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開拓的親歷者和踐行者。

這個問題問的是未來,但實際上國產車走向全球這件事情,是過去時和現在進行時。當下,中國品牌汽車正在全球各地開拓新戰場,未來的全球汽車市場,也必然有中國品牌的一席之地。

中國車企走出國門,始於十幾年前中國加入WTO。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開放,奇瑞、長城、吉利、力帆等國內車企們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不少早期的國產汽車出口海外。

比如非洲之前戰亂時期,除了大量使用豐田海拉克斯皮卡之外,也曾經通過各種渠道進口了中國的長城、中興皮卡。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增長乏力,加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102.4萬輛,同比下降1.6%。其中,乘用車出口72.5萬輛,同比下降4.3%;商用車出口29.9萬輛,同比增長5.7%。

這些數字背後,反映了中國的汽車企業,逐步開始追隨紡織品、家電、數碼產品的出海之路,開始了汽車這一高端製造業的全球化之路。

主要車企海外市場表現

下圖展示了各主要車企的出口汽車銷量,包含乘用車及商用車。

TOP10品牌里,上汽以35萬輛遙遙領先。不過需要說明,這個量包含了旗下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商用車的銷量。除去商用車,上汽旗下乘用車品牌名爵實際海外銷量是13.9萬輛,仍然是第一。

其餘品牌里,奇瑞、長安、長城、吉利銷量基本都是乘用車,東風、北汽、江淮、重汽則是以商用車為主。

中國汽車的海外目標市場

根據2018年乘用車銷量統計,達到30萬輛以上比較成規模的國家大約有30個,但是這些國家並非都能成為中國汽車的目標國家。

美國、日本、歐盟這類發達國家市場,准入門檻高,汽車質量監管體系非常嚴格,對於當前的中國汽車水平來說,難度還是太大了,只有少數汽車品牌敢於在這些市場試水。

目前,國內汽車的出口目的地主要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歐,以巴西、阿根廷、智利為代表的拉美,以及沙特為代表的中東,以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為代表的南亞、東南亞等等。此外,有潛力的市場還包括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等。

原本,中東地區的伊朗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巔峰時期銷量規模近200萬。奇瑞汽車曾經在伊朗年銷數萬台,利潤非常可觀。可惜,後來涉及美國制裁和外匯管制,屬於極高風險的市場,汽車生意也沒法再做了。

總體來講,現階段中國汽車的海外市場,以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為主。

海外市場的挑戰

海外市場情況複雜,各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環境、經濟與法規政策、消費偏好等等。

想做好海外市場,面臨的挑戰是非常複雜多樣的。根據我的經驗,中國品牌汽車在海外面臨的困難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准入門檻

不同國家對於汽車進口有著不同的門檻。有的國家對進口車徵收極高的關稅,要想在這些市場經營,必須在當地投資建廠,甚至對於車輛零部件本地化率也有要求。這一類市場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等。而另外一些國家如海灣諸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則徵收較低的關稅,對進口車比較友好。

2.法規認證要求

進入海外市場,必須遵守所在國家的汽車認證體系。目前大部分國家適用歐洲經濟委員會ECE法規體系,海灣國家適用海合會GCC認證。

部分國家汽車法規,對於車輛安全性方面也有特殊要求,比如強制要求配備ESC(電子穩定系統),E-call(緊急救援呼叫),日間行車燈等。

為了滿足海外各國的法規要求,會產生額外的開發認證工作以及特殊零部件成本,對於車輛的成本和開發周期均有影響。

3.競爭環境

歐美日韓等汽車強國的品牌,在很多第三世界國家耕耘多年,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口碑積累已久。

在某些國家,有些強勢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能夠高達30%以上,甚至超過50%。例如印度市場上,鈴木在當地的公司馬魯帝鈴木,銷量竟能夠佔印度市場的60%!

