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

在每一種藝術形式的風潮退卻後,都會發生。

從粉絲角度來看。

脫粉無非兩個原因。

一,歌不好聽了,或是風格變了,或是作詞能力有限……等等等由他音樂引起的。

二,他交女朋友了,護短,懟粉絲……(大概就是這樣吧,沒有太關注。)等等等由他女朋友引起的。

關於他的音樂。

我覺得『『脫粉』』這個詞對獨立音樂人來說挺好笑的。

喜歡他的音樂,付費,聽歌。

不喜歡了,不聽不就完事了。你再去喜歡別的唄。

搞飯圈那一套真得挺沒勁的。

我挺喜歡他前兩專的,三專換了風格,我覺得沒有前兩專好聽,那我不聽三專不就完了。至於嗎,不聽還要說一句,陳鴻宇我為你花過錢,追過你巡迴,我那麼喜歡你,你太讓我失望了。

希望大家能明白,聽眾把自己置於聽眾的位置,好聽就消費,不好聽就不聽,國內音樂才能發展。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音樂憑人火。

關於他女朋友。

一些粉絲說什麼他女朋友作妖,表裡不一什麼什麼。我不瞭解,不發表意見。

但是真得有必要嗎那些粉絲朋友們,消消氣吧,理性一點,把時間和精力用來經營自己的生活不好嗎。

我想聊的是陳鴻宇對這件事的態度。

對於這件事後續的處理,無非也兩種。

一,借著這個機會,洗洗粉。

二,和粉絲緩解關係。

昨天晚上他把那條:『』鹹喫蘿蔔淡操心『』的微博刪了,發了一條如下的微博。

這條微博大概什麼意思呢,

委婉地與粉絲和解吧。

怎麼說呢。

說是獨立音樂人吧,看起來好像也不太獨立了。

但是仔細想想,也是意料之中。

從一開始的眾籌出專輯,包括之後眾樂紀的一些活動,都是存在著與聽眾的互動。

但也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那些粉絲聽眾,很難發展的這麼順利。

如果陳鴻宇只是作為一個獨立音樂人,我個人覺得完全可以保持一個無所謂的態度洗洗粉。

但是現在還有眾樂紀要去運營,他也必須要把眾樂紀以後的發展考慮進去,畢竟眾樂紀裏除了馬雨陽以外,其他人好像都很難挑起大梁。

最後,我想說,我說這些並不是說,陳鴻宇現在就只能靠粉絲才能繼續維持熱度。

是現在的音樂環境讓人費解。

音樂人寫出再好的音樂,音樂人不火,音樂就很難被人知道。火了,就一定會帶有粉絲效應。

這個取捨問題就要自己去衡量。

同時因為眾樂紀的存在,陳鴻宇也想憑藉自己去讓更多獨立音樂人出現在大眾視野裏,取捨就很明瞭了。

總之吧。對於喜歡的音樂,做聽眾就好。消費也是在為喜歡的音樂消費。因此而捆綁音樂人,一點兒也沒意思。


補個瓜,這首ocean和蜜非常像。

有人說說和絃像但編曲是不一樣,我這個方面不懂不好多做評論,有興趣可去網易雲聽聽看。下面很多人評論了「幸會,祝好。再見」


很多朋友不清楚這件事,瓜喫完後,我來簡單梳理下:

18年7月9號,陳叔就發過微博懟粉絲,其中有句「醒醒吧」,戳了很多粉絲的心。大概意思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偶像和粉絲、音樂人和聽眾都應該保持距離,不要想著窺探別人的生活。發這篇微博的起因好像是有些粉絲髮現了趙越(陳鴻宇女朋友)的存在,天天盯著她的微博,說了些難聽的話。那個時候知道趙越的粉絲還比較少,陳鴻宇發了這樣一條微博,讓很多不知情的粉絲傷心了,也有一些粉絲脫粉。

7月9號之後,很多粉絲慢慢知道了陳鴻宇談戀愛的事情,有些粉絲關注了趙越,對她多次公開承認與陳鴻宇戀情後仍然表示「不想公開請諒解」,以及在小號秀恩愛用大號點贊的事情表示不滿。

