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网上很多药学专业的都在说药学这个专业不好,又苦,就业还不好,工资也不高。作为一个刚刚从食品专业转药学的大一生,我心里很忐忑……


5月27日更新:看来这个答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不过我的核心观点还是,如果抱著功利主义的目的谈就业,药学不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只谈兴趣,选择药学无可厚非。另外,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另一个回答,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药学的尴尬之处。

为什么中药都那么苦??

www.zhihu.com图标

我看很多答案的逻辑是「觉得药学不好是你不够优秀」,不知道其对「优秀」的定义是什么。我现在在攻读药学博士,发表过十几分的文章(first author),自认为还算有发言权吧。但是我还是觉得药学是一个很尴尬的专业

我当初选择药学,完全因为个人追求。我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压力大经常失眠。但是每次去医院,医生给我的建议就是放松、减压。我恳求医生给我开点药,但是医生以安眠药副作用大为由拒绝了我。我当时就很绝望,但也突然明白了那些无药可治的患者,该是一种怎样的痛苦。这种觉悟,让我萌生了选择药学专业的打算。因为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攻克某种无药可治的疾病,让这些患者不再绝望。而这种使命感,让我觉得就读药学专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当我对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了解到发现青霉素的可以是微生物学家(Alexander Fleming),合成阿司匹林的可以是有机化学家(Gerhardt),而大家耳熟能详的CAR-T therapy,也是由免疫学家Carl H. June创造的。当我对药企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发现各大药企的研发总监多非药学出身。以pfizer为例,

OLIVIER DIRAT, B.S., M.S., Ph.D. 都是 Chemistry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and Group Leader, Chemical Development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OLUGBEMINIYI FADEYI, Bs, Ms, PHD 都是 Chemistry

Principal Scientist, Inflammation and Immunology Medicinal Chemistry

JENNIFER LAFONTAINE, Bs, PHD 都是 Chemistry

Senior Director, Oncology Medicinal Chemistry Synthesis and Analytical Group

BRUCE THOMPSON, B.S. Biology, M.S. Biochemistry, Ph.D.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生物背景

Sr. Principal Scientist, Biotherapeutic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说白了,从新药开发的角度,药学只是把生物学和化学的发现,用在了医学上而已。与其说药学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个桥梁。把知乎四大劝退专业(生化环材)的成果,链接在医学上的桥梁。所以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对于新药研发,选择药学专业真的比生物或者化学好吗?生物药学到底是生物的分支还是药学的分支?药物化学到底是化学的分支还是药学的分支?我学生物可以做药,学化学可以做药;但是我学药可以反向去做生物或者化学的研究吗?

这是我认为「药学是一个很尴尬的专业」的原因之一。其本科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模式注定了其在理论方面的失败。在社会分工发达的今天,企业研发早就不需要「啥都懂一点」的人才了,而想要在某个方向专精,就必须重新去学习生物或者化学更深层次的知识,本质上已经与是否有药学背景无关。

基于上述思考,我甚至明白了为什么研发之外,药学仍不吃香。因为医药代表的竞争力不在于药学知识,而在于营销学知识;临床药师的竞争力不在于药学知识,而在于医学知识;药事管理、药事法规类的职位,药只是研究对象,对管理学和法学的理解才是立身之本。

这里面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药剂学。药剂学算是药学中最独特的,其学科可替代性相对较弱(并非不可能),而且工业导向强。所以不论国内国外,formulation scientists 的待遇都是药学中最高的。但是国内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10个药剂学的组,9个做纳米,硬生生把药剂学这么工业的学科,变成了论文刷子。把药剂学做成材料学的直接结果,就是某些药剂学教授,连药剂学中的经典公式(Log P,pHmax,热力学三定律)都不会推。这是在国内唯论文论的风气下,我认为「药学是一个很尴尬的专业」的原因之二。

我认为「药学是一个很尴尬的专业」的原因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药学是一门无法培养兴趣的学科。

这里为了避免歧义,我想声明一下我所说的「兴趣」。什么是「兴趣」?