這些長期積累的品牌,不僅在當地建立了極高的品牌和口碑壁壘,也建立了龐大的銷售服務網路。很多國家的偏遠小鎮,都可能會有豐田、現代的經銷商、維修站。

這些體系的背後,是與汽車品牌深深捆綁的當地利益集團,它們的背後一般都有當地的政治、商業強人的身影,建立這一切絕非一日之功。

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一個完全沒聽說過的中國品牌,如何建立自己的營銷和服務體系,這對於我們的產品、營銷、渠道擴展、售後等等各個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印度銷量TOP10,有8個是鈴木

4.適應性要求

進軍海外市場,必須考慮當地的氣候、地理、道路交通條件。那些地方很多情況與國內是完全不同的,汽車的配置也必須做出相應的適應性調整。

俄羅斯漫長寒冷的冬季,低溫可達零下30度。這裡的車輛無論高檔抵擋,都需要裝備座椅加熱、風擋加熱等必備的加熱配置。這些裝置不僅是實用,有時候甚至能救命。

寒帶的冬季多雪,道路上會噴洒大量的融雪劑。為車輛配置發動機護板,並在底部進行強化防腐蝕處理,避免融雪劑腐蝕。

俄羅斯、非洲那種地廣人稀的地區,在輪胎被扎後,可能需要依靠備胎行駛上百公里,全尺寸備胎是十分必要的。

中東等熱帶地區,溫度太高,全車需要配隔熱玻璃,空調的製冷能力,也需要根據工況做特殊的標定,有時需要更換更大的壓縮機。

南美山地國家如厄瓜多、委內瑞拉等,道路坡度很大,對爬坡性能要求高,車輛的變速器,輪胎等均需要做針對性的開發。

以上這些適應性的開發,均會造成不少的成本增加,但為了進入當地市場,這些困難又是必須要克服的。在品牌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產品本身必須有更強的說服力。

中國汽車的優勢和機遇

儘管海外汽車市場存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但這些無法阻止中國汽車人出海尋找新機會。

得益於國內長達近20年的汽車牛市,頭部自主品牌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邊積累資金,一邊投入研發提高產品技術,如今的國產汽車產品力已遠非20年前可比。

大多數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產品更新換代十分緩慢,新技術的應用也不積極,車型老舊不堪,配置水平低下,完全無法與當前國內激烈的的競爭相比。

很多市場上暢銷的產品,類似於中國市場十幾年前流行的夏利、QQ等低端入門車,並且價格也不算很低。

印度市場的豐田Etios CROSS

以一線中國品牌目前的產品,無論是外形、內飾、科技配置、動力總成都可以碾壓這些車,加上合適的定價,完全有能力與世界一流品牌一戰。

吉利繽越的馬來西亞版本——寶騰X50

尤其是中控大屏、車載互聯、全液晶儀錶、語音識別、ADAS等科技配置,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都是稀罕物,幾乎所有的主流價位車都沒有裝備。但國內,這類配置在同級別車上早就武裝到牙齒了。

國內頭部車企在與合資車企多年激烈PK中,逐漸打磨出來的快速市場反應能力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大部分頭部車企都能夠在產品出現某些短板時,快速對產品進行迭代推出改款升級版本,一年小改款,二年中期改款也不鮮見,這種效率在變化緩慢的海外市場可謂是降維打擊了。

營銷方面,得益於近幾年國內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大車企的營銷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傳統的電視廣告、平面廣告之外,發展出多種社交媒體營銷手段。而這些手段在海外同樣適用,自媒體、網紅直播等等,海外人民同樣也是喜聞樂見的。

綜上,國內的汽車只要價格合適,產品力夠強,進入這些市場無疑還是存在很大的機遇的。

主要中國車企的海外布局

近一兩年,部分中國品牌依靠集中火力進攻重點市場的方式,成功的在一些國家站住了腳步,最典型的例子有長安在沙特市場,吉利在白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市場,上汽名爵在泰國、印度等市場。