這期間陳鴻宇關注了趙越,發了一組照片,評論裏艾特了趙越,表示攝影是她。很多粉絲在評論裏祝福,以為這是算官宣了。

然後有粉絲指出趙越發表在公眾號的文章有抄襲(後面趙越微博表示沒抄襲,有部分引用內容未打引號),說陳鴻宇新歌編曲孫鵬但沒給他署名,編曲寫的是陳鴻宇(後眾樂紀官博澄清,是合作方疏忽,是個誤會)。

19年1月6日陳鴻宇發微博懟粉絲「鹹喫蘿蔔淡操心」,再次傷了粉絲的心。有粉絲說陳鴻宇越來越像個商人,不專心作品,護女朋友懟粉絲表示很失望。大批粉絲脫粉取關,好像掉了七萬粉。

我關注陳鴻宇的時候他只有26萬粉,現在掉了7萬粉之後還有70萬。追過兩次音樂節、兩次巡演,買過專輯和周邊,也算是個老粉了。當初一個閑散的夏日午後,落網裡無意點了一個歌單,第一首是早春的樹,第一次聽到陳鴻宇的聲音便驚艷了我,後面看到了歌詞,深深喜歡。一直到現在,早春的樹都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陳鴻宇的聲音是很動人、很有特點的,多少人被他的煙酒嗓、高高瘦瘦的清秀少年感吸引。

包括他的早期作品:霓虹深處、行歌、一如年少模樣、額爾古納都為他打上了陳鴻宇特色的標籤。

三專他想嘗試另一種風格,很多人表示不喜歡,認為三專質量下降。我也不太喜歡三專裏的大多數歌曲,更加喜歡一專、二專的歌。但我認為他不是不用心做音樂了,只是想嘗試其他的風格。作為聽眾,當然是說,你三專的歌不打動我,你以後的歌我還是會聽,如果我喜歡你的風格,自然願意為你付費,如果不能引起太多共鳴,就聽其他的歌。

感情方面,他也三旬了,成家立業交女朋友也很正常的事情。我在他7月9日第一次發微博懟粉絲之前,就已經知道了他女友的事情,可以說是比大多粉絲都早知道,也早早接受了這件事情。我記得南森初見陳鴻宇,他穿個軍綠色雨衣,微微小雨裏遺世獨立的模樣帶給我的心動。一開始也很不開心,後面覺得趙越是個挺好的女孩,有才華也挺漂亮,後面便表示祝福。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作為音樂人也好,作為偶像也好,談戀愛本無可指摘,但要麼公開承認、要麼死不承認,千萬不要承認了還表示不想公開,或者大號點贊小號讓別人順著痕跡去發現最後一臉無辜,是個人都未免會覺得惺惺作態。

大方點、磊落點,沒什麼的。

至於商業化什麼的,陳鴻宇15年就創立了眾樂紀做了老闆,他自一開始就不止是個獨立音樂人。我從來不覺得賺錢和堅守音樂理想是衝突的,我倒是一直很欣賞他的商業頭腦。

只不過,陳先生對待他的粉絲、聽眾,真的不太友好。7月9日那天的反應,我以為陳鴻宇會吸取教訓的,他們作為公眾人物,微博上的言論本就不能隨心所欲,作為眾樂紀的老闆、作為一個擁有70W粉絲的音樂人,說話、舉止都應該注意。如果覺得自己女朋友委屈,可以在微博上直接表示,以男朋友的身份澄清,讓那些惡語相向的網友注意點。而不是對著他70W粉絲,不清不楚的懟。

知道的,陳鴻宇在說那些懷有惡意的人,不知道的雲裏霧裡的粉絲,你為了女朋友,說我們「鹹喫蘿蔔淡操心」,那我關注你,作為你的粉絲,不操心你關注你幹什麼?難道只有花錢的時候才能操心你嗎?

希望陳鴻宇能吸取教訓,他單身、戀愛、結婚;音樂人、商人、老闆;民謠、獨立、製作人都可以。還是會有喜歡的人支持。

但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心裡要有數。


陳鴻宇談戀愛了,粉or脫粉? - 民謠故事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358523


獨立音樂人懟粉絲這不是第一次,李志就最喜歡狠狠地教育粉絲,他怎麼就沒大規模脫粉呢?他怎麼沒粉絲因為被懟脫粉呢?他婚都結了好多年了怎麼沒人脫粉呢?

