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兩,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片,七片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摺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一種說法是七子餅茶原先是打唐代開始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紮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另外那張分離的餅做啥用咧?是用來上稅滴。

還有另一種說法: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357,一提為7片,2.5kg,一件為42片,15kg。好計算呀


算是對傳統的繼承。

唐宋-民國時期的茶馬古道上,人們運送普洱茶都是靠人背馬馱,散茶比較蓬鬆,體積大不利於運輸。

其次便於交易;再其次便於存儲統計。

時至今日,為什麼大家還要沿用「餅沱磚」的造型,說實話上述問題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不算問題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人們後來發現普洱茶緊壓之後,更有利於儲存轉化和品質提升。


現在很多都不做357了。357是七兩,七兩在這裡有很好的寓意,代表多子多福


也有200克的


清朝實行茶引時就定的一個餅重7兩,差不多就是357克


357克是傳統的國標茶,在1735年的時候,清政府正式頒布了雲南茶法,規定當時交易的茶必須為圓餅的形狀,一餅必須重七兩,七個圓餅為一統,因為好計算,所以357克是傳統的國標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