷,同時還會造成疲勞。

喝酒是一種心情,喝的是歡笑,喝的是憂愁,喝的是感動。有朋自遠方來時,略備薄酒,促膝相談,熱情洋溢,逸興逸飛:煩惱憂鬱時,喝的是愁緒滿腹,以酒解憂;離別辭行,以酒相送,喝的是一種深情綿綿,依依不捨。而品酒,是獨自一人的修行。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抄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