靠作品吸來的粉絲是不會因為這種事情脫粉的。大規模脫粉只能說明他現階段的作品維持不了當前的粉絲數。那些選擇留下的粉絲,留下的原因可能多是一專二專曾經給予過感動和激勵,被三專吸引的粉絲,寥寥無幾。一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那些深夜裡的唏噓感慨,陳鴻宇給了你多少,唐映楓又給了多少,哦,對了,編曲的馬雨陽也必須擁有姓名。

想擁有聽眾不想擁有粉絲,這可有得說道了。哪家聽眾給你從一專眾籌到三專,三專還給你籌到57w(結果籌出來這麼個玩意兒,首發犴達罕通篇沒有韻,你能信?)?哪家聽眾去聽個跨年演唱會還去你「無計劃日」大賣場花錢去?哪家聽眾買你周邊?哪家聽眾給你無償做志願者做社羣管理?陳老闆難道不知道他擁有的大部分都是追星追愛豆的粉絲麼?他當然知道了,不然他為什麼搞那個大賣場,為什麼開淘寶店賣周邊。需要支持需要錢的時候怎麼不硬氣的告訴大家,我不要粉絲的錢,只請聽眾朋友們支持我,餓不死你。享受了偶像福利又不想承擔偶像義務,不被脫粉纔怪。

我脫粉快一年了,脫粉的原因很簡單,我聽他的歌頭疼。我覺得他就是把自己困在人設裏出不來了,三專裏的歌全是為了顯示他獨立高貴有見識的思想境界,弄的又難聽又拗口,故作高雅。當然了,可能三專難聽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他和唐映楓關係完蛋了吧。

最後,我覺得他脫粉的粉絲都還挺「獨立」的。


歸根結底是粉絲們對他女朋友不滿意,在他做出反應後,粉絲們對他的態度也不甚滿意,把音樂人想像的太過偶像化了,達不到內心的期望難免失望。

在幾個扒陳鴻宇黑料的粉絲帶領下,粉絲們把情緒最大程度的放大出來發泄到陳鴻宇身上,這件事情又上升到對跨年四進位的不滿,他的音樂做的不夠用心,演出過於商業化,已經完全忘了初心只想著賺錢,還有人抹黑他,說他抄襲說他睡粉,提起和編曲老師孫鵬的事情,甚至開始攻擊眾樂紀。

可是你要知道……

他曾組建了流傷樂隊,借錢去做專輯。

他曾搭車巡演,為了夢想執著而努力。

現在他也會為了一部紀錄片,寫一首完全不考慮流量的《犴達罕》。

他曾形容自己:一身瘦骨,一雙冷眼,一張快嘴,一顆熱心。

舞臺上的他抱起吉他,眯起眼睛,吟唱著:動人的永遠都是半成品和你,白衣飄飄且遺世獨立。

現實中的他是個普通人,大口吃飯,彎著腰,撇著腿坐,也很愛打趣,笑起來眯眯眼。

跟他在舞臺上也不怎麼像,少了那些深沉,多了一份讓人親近的煙火氣。

他是音樂人也是個優秀的商人,喜歡他的歌也同時欣賞他獨立的思想和能力。

你說他的專輯越來越商業化了,可是他並沒有迎合大眾而是堅持做自己。

公眾人物和私人生活矛盾但又交融,希望大家能把現實和理想拎得清。

我之前給眾樂紀做志願者的時候只是幫忙維持下秩序,沒有很累,眾樂紀的小姐姐總是跑過來低聲說你去休息,你太辛苦了,真的好謝謝你呀,會偷偷抱住你,然後跑開去忙別的事情,我真的喜歡眾樂紀裏的哥哥姐姐們,喜歡這個大家庭,他們都是很善良又很可愛的人。

有次活動中有機會提問陳鴻宇,我喊他一聲鴻宇老師,他會不好意思的捂著嘴笑出聲。

工體硬地圍爐夜盛典,隔著近三十米,陳鴻宇在離場的時候也不忘沖著我們揮揮手。

北展巡演唱到一如年少模樣的時候突然的哽咽,他能走到現在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愛護。

雖然身陷桎梏,但是我相信他終會守得雲開見日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