長安2018年下半年才進入沙特市場,連續投放了逸動、悅翔V7、CS35、CS75、CS95等多款產品。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從邊緣品牌擠進了TOP10品牌之列,銷量達到8600多輛,超過雷克薩斯位列第9,並且仍然在不斷增長中。

吉利汽車依託白俄羅斯工廠,成功在東歐市場打開局面,躋身白俄TOP3品牌。並且該工廠生產的車輛還銷往俄羅斯,在俄羅斯市場也有一席之地。

此外吉利汽車還依靠馬來西亞寶騰,在馬來西亞市場投放了多款產品,成為海外的另一個銷量支柱。

長城汽車在俄羅斯投資的圖拉工廠,於2019年6月初正式竣工,同時工廠第一款車型哈弗F7也正式下線,並在海外上市。

上汽名爵在印度、泰國、中東均有多款產品熱銷。尤其是印度市場投放的名爵Hector,很短時間就成為市場上爆款車型。

除了名爵品牌,上汽集團旗下的五菱神車,也把工廠開到了海外。2017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建成投產,總投資達7億美元,是目前印尼最大的中資整車製造企業。

結語

在海外市場,我們中國品牌汽車屬於後來者,能做的只有堅持不懈的發展,依靠產品和服務,樹立品牌口碑,慢慢改變消費者的印象。

我相信,經過5-10年的努力,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認識到Made in China不僅僅是衣服、玩具、家電、手機,中國也能製造出品質優秀的汽車。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是我們這代汽車人的使命。


先說結論:必須要走向全球,而且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還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一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規模逐年攀升,甩掉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那時候國產、合資、進口全面開花,你吃肉我喝湯,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國內市場一片生機盎然,即使自主品牌銷量不行合資品牌依然是現金奶牛躺著就可以賺錢,為何要費時費力搞出口呢?

但是從2019年開始汽車市場每況愈下,市場開始往兩極分化、優勝劣汰方向發展,產品不行就要被市場淘汰,暴風雪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波及到豪華、合資、自主等品牌,合資品牌降維打擊國產品牌,A級車售價降至10萬元以下,國產品牌向上發展腹背受敵。

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趨於存量,國內的市場規模肯定支撐不了這麼多汽車廠的產能,國家的刺激政策只是能緩解一時,如何消化這些產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1.慘遭被淘汰兼并

每家企業在汽車發展的大浪淘沙中都不想被淘汰,在潮水退之前都在勒緊褲腰帶想辦法自保,所採取的措施和表現各不相同,但是潮水退的時候才能看出誰在裸泳,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還要看歷史的進程,相當一部分汽車品牌要被淘汰出局,力帆、夏利、銀翔、君馬等都已經out!

2.出海謀發展

目前中國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都很難「橫著走」,在國外無國家層面的支持需要直面世界其他汽車品牌的競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汽車出口避免步入低價劣質的怪圈,摩托車出口就是前車之鑒:

東南亞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汽車仍然是稀缺產品,摩托車仍然是當地的主流交通工具,日本摩托車企業在此深耕多年,質量品質口碑非常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貴。中國摩托車進入當地市場後,憑藉低廉的價格迅速佔領當地市場,一度佔領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用戶購買後問題頻發用戶口碑暴跌,不久之後就再也沒人願意購買中國產的摩托車。日本摩托車又重新佔領市場,中國摩托車企業怎麼吃進去的又怎麼吐出來。價格僅僅是門檻,質量口碑是成功的關鍵。

往國外出口汽車這件事上,中國各家汽車廠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走的路徑都不太一樣:

1.使用自家品牌

目前大部分國產品牌都是走的這條道路,好處當然是打響自家品牌汽車的知名度,國內和國外在同一條戰線上,基於國內上市的車型然後在國際化的過程中根據當地法規、環境、語言、用戶習慣做一些適配性的開發,來滿足當前的用戶需求。

