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怦然心動無非是腎上腺素地分泌,小鹿亂入心田,思緒隨之澎湃。

輕輕地依偎,深情地凝視,月下的情話,催產素得以分泌,依戀感油然而生。

神經遞質進入衰退期時,思戀如花瓣飄落心間,絲絲離愁湧入心頭。

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生理上無非是,激素和神經遞質的相互作用,心理上則為這些生理變化尋找合理解釋,生理變化更多呈現自然屬性,心理變化更多呈現社會屬性,兩者有交集亦充滿矛盾。

愛情如同成癮的生理機制,人們不停地刷抖音、微博、朋友圈,沉迷遊戲、毒品,並不是追求快樂,而是擺脫痛苦,最使人上癮的毒品,並不給人帶來任何快樂,只是離開了它,人會痛苦萬分,重新獲得是一種痛苦的解脫。人生本就不是追求快樂的過程,從來都是活在擺脫痛苦的循環中,

愛情對人的羈絆,不是它曾經帶來的快樂,而是當它即將消逝時,痛苦便悄然襲來,思戀不過是對這種痛苦的自我解釋。

自然屬性也會選擇愛情對象,只是社會屬性會從更多維度取捨,當社會屬性完全壓抑了自然屬性,並克服了離別後的痛苦,人才能獲得自由,遵循內心選擇愛情,而不是被生理反應所束縛。


有一句話忘記是誰說的了,大概是這樣的

「真正使兩個人產生吸引的,並不是二者的的優點,而是彼此的缺點」


因為三觀合,人都有情感重面和輕面,如果他的一個特質迎合你的情感重面,那你就會很依賴


應邀。

明明覺得他不好,還需要他。

聽起來挺奇怪的,假如一點都不好,還要和他在一起,看上去挺象受害者的。

這有一篇我曾經寫的文章,裡面對人需求的一種描述,「戲劇三角形」 關係之間互動模式。

簡小單:請 看 到 自 己 的 真 實 需 要 ~


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交織吧。

這就是感情。

但是,好像每個被喜歡上的人,一定擔待不起【完美】這個詞語。但就是有人無可救藥的喜歡上了。所以別再糾結這個問題了!

喜歡就去追!


不回來就算了吧 我也要往前走了

往後的日子都是嶄新的,再也不許回頭看了。


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他卻能給你帶來吶想要的安全感快樂,或者他滿足了你的要求。


是太孤獨了嗎?明知道不好就離開,對自己狠一點也是對自己好一點,最好的辦法,一是時間,一是新依賴對象。根治方法,依賴自己!


喜歡吧,熱戀中,就是這麼不可理喻,等激情過後,就會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把一個手挨著放眼睛前面,你看不清楚,拿遠了,你才能看清楚手中的掌紋。


你的理想是A,但可望不可及。

你能觸及的是B。

當你想起A的時候,你會覺得B不是很好。

但對你而言,B是正好適合。

A可能只是個幻想。


可能因為你不捨得。

你對他有付出,可以是 感情、時間、金錢等。

付出了之後希望得到回報吧?


可能習慣有他吧。想就這樣在一起也挺好。


因為他在乎你,但長遠來看呢…


愛情沒有道理可言…


因為習慣,你房間里有樣東西,其實沒那麼必要存在,但因為在那,你習慣了,人也是,習慣了。他只是不是很好還沒到壞,時不時還能有點用,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