一个专业,赚钱多你就喜欢它,赚钱少你就厌恶它,这不叫兴趣,这叫拜金。

一个学科,大热你就喜欢它,冷门你就厌恶它,这也不叫兴趣,这叫从众。

一项研究,做的顺利你就喜欢它,处处碰壁你就厌恶它,这更不叫兴趣,这叫功利。

与我而言,「兴趣」就是「我愿意」。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选专业之前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不切实际的。当了十几年的做题家,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呢?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是先选专业,再培养兴趣。这里所谓的培养兴趣,是指原来对该学科没有兴趣,经过四年变成了有兴趣。但是药学为什么没有办法培养我们的兴趣呢?因为它满足不了我们的虚荣心。大家想想,是不是别人夸你的时候,你最容易对一件事产生兴趣?

我之前和几个同学去故宫玩耍,其中有一个学历史的。我们每到一处宫殿,那个历史系的同学就能对著宫殿侃侃而谈,说出了很多我们平时难以听到的见解,引来旁边小妹妹崇拜的目光。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对著小妹妹背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她会崇拜我吗?醒醒吧。所以人文社科类学科,虽然他们也不好就业,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人话!而说人话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别人惊叹一句,不愧是读书人。这种满足虚荣心的方式,是很容易让当事人对学科产生兴趣的。而药学知识的繁琐枯燥,学者尚且晦涩,听者自然难懂。

与人文社科类学科满足虚荣心的方式不同,物理和数学则是智商上的优越感。作为学生,每每谈及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高斯,谁不是一句牛逼呢?一说到物院和数院,那都是高智商的代名词。药学呢?看有的回答还说学药的是能力低,智商低,总之不会联想到好地方就是了。

师范类则会萌生出身份优越感。在中国,教师永远是受人尊敬的行业。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作为教师队伍的接班人,自然也会有人因此而虚荣心得到满足。

艺术类学科则更容易满足虚荣心。艺术甚至高科学一等,被认为是天赋类学科。即使学的一般,拉弹唱跳画却是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掌握的技能,其满足虚荣心的效果自然立竿见影。而你选择学药,是注定没有这些专业红利的。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综上,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药学既不理科、也不工科、又不文科的学科本质,得出药学是一个很尴尬专业的结论。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继续从事药学方面的工作,因为这是我的个人追求。我写这篇答案,只是客观的评价药学这门学科目前的情况,用四个字总结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药学专业博士在读,如果个人不是双非里特别有潜力的,南北药里比较有潜力的,清北里还过得去的(可以混混学历转行),其他抱著当营生找工作去读或者混学历的通通没意义,远不如一些低行业成本轻资产的职业选择可以把更多剩余价值分给劳动者(计算机),以下就综合分析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1.国内药企现状∶其实国内药企研发水平有多差,根本算不上有研发这一说,倒是各位老总从销售里出来的多,公司里销售费用比研发费用高的多得多,甚至可以说不需要你去做研发,小病就这几个药,大病神仙来了也救不了,所以招的人说白了就是有经验的操作工,现在大学扩招跟本不缺人,你的价值很低自然收入不高;要是更高一级水准的药企和准药企呢?恒瑞,康龙化成,药明生物,复宏汉霖,进去看看博士海归有多少,你要是学历不高水平有限,进去同样是炮灰靠劳力干活,所以要么是高学历精英,要么肯定不如转行。

2.国内医药专业教育水平∶从本科授课来说,从上到下等级的学校肯定都会有好的老师差的老师,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忽然有天我发现自己现在学的东西都像是固定模板里面的东西,动脑性创新性甚至不如高考题,如果高考题找台电脑做的话还需要智能化计算,大学学的东西一台存储功能的电脑就可以了,而且很多老师就是念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改的PPT。

