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也許有些誤解,封官大小與重不重視是兩回事。如果朱元璋不重視劉基,劉基就不至於官做的那麼痛苦了。

在朱元璋心中,劉基的能量顯然要高於李善長,他對劉基這種人是十分提防的。當然劉基的結局也有自己性格原因導致。


這幾天正好在看《朱元璋》,此時已經看到了胡惟庸事情敗露的情節(吐槽一句,此劇裡面把劉伯溫的死亡安排到了洪武十二年,實際上我查了許多資料都是洪武八年,可能此處是為了將矛盾劇情烘托到頂峰,可見電視劇確實不可盡信)

期間我查了許多資料,對劉伯溫和朱元璋之間的關係感慨萬千。

當年朱元璋起家時已經有了李善長,劉基加入後還曾與李善長、朱元璋有過爭吵,導致劉基辭歸返回青田,後面馬皇后親自去才請回來,此事必定會在朱元璋心裡留下芥蒂,為以後朱元璋的不滿埋下禍根,這是其一;

其二,劉基的理想是在太平盛世下做一隻閑鶴,並不想作為一個鞠躬盡瘁的人臣,因此出策留三分,不像李善長一般全心全意,因此朱元璋喜愛李善長,而不喜劉基的保留。

其三,此點承接第二點,劉基歸養之心甚切,急於離開政治這個漩渦,離開帝王之術愈加熟稔的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作為一個控制欲和疑心極重的帝王,在「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一點上,和曹操這種梟雄別無二致,劉基越要主動離開,朱元璋反而越懷疑、越對劉伯溫戒備。

其四,劉伯溫太過聰明,讓朱元璋有一種被看穿的感覺,這是大忌,同理可以參照曹操之於楊修。

所以,儘管劉伯溫是個大才,一來不能盡心儘力為我帝王鞠躬盡瘁,忠心不夠;二來我帝王疑心極重,就擔心臣子不忠心,試問這樣的劉基,叫朱元璋怎麼喜歡?


朱元璋很重視劉伯溫的,劉伯溫在朱元璋智囊團中可以說是頂樑柱子。在朱元璋創建明朝的過程中,前期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劉伯溫功不可沒。

在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稱帝後,劉伯溫很低調的。他知道朱元璋的性格,特別是在皇權問題上,人一旦擁有權力了,就是換一個人了。打天下與守天下完全是兩個概念。

劉伯溫才華橫溢,還能夠猜測到朱元璋的心思。這點,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朱元璋在建國稱帝後,許多開國功臣像徐達封為魏國公、李善長封為宣國公,而劉伯溫只被朱元璋封為誠意伯。這與徐達、李善長簡直天差地別,可見,朱元璋此時對劉伯溫冷落了,已經開始提防他了。

像劉伯溫這樣的大才,在戰爭中是一把好手,非常稱職的智囊。但在和平時期,劉伯溫這樣的,在朱元璋眼中,就是威脅自己權力的人。後胡惟庸任丞相,劉伯溫死在胡惟庸的手裡,這也是朱元璋默許的。

朱元璋並不想殺劉伯溫,也想重用劉伯溫。但是一旦擁有那個最高權力-皇權後,朱元璋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凡是威脅皇權的一律殺掉。劉伯溫的晚景那麼凄涼,想必也是朱元璋對他的又愛又恨造成。朱元璋心裡之矛盾,之複雜,不這樣做事萬萬不行的。

由此一來,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劉伯溫是非常非常重視的。


其實很重視。

他算是明初功臣中,浙東集團的榜首人物。

另外也是太子朱標在世時,意外不得善終的幾位開國功臣之一。

咋說吧,個人覺得,朱元璋應該一直都盯著劉基,從來沒歇過。


錯的

很重視

自己翻明史


因為朱屠重視的沒有幾個人。劉伯溫作為後來者,不是原始股,當然不被重視。

另外朱元璋這種領導,你笨了不行,聰明也不行。等死都不行。死也得花樣百出的酷刑伺候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