2.借用合作國外品牌

藉助於國外品牌的本身固有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可以迅速幫助一款車打開當地市場,如曾經別克凱越就曾經是韓國大宇的Lacetti車系。它是一輛全球戰略車型,在不同國家懸掛著不同品牌,它懸掛過雪佛蘭、霍頓、Ravon這些品牌,在中國則懸掛別克品牌。

國民神車五菱也是採用類似的策略,在汽車出口這塊與股東方通用雪合作(通用為五菱股東之一),在印度出售的五菱汽車掛雪佛蘭車標,掛上雪佛蘭商標看起來毫無違和感,印度市場售賣的Enjoy和Optra都是五菱的產品!

3.使用收購後的當地品牌

當地市場的消費者還是對當地品牌有較深的感情,尤其是這個品牌在當地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更好了,與其重新打造宣傳新品牌不如直接使用收購的品牌(當地品牌汽車LOGO+國產汽車),既省了一筆開銷又可以迅速在當地打開市場,這樣一種新的模式目前在吉利身上得到實施:

在吉利收購寶騰汽車之前,國內應該很少聽說這個品牌,但是一說到路特斯跑車,大家應該比較熟悉,而路特斯跑車就屬於寶騰汽車旗下,寶騰在東南亞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吉利已經將自家的產品博越導入到寶騰汽車,藉助於寶騰汽車的知名度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目前寶騰汽車已經扭虧為盈,市場佔有率升至第二位。

以上為國產車走向全球化的幾種方式,好的產品才能贏得國內外用戶的喜愛,如何提高國產車的產品力呢?

1.本國核心零部件支撐

翻開各國汽車產業發展歷史,每個國家成功的汽車產業背後都有本國核心零部件支撐,如德國有博世、馬勒、采埃孚、大陸等,日本有電裝、愛信、捷太格特等,美國有德爾福、天合等,法國有法雷奧、佛吉亞等,韓國有萬都、摩比斯、威亞等,而且日本、韓國的零部件企業和汽車廠商高度聯合,如日本豐田就持有電裝、愛信、捷太格特股份,韓國的現代就持有摩比斯、威亞股份,相同等級的條件下優先選用自家的零部件產品,有了這些零部件企業可以保證自家整車的核心零部件的供應,不會受制於人。在我身邊就發生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某一國產品牌一上市就熱銷,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就包括日本某一款暢銷車,但是由於動力總成某部分零部件受制於日本供應商的「產能」,產能遲遲無法提升,最後市場拱手讓人。

分析前100強汽車零部件:主要為德、日、美國企業且排名靠前,榜單共有11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選,分別是濰柴集團、華域汽車、海納川、均勝電子、寧德時代、中航汽車、廣汽零部件、玉柴集團、中策橡膠、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團,這些汽車零部件企業普遍排名不靠前,且產品大部分都不是核心零部件,中國汽車產業需要在動力總成、底盤電控、自動駕駛等領域深耕。

2.較強的整車集成能力

這裡所說的整車集成能力不是拿供應商現有的產品安裝到自己開發的車上,也不是簡單核對電控系統的信號交互,而是要根據自己設計的汽車要求讓供應商進行開發,很多時候主機廠要帶領供應商開發一個新的汽車零部件(硬體)或電控系統(軟體),實現從零到1的突破,這樣才有獨一無二的市場競爭力,這才是主機廠的核心競爭力。如路虎的全地形反饋系統(ATS),它是根據不同的道路(雪地/泥地/沙地/普通)特點調整動力系統動力輸出和分配,改變制動過程中制動力等,讓新手也可以像老司機一樣駕馭路虎,這個就是路虎自主設計主導開發,博世等供應商協助開發,並首先在路虎上量產應用,這項配置一直是路虎的亮點明星配置,之後這項技術才逐漸應用到賓士、福特、長城、比亞迪等。