研究生教育水平上,国内本土的老师有大牛做的很好的,但毕竟少数,这种组招人竞争很激烈,还有一些国外回来的年轻老师,水平眼界高的占多数,这些老师可能会很push,但不愁经费,或者可以学到很多,重点是更多的老师就是水平很低,自己不会不懂,灌灌水,现在让你瞎做,为什么读研究生痛苦,就是又累又难又不能得到正反馈还不能毕业,如果累点但是能出结果,大多数人还是会能坚持下来的。未来随著引进人才增多还有高校对教授制浮动考核变严,国内一流高校的教育水平会逐步提升

3.细分发展潜力∶药剂药分不懂不谈,就说化药跟生物药,从老板的角度看市场空间,化药多,从研发者角度看发展空间,生物药大,更何况现在国家政策,医药投资和国内药企大佬(药明生物,恒瑞)都开始搞生物药,为什么,其实从药效和功能性角度来看就能看的很清楚了,化学小分子药物的选择性,结合力,功能的多样性都不如生物药,就小分子功能来说蛋白抗体就可以实现绝大多数功能,更何况病毒,细胞等等都可以作为载体去发挥生物药的功能。

回头看看学术界在这两方面的发展,药化大会上你去听不同厅,不同时间人的工作,80%以上都是一样的,找先导化合物,拿共晶,结构优化合一系列化合物,测活,再优化,上动物,套路都是类似的,这几年新出了新的概念,比如protac,还有伴随ADC出现的SMDC,但效果都很局限,终其原因还是因为同样是骨架相互作用,小分子的结合部位太少,结合力弱,更易脱靶;生物药近几年的ADC,基因治疗,CAR—T,一次又一次吸引著医药研发者的眼球,给了人们很多惊喜,并且因为工具的丰富,未来还会给人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说的有点多了,总结一下,学历高天分强的来,工资也挺高的(复宏汉霖,康龙化成硕士18w博士25-30w),并且经验越多潜力越大,现在国家搞两票制,一致性,开放市场,查账,就是为了整治规范医药行业,中国还是要走日本的路,先死一批,出现像恒瑞这样的强研发大药企,走向国际,然后降低成本解决老龄化用药问题(目前生物药成本很高),从销售到研发,留给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新工作加班很频繁,每天通勤需要三个小时。晚上和周末都被占用了,现在不知道该不该坚持。最近每天加班心脏有点不舒服,我会离开吧,应该会离开北京了。

——————————————————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出谋划策。很开心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已入职医药相关的一个行业半年多了,不需要做实验,工作内容也蛮感兴趣,待遇也比以前高。弟弟也已经工作,待遇很不错,弟弟觉得我赚钱挺不容易,坚持要把学费自己还我。所以这半年我也积攒了一积蓄,三月份在朋友的指导下买了理财还小赚了一笔(1万多块钱,别笑话我,这是我第一次学理财,已经觉得很多了)。努力的女孩最幸运,最后希望每个药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方向。

——————————— ???? ????? ??

2019年9月9号,刚做实验就过敏了,回忆了一下,大概两次用同一种试剂过敏的,现在有点不舒服,我想好了,我要辞职了,等过敏好了我就提离职。

这两三个月自学了资料库和python的一些知识,我想要试试临床数据管理,其实我前几天就投了一些简历,一部分石沉大海,一部分公司回复不合适,不敢裸辞所以就一直拖著。高中同学劝我转互联网,我觉得不太可行,加入了一些群,看别人简历过度美化或者是学历都包装,还找到了好工作。我在思考,像我这种老实人,真的适合在社会上混吗?

