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利率理論中 利率決定於儲蓄與投資 即儲蓄與投資決定利率 得知投資和儲蓄應該是因變數 利率是自變數 也就是利率為投資的增函數 為儲蓄的減函數 書上卻說 投資為利率的減函數 為儲蓄的增函數 我可以理解為反函數 可是這樣的話就是利率決定投資和儲蓄了 而不是 儲蓄和投資決定利率了所以古典利率理論 到底是誰決定誰?


一堆逗比,人家問的是古典利率,還在那得不得得不得的講央行。斯密時期有央行么?

古典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沒搞清楚,他們認為儲蓄投資取決於利率,利率是外生的。


既然是古典利率理論,那就說明已經默認了古典二分法的假設,所以央行加息這種貨幣政策不會對實際利率產生影響。

接下來回答問題:

首先:【利率】決定儲蓄與投資:S=S(r),I=I(r)

而之後:儲蓄S與投資I又共同決定了均衡利率,若利率太高,儲蓄大於投資,可貸資金供給高於需求,利率會下滑;反之,若利率太低,投資大於儲蓄,可貸資金需求高於供給,利率會上升。總之,在投資與儲蓄的共同作用下,利率會自發滑向均衡利率。

所以可以理解為【(當前)利率】決定儲蓄與投資,儲蓄與投資決定【均衡利率】


同一個過程的不同階段。

投資多了/儲蓄少了,所以央行加息。

央行加息了,於是投資減少/儲蓄增加。


謝邀,

首先,投資和儲蓄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所以題主的問題應該是問:「是消費和投資決定了實際利率,還是實際利率決定了投資和消費;

其次,宏觀總量上來說,消費和投資(儲蓄)決定了實際利率,但是微觀行為上來看,又是實際利率決定了微觀個體(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行為。

所以宏觀和微觀差了個什麼環節呢,差的就是大量個體的互動,實際利率怎麼來的,不就是大量微觀個體在時間維度上分配消費資源來的么,要麼怎麼說價格是信號呢,但是價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實際利率實際上是一種重要的價格。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央行定下利率影響貨幣持有人的投資/儲蓄決策,社會所有貨幣持有人的投資/儲蓄決策影響社會經濟數據,然後央行會根據需要調整利率,兩者相互影響,但總體來說央行有絕對的主動權,尤其是美聯署這種至少表面上不受政府指揮的央行。


首先,古典利率決定理論誕生在凱恩斯主義之前,也叫實際利率決定理論,該理論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這是與凱恩斯主義的利率決定不同之處。即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用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同時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兩者的函數圖像的交點決定均衡利率。


樓主可以參考胡慶康的《貨幣銀行學》,上面有說這點,古典利率理論是投資和儲蓄共同決定的均衡利率,後來凱恩斯覺得這個理論不對,認為是利率決定了貨幣需求,而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


渣渣一個

(古典經濟學模型里,有守夜人模式的政府,沒有央行,是私人銀行進行信貸活動創造貨幣。)

(在新古典的時候才有了央行和貨幣政策)

古典經濟學模型認為的是市場能夠自動達到均衡,意思就是不需要人為的干預。

引入模型

MV=PT (貨幣總量*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水平*商品交易規模)

M/P=T/V,就是說在流通速度為恆定的情況下,有實際的商品交易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再引入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脹率。在市場自動均衡的情況下,我們不會出現通脹,也就是意味著通脹率約等於0

名義利率=實際利率,但是他的變化也是約等於零

最後,在生產決定需求的大背景下,也就說生產多少消費需求也會有多少的情況下,實際利率由各個私人銀行放出的實際利率決定,也就是說理性人的投資投資成本為利率。

理性人的投資動機是追逐利潤最大化,在投資收益大於投資成本時,他就會進行投資。如果利率即投資成本高於投資收益的時候,就會退出投資,選擇變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