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練過一段時間的楷書,現階段想行書,發現無從下筆,原因是不知道怎麼連筆?行書書寫順序跟楷書完全不同,想問大神們怎麼破?


我是一名書法專業生,專門學習書法專業的,首先我就是走二王一路精緻秀氣的風格

首先不知道題主書法功底如何,練習行書之前必須有著很好的楷書功底,如果楷書基礎不過關,那麼你寫出來的行書肯定是沒有姿態,立不起來的。

如果楷書基礎還行的話,想練習王羲之的行書的話,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字帖,名為智永千字文,以下是本人平常寫的以及原貼附圖

這個我強烈建議想要學好行書的朋友練習,這本楷書行書筆意很強,出現了很多行書字法,其用筆複雜精妙,智永是王羲之的後代,深得王羲之的筆法精傳,倘若這本楷書用筆掌握了,那麼你學習行書用筆將會改變很大

如果想要學好行書,必須得有楷書功底,一步一步來,在剛臨習階段可以單字練慣用筆以及結構,在後期時寫完整的作品時可以淡化細節,力求整體效果,一張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章法,而行書的行氣是尤為重要的!需要慢慢琢磨,附上本人寫的蘇軾創作和王羲之聖教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關於書法的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會認真告訴你們我所知的


硬筆進階的時候可以學毛筆的古帖,裡面有很多精華和營養。尤其是筆順和連筆技巧。

現代的楷書筆順,尤其是大陸規定的規範字筆順,是有利於規範統一,有利於易學易教,但不利於便捷書寫和字源解析。所以如果你是小學生,為了應試是有必要死記硬背這些規範筆順的。如果是成年人或書法家,寫「倒筆字」並不可恥。比如米芾,寫走之底的字也曾先寫底,然後寫上面的,寫「方」是先寫撇,然後寫折鉤。寫草字頭等等,都不符合主流的筆順。主要的目的還是利於書寫,要以自己學習的字帖範字為標準,

但是注意學習行書筆順重點在字的內部連帶,古人習慣於豎寫,而今人是橫寫,古人字與字之間的豎向連帶不能直接挪用到橫寫當中。很多朋友覺得橫寫要有行氣,學古人一樣字與字間求呼應和連帶,這樣是不適合的。

橫寫的連帶與豎寫截然不同,需要改變的筆順更大,已經不適合日常使用,更多的是運用在簽名當中。


謝邀

不知道題主的楷書功底怎麼樣,不過剛開始練行書推薦《聖教序》作為過渡帖,放一張自己臨帖的圖片。個人感覺對於聖教序的理解還是很深的。

首先,便是要注意的是筆法上的區別,行書不如楷書之繁瑣,筆法大多乾脆利落,

1.橫豎用筆如刀,用側鋒切下去轉中鋒行筆,緩緩提起出尖。

2.橫折的折法也分兩種,圓轉與方折,圓轉便是轉折處如畫圓一般圓潤,方折便是乾脆利落折下去,但是要注意,行書的方折筆法不像楷書有一個頓筆,而是輕輕的折下去。如圖橫,以及橫折。

其次便是豎和撇捺

3. 豎的筆法與橫幾乎兩同,懸針豎與垂露豎

4.撇的起筆亦是切下去,收筆段有不出峯輕頓回峯收筆,也有順勢出尖的,還有回峯再出尖。

5.捺也是輕頓回峯收筆與順勢出尖兩者區分。

個人建議剛開始時多練練筆畫,以及牽絲如何寫,因為行書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牽絲帶來的連綿不絕的氣脈。

牽絲便是下圖我箭頭所標註的那些,如絲線一般將兩個筆畫牽連在一起,這是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兩筆之間一定要連得起來,前一筆的收筆要能與下一筆的起筆形成呼應。

時間問題,我先更到這裡這些應該夠題主練一段時間了,有人看我在繼續更啦~睡覺覺了 晚安

—————————

2019.3.21更新

安利一下臨得很隨意的聖教qwq


9.15 更新

沒想到當初隨手一答居然真的有人看,驀然回首看到年初的字,簡直不堪入目...不過關於學習思路個人覺得還是挺正確的,放一張最近臨的苕溪詩帖 不過我自己的用筆會稍重一些,行書輕盈飄逸知而不得,以上 共勉