最近做的实验都好难闻,吐了两次,晚上一个人躲被子里偷偷的哭,掉头发比较严重,总觉得好累,近期会去做个体检,希望一切都好,我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比较怕死。

—— ———————————————— ??————————————————-

原回答:

不知道咋说,8年前本科入学时候的我觉得努力就能成功(赚到钱),那些说药学不好的都是自己没努力的。4年前毕业的我觉得一定是我的学历不够高所以才没能拿到好的待遇,但由于家里弟弟也到了读大学的年纪,考虑到父母都是农民,我就出来工作了,15年,签了北京的某药企,不包住宿,4000/月,有机合成。那时候的我想著努力工作就可以一步步慢慢变好。后来发现我太年轻了,入职后才发现公司一堆高材生,但收入都不理想。后来在北京约高中同学出来,发现人家工资是我的2.5倍,学校不如我好,说实话心态是有点崩的。但我还是坚定的相信等我过两年有工作经验了就好了。

现在四年过去了,弟弟今年毕业签工作了,我心态炸了,弟弟签的工作比我薪资还高1000,我心态现在挺崩的,我不知道做什么。本来想著到家附近的公司,但家这边的药企工资好低,而且地址很偏。父母看到附近村和我一起毕业的小伙伴工资15k以上,就会抱怨我,说我当时怎么不和他们报一样的专业,说我高考比别人多考八九十分又咋样了,毕业了混的不如人家。我是双方父母一大家子中第一个大学生,当时我可是父母的骄傲。哈哈,造化弄人吧,现在的自己活的就像个笑话。

高考报志愿时没人能帮我分析,查高考分数时候是我第一次去网吧,报志愿时候是在学校报的,当时手机也不是智能机,我能获得的志愿填报信息就是出分后学校发的那本志愿填报书,看到那些专业名字,具体干什么的全靠自己看专业名字想像。

现在的我只能在北京呆著,也存不下钱,7000多块钱的工资,到手后除去1500的房租,平时吃饭之类的花1500,每个月给弟弟2000生活费,自己基本就剩几百块钱了。我不敢出去玩,不敢去饭店吃饭,淘宝买七八十包邮的衣服,护肤品用199块钱水乳洗面奶一套那种,很高兴工作性质不用化妆。弟弟马上答辩毕业了,以后弟弟工作了,我每个月就可以不用给他打钱了,这部分钱就可以存著了。

今年25岁了,家里人催找对象了,让找个能赚钱的,呵呵,人家男生也不是傻子,即使人家是傻子我也不能没良心去祸害人家呀。我想再工作半年,存点钱,然后考虑转行,我不想在实验室呆了,实验室70%的都是硕士,我呆下去也没啥升职希望吧。我不知道做什么,现在手上有个三级的英语翻译资格证书,在网上找了软体测试的视频来学习,断断续续学一年多了。上年朋友鼓励我投投这方面的工作,去面试一下,但我不自信,不敢走出那一步。

最后:哎!!!


编辑一下:放在最先,别的地方看到的校友血泪挺真实。

药化对应化学,药理对应生物,药分对应环境(方法类似),药剂对应材料。

生化环材齐活。

再编辑:发现评论里最狂的都是在校党,上来就人身攻击。都是硕博过来的,现在这玩意也没多稀奇。别装。活著很累了,不想当你们这些人的负能量垃圾桶。

还有学会说人话很重要!和你学什么没关系!

但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你和上下游模块的同事说事儿,他们就说人,你回击他们,他们就投诉上级谈态度。现在所有公司或者研究所内部都强调沟通。什么是沟通,就是学著说人话,别发微信或者钉钉就俩??或者!!,或者上来就质问或者阴阳语的,真心的,有些人知乎玩这么久看了那么多帖子,不知道这么说话工作会没的么。哪怕就是做上领导了,知道领导怕什么么?怕手底下人大量离职。这种的一般都是嘴的问题。

分割线—————————————————————————————————————

我学生阶段因为读的是万金油的药理学,从药剂折腾到药分,还要懂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这些。后来做了临床试验的工作,基本上药学工作的上下游都接触过。也能说一说这专业的事儿。

首先说药学这个基础学科下生长出来的学科都有什么,科研干什么,职业阶段能干什么。

首先,先理想的假设本专业干本行(大家知道完全不可能),那么专业如下:

①药剂方向,药学的药剂学特指工业药剂学及相关方向,和生物药剂学相关方向的,科研阶段(硕博阶段)是一些国内产业化困难的高难度剂型为主,包括不限于,纳米技术、微球、微晶、温敏、酸碱敏等各种体系的凝胶,各种透皮技术,体内分散技术等等。