這個首先要對主機廠要求就比較高,主機廠首先對這個零部件整體認知能力就比零部件企業要高,對如何高效實現整車控制效果有清晰的認知,甚至邏輯演算法、代碼實現這塊比供應商都強,更多的時候供應商只是提供電控硬體和非核心層如底層軟體。而目前現實的情況就是大部分汽車廠商團隊比較年輕,沒有這部分能力,零部件基本都是選用供應商現有的產品,產品的性能依賴其原有的表現。

除了上面所說的汽車廠商要有主導開發設計的能力之外,供應商的配合也很重要,一個產品的開發往往至少要花費2-3年的時間,如果汽車廠商給的開發費太少或者後期產品上市後的量不多的話,很難調動供應商陪你一起開發,這個時候如果是自己集團旗下的零部件廠商,資源協調支持力度可能就不一樣,所以培養自家體系內的供應商水平很關鍵。

結束語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合資汽車幾十年的反哺都沒有真正扶植出一個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中國汽車就像襁褓之中的嬰兒永遠長不大,與其溺愛不如放手闖蕩,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能很快的讓其成長。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支持下這是國產品牌成功走向全球化的好機會,但同時也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為國產汽車企業出海賦能。


謝邀,

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縮量市場(從2016年的將近3000萬輛縮量到2019年的2500多萬輛,直接被幹掉400萬輛,而2019年地球上只有中美日印四個國家年銷量能超過400萬輛),車企紛紛尋求海外機會,積極進行全球化布局,如

1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 廠,並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和泰國的工廠;2019年長城成為俄羅斯銷量最好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奇瑞為在俄羅斯銷量第二,第三的中國品牌。

長城汽車擁有 20 年出口歷史。長城汽車在 1998 年便實現了出口,主要出口的產品涵蓋 SUV 及皮 卡,2019年出口65000多輛,同比增幅 125.38%。在海外擁有了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南非 3 個子公 司(獨立運營哈弗品牌)及 460 多家銷售服務網點,覆蓋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中南美洲、南 亞、中東、非洲等國家與地區。

2吉利汽車通過併購整合沃爾沃、寶騰等進行全球化; 收購英國超跑LOTUS,收購英國錳銅汽車,成為賓士第一大股東,收購賓士Smart.

吉利已在英國,瑞典,比利時,白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建立了動力總成和汽車生產工廠,銷售網路覆蓋全球4,000家商店,以及五個主要研發中心,擁有超過20,000名研究人員。

3上汽集團 2019 年出口和海外銷量達到 35 萬輛,創下新高,MG 品牌在海外表現亮眼,成為中國出口汽車量第一的車企集團。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SGMW)於2015年8月開始在印尼建設海外工廠。通過這樣做,該公司為自己開設了一家分店,並為該地區的16家相關公司提供了幫助。

2019 年,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 35 萬輛,同比增長 26%,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 量的 33%。目前,上汽集團擁有包括英國、澳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智利等 7 個「萬輛級」的 海外市場,其中印度市場僅用 4 個月就突破萬輛銷售大關。

4奇瑞出口汽車9.6萬輛,連續17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奇瑞海外銷量超過150萬輛,差不多每8個奇瑞車主,就有1.5個是老外!

奇瑞在過去17年中已向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150萬輛汽車,其中46個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BRI)的參與國。


我覺得不是可能,而是必須走向全球。

中國汽車企業,走過三個階段,重拾記憶碎片,我開始總結一下,

第一階段,2000年前後的草台班子時期,那個時候,中國企業要麼忙著代工要麼忙著談項目成立合資代工,民營企業家還在拆賓士,造吉利1號,而我第一本汽車雜誌也就是2002年買的。