行書與楷書沒有關係,找一個喜歡的帖,多看多寫,熟能生巧,所以關鍵看你喜歡啥了。

行書有三大派系:二王、顏真卿、碑派。

二王一路,智永、孫過庭、陸柬之、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趙孟頫、董其昌、米南宮、王鐸、黃道周、白蕉都是代表。這一路以小行書取勝。這一路二王是源頭,可從唐人得法。超逸的氣韻以董其昌之幽深淡遠、褚遂良剛健清雅為最。其中米南宮、王鐸也學顏真卿。

顏真卿一路行書,以裴將軍最為雄放奇逸,爭座位最有生氣、劉太沖最為蒼拙清雅。蔡明遠帖實際上是二王氣韻。後世蘇東坡、李建中、徐渭、傅山、倪元璐、劉墉都是代表。以徐渭表現力最強。顏真卿書法已經很碑派了,以雄強、質樸、天真活潑為美。這一路最好直接學顏真卿,寫大可以參考徐渭、康有為。碑派書家當中,康有為、伊秉綬也是學顏的,而且格調極高。

碑派行書,以八大、伊秉綬、金農、康有為、趙之謙、沈增植、于右任、徐生翁、謝無量、林散之為代表。這些書家個人風格都極為強烈,大都不宜初學。也許只有沈增植和于右任可以初學。

故,行書怎麼學,看你喜歡什麼口味了。

喜歡淡雅的,從聖教序入手,寫小字學褚遂良,大字學董其昌。平正莫過陸柬之、趙孟頫。另外,一些文人的手札也可以直接學。

喜歡雄強的,以徐渭、康有為為最。喜歡質樸天真的,以伊秉綬、徐生翁為最。

八大、林散之實際上是董其昌氣韻,蒼拙淡遠,碑帖兼容之聖手。

如上。


行書就是行書,楷書就是楷書,不是兒子和爹的關係


謝邀~! 題主如果從楷書過渡到行書,我的個人建議是先練 懷仁集聖教序,磕它一年,牢固掌握單字運筆、結構,到時再挑選自己喜歡的完整貼臨習,掌握字、行、幅的連貫氣韻。

就是借著楷書的底子,先練單字,再練氣韻,大概這樣吧


行書吧,我覺得從雁塔聖教序著手,慢慢的開始寫二王,米芾,行書其實說白了就是多寫多寫,寫的多慢慢的就有連貫性了,剛開始寫,要像寫楷書一樣,扣細節,跟著字帖走,寫的慢下來,然後慢慢的熟練了開始寫快,很多東西包括筆意自然而然就連帶起來了,我個人建議,寫的時候站著,感覺有氣勢,哈哈哈,主要是覺得站起來看帖寫會很舒服。


找老師練唄


沒有老師,全靠自學,剛開始練書法沒幾天,工作原因比較喜歡研究邏輯和事物的本質。

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練成梁詩正的那種行書就夠了,也沒有想參加比賽或者當書法老師什麼的。如下圖

在我的理解,書法就是毛筆筆尖在宣紙上,上下左右,不同幅度的運動所留下的痕跡。

那麼只需要掌握好這個運動規律就行了。

先練篆書,嶧山碑。 也就是平面運動,各個方向的粗細一樣的線條練好,先練個一年。

然後隸書,曹全碑,席夔隸書千字文。練粗細,也就是上下的空間運動,再練個一年。

然後直接轉行書,沒必要再楷書再行書,看我能不能成功吧。

可以了我再來補充。

下圖是練了3,4天的嶧山碑,記錄一下。


不算內行,也間歇性的練過字,一般人只是認為行書書寫快速連貫,可能很多人都認為行書就是連筆字,其實不然。

行書書寫快速只是相對於楷書隸書等而言的快速,並非一味求快,它只是交代了筆順之間的連帶關係(當然有些字行書有特定的寫法及筆順要求),字要練好得講究書寫節奏,這個節奏是變化的,有快有慢,有輕有重,並非你一個節奏寫到底一味求快就是行書了。

行書可以單獨練習,但是有楷書的基礎更好,因為基本筆畫及字形結構是通用的,有此基礎在練習會輕鬆很多。

以上,個人淺見,不喜勿噴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