但是搞新剂型、有技术的剂型,都是国内技术和资本雄厚的药企在搞,无形中,除了南北两药和清北,其他学校的不是特别优秀只能吃灰转行。这里不要抬杠,我认识的药剂学出身做新药或者高新剂型的,基本就这四家学校,其他学校做类似工作的非常多,基本都是化学或者高分子的,甚至有材料学的。不过就是很少药学相关的。

现在在的企业就很逗,两个新药组较劲,一个组都是传统药学名校的药化药剂的;一个组全是化学和材料的,一个药学的不要,从伯克利特意请个大博士带项目 。

②药物分析方向,工具人专业,科研阶段五花八门,为了发文章各种新奇的东西都有,职业阶段,没追求的企业就是气相、液相、红外反复倒腾,除了设计层面需要学历支撑,其他执行层都可以专科。当然国内也有恒瑞、豪森、扬子江等 苏 联 企业搞高精尖模块化,搞硕士做分析操作员,相信我一堆堆SOP束缚下来,那种谨小慎微,称量纸都要体现时间地点人物,手签,复印留档的工作体验,真的刻骨铭心。

但是现在国内存在风头,就是临床试验的生物样本在体分析和生物大分子的药学分析。还是很有门槛,且缺口巨大。做分析的同仁有基础或有兴趣可以关注下。

不过普遍如果后续不努力突破自我的话,未来过于可预测。身边分析或qc转行的不少。

③药物化学,科研阶段合成化合物,职业阶段合成化合物然后想办法说服其他模块的同事,我合成的化合物能成药。这个专业堪称国内大学开设门槛最低的,也是开设比较多的,因为该学科偏重化学,国内的化学底蕴也实在是深厚。所以单纯从化学合成的这个角度讲,药学专业药化方向的毕业生,可能会一头撞进一个竞争极度残酷的领域里。这时候基本上国内化学学科强的学校,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竞争力都很高。

虽然现在进入生物药的十年,但是近期化学小分子药物还出现个小阳春,通过高通量化合物筛选技术,FDA在19年和今年上半年批了很多小分子新药,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从纯实验室到转化为上市产品,化药新药周期已经可以缩短到十年了。但是这个技术是应用计算机建模,对已知或列举的环境因素对结构筛选,对应的技能是计算机的技能。

现在国内有学校开设计算机化学药物模拟的相关专业,也是这两年听说的,听著挺高端的。

④药理学,这个科研阶段是没法评价的,因为药理的涵盖面太宽太广。涉及到:细胞分子水平机制,离体研究,在体研究,还要有整体评价,器官组织反应等等要做的。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且组合具有特殊性,包括不限于各类在体成像,免疫示踪技术,电生理,免疫酶联技术,电镜,在体动物模型等技术类别,以及一些分析技术,包括液相,LC-MS等。三年硕五年博,时间不一定够用。

职业阶段,如果是企业得话,做临床前评价。就是做做毒理模型,做体外安全性评价,按照国内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模型,难度不低强度很大,门槛不低。

如果学了临床药理,可以去做临床试验。

病理毒理方向的努努力,想想办法可以去医院病理科什么的。

也可以做基础药理研究,挺苦的。之前我旁边PD-1组的药理组,一直养细胞。成果怎么样不提了,是真的苦。

当然也可以以去做CRA,去做产品专员,去做医药代表。。。

与药学本身类似,整体描述模糊,行业没法有针对性需求。

⑤其他相关专业,比如生化、有机、材料、微生物等等,本身不强势,就业难度不低。如果医药产业内能解决还好,不能解决,生化环材,竞争很残酷。

看上去药学好大的学科,实际上专业的就业面都很窄,部分岗位其他专业进入门槛限制还低。等于药学生困守孤城和全领域斗争。所以药学专业学生容易迷茫,容易担心未来。就在13,14年,国内医药企业销售被严打,15年722,给所有临床研发当头一棒,形势不好。就这两年的同学同事做出了很多神奇的操作。有考金融博士的,有考cpa,acca的,有考cfa加证券从业的,有改人力资源管理的。我考了口译和专翻,反正什么都有吧。