第二個階段是2010年前後,代工水平達到巔峰,各類製造人才層出不窮,自主品牌還是初出茅廬,憑藉著中國品牌性價比的巨大優勢的情況,解決了人民的代步車工具車問題,質量性能那是笑話,三大件能不出問題,小問題都不叫問題,研發體系剛剛搭建,開始摸索著尋求國際設計公司或者諮詢公司一起協助開發一些小車,開發能力很弱,能基於日韓系成熟車型,做逆向底盤開發,發動機開始逐步有自己製造能力,發動機的性能只能說買菜沒問題,變速箱只能用MT,然後買點愛信現代的AT充充數,大部分車型都是避開合資車的鋒芒,做10萬以內的小市場。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了,從發動機單元,變速箱單元,一個一個攻堅,基本研發製造出可以比肩合資發動機的動力單元,雖然綜合性能整體還是落後,但是開始敢自信的拿外資發動機最為對標寫在宣傳材料上,DCT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研發設計製造,雖然這些核心零部件不是100%自己研發,但是這個全球研發全球共享的時代,追求100%的自研是沒有意義的,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之後,有了CMA整車平台架構,也推出全新領克的品牌,產品力也是有口皆碑,長城在推出第三代H6的時候也宣布了自己第一個整車平台。整車平台算是一個汽車企業的里程碑事件,說明整個整車開發流程已經走通,H6我還沒有試駕,但是看很多媒體的感受基本上守擂無壓力,可以上沖了CRV等合資車型。這些產品在各自的價格區間去抗衡同價位的外資SUV是沒有問題的,在明顯性價比的優勢下,提供了相近或者更強的性能,所以2020年的中國汽車開始顯露鋒芒。

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合資這種特殊國情的合作關係,政府會承受的國際壓力會越來越大,外資股比慢慢放開也是既定的路線,外資也有機會降低成本向下打國產車的基本盤,所以對於國產車來說,只能出海,才有出路。

所以這個題目不是問題,而是任務,也是這輩汽車人該完成的任務,下個十年就是憨實國內基本盤,開拓海外盤的十年。


以下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先生回答:

首先肯定地回答:國產車未來一定會走向全球。

為什麼?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得到了全面發展,汽車產銷連續11年蟬聯全球冠軍。中國品牌汽車快速成長,整車研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系列,中國品牌汽車在乘用車市場穩固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在SUV、MPV車型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也率先發展。加上我國汽車產業鏈日趨完善,也為中國品牌推進海外事業、全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中國汽車走向全球是有基礎、有空間、有機會的。

首先,差異化發展加快了中國品牌汽車發展和成長。

中國品牌汽車立足於中低端市場、定位準確,紮實打造區間競爭力,完善技術研發體系,提升產品品質,把握競爭優勢向上發展。通過不懈努力,中國品牌汽車不斷實現突破,部分產品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技術水準。同時,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與外資品牌水平相當,某些領域還處領先地位;率先通過技術創新加快智能網聯化進程也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優勢。

其次,中國品牌向上發展的機會大於挑戰。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場,中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強大的剛性需求給中國品牌汽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給了中國品牌汽車提升產品競爭力走向全球的時空機會。加上「新四化」趨勢下國家寬鬆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也給中國品牌汽車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持續成長的機會。

更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發展良好,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品牌汽車。應該說,他們都有可能走向全球。如:戰略布局全面、初具全球化模樣的吉利汽車;專註特色、自強不息、穩紮穩打布局海外的長城汽車;掌握電池核心技術、以新能源優勢立足行業,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的比亞迪;擁有國家高端品牌,依託共和國長子優勢崛起的一汽紅旗;高端自主起步、穩健發展的廣汽傳祺;立足研發、深耕技術打造品牌的長安汽車;消化引進技術,創新自主品牌的上汽榮威;多年深耕自主、積累豐富海外經驗的奇瑞汽車等等。

最根本的是要做全球化企業,構建全球產業鏈、打造全球化品牌。而哪個國產車能走向全球還是要由市場來選擇。

我們已經擁有了吉利、長城們等優秀的中國品牌汽車企業,他們正在或準備實施著全球化戰略。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出現全球化企業,中國品牌汽車也一定會走向全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