至于留学校,要文章的,药学学科大,影响因子普遍高,留校的要求高的让人绝望;去企业传统岗位少,一般来说专业人才做研发是最能保持竞争力的,不过就业很可能做模块化的一个模块,或者去做BD,专员,销售,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或者项目管理。这些需要学药学么,或者说学药学的能比专业的做的好么。

最后,药学这个称呼在描述自己的时候就不靠谱,学校的时候专业阶段应该就有细分,不存在药学硕士或博士,都是细分到二级学科下的,药学学科下有什么二级学科有兴趣的自己查一查,从研发到生产到管理,什么都有。所以就业阶段,职能划分也非常精细。

编辑一下:其实医药研发产业是个不错的产业,最近国家重新梳理相关政策和规定,CDE、科技部和医保局分别对生产、研发和销售进行了规范。前面内容就是让业内人士看个乐子,要入行的有个了解。行业是个好行业,在上升,在规范,在扩张,只是药学的专业描述过于笼统,细化分科是必然的。所以对于自称药学的多有调侃。


先放个自己的结论:

  1. 药学专业的前景:光明加广阔。
  2. 药学专业的前景不等于就业前景,也不等于你自身的发展前景,他们是两个东西。

人类最不愿放弃的东西之一就是健康,探索各种疾病的机制并解决始终是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之一。就这一点来说,药学这个专业前景绝对是很好的。

可是前景这个东西就很玄幻了,专业前景美好并不代表著学这个专业的人自身发展和收入水平会好。当然有的专业其专业前景与人自身发展和收入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如果画两条曲线表示的话,那个斜率还很相似。不幸的是,药学这个专业不在此列。

为了具体一点,这里秀一下我拙劣的画功←_←

在往宽说一点,药学的前景和生物学化学密切相关,生物学和化学带动药学的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也是相同的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学生大多数没有太大宏伟的理想。真想为人类健康作贡献的学生比例,估计小学生更多一些。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抱有十分功利的心态在选择自己的专业,不明世事的选了这个,结果到头发现与心里预期差距巨大,然后就加入了劝退大军。

药学这个专业准入门槛很低,淘汰标准更低。这也是这个方向包括生物博士扎堆的原因之一。不然去学个物理计算机看看,不是那块料的话简直寸步难行,努力都没用。

我们药学和生物学,即使不是这块料,努力一把居然还是能把自己伪装得像模像样,至于真实水平,大部分人都比较低下,最终想去高校研究机构就会发现离别人的门槛标准差了两个施一公。转投其他行业吧也会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身过硬的其他本领可以不靠生物吃饭。

说到高校研究所,现在的门槛越来越高,一流院校和研究所早就不再缺人,出国招聘都是以寻找有潜力拿千人的学者为目标,至于博士才毕业的娃,直接把招聘翻到最后,看最低一档人才就可以了。可以去瞄一眼各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一盆凉水从头泼到尾。

由于本专业淘汰标准太低,人才后背队伍尤其庞大,现在没有两三项跨专业技术基本吃不开了。对,我说的就是计算机技术。搞生物的不会编程语言,前景黯淡无光。光会做实验,别人会找硕士生来当技术员。说实话,这个行当里,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或者正在选择学习另一门技能傍身,因为生活所迫。

现在想继续入坑的同学,想好十年后你博士毕业,那个时候后备人才只会更多,想稳定入坑,难度大得要命。

当然了这也不是无条件的全部劝退,有的人就是这个苗子,也不能挡了人家的发展道路。只盼望进入这个行后,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在这行混下去,不适合及早退出及早止损,适合就勇往直前名利双收,为人类健康做点贡献。

怕就怕,自己看到了自身不适合这行,却又舍不得放弃,最后混成了千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