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梁山軍很少有組織地針對平民進行屠戮(李逵這個魔頭倒是好殺人,但他自己其實談不上有組織),大軍開拔,往往能做到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唯獨攻打大名府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一則是裡應外合用計,城裡潛伏了大量梁山的細作(為歷次裡應外合潛伏人員數量之最),二則是正值元宵節燈會,大名府人口本就繁多,街上行人也格外密集。因此我認為可以說梁山軍是反政府武裝,但說他們是恐怖組織,有點過了。

所謂梁山好漢,其實來源成分複雜,不同的出身和經歷帶給了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性格,我們評價的時候也不能一概而論。

朝廷降將出身(也包括花榮、楊志、孫立、歐鵬)的頭領,往往個人素質較高(董平除外),建功立業的想法比較牢固,拿的出手的功勞普遍較多,官場上那一套想來也比較熟絡。但他們在商議大事時往往又集體失聲,一個個宛如機器人,給人以專職打手的感覺,似乎與宋代重文輕武、武將難以進入核心決策圈有關。

地方豪強富戶出身的頭領,其實素質也不差,盧俊義、李應、穆弘、李俊等在山上也都是難得的人才,柴大官人沒事做個間諜也是輕車熟路一般,他們排名也都不低,但其實在我印象中這些人也很少發表意見。

官二代富二代出身的孔明、孔亮、施恩等人,往往都是繡花枕頭,沒什麼存在感。

草莽出身的人可以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有些本領跑過江湖的,如魯智深、石秀、劉唐、李逵、三阮、張橫、鮑旭、孫二娘等人,通常有犯罪前科,做事一般就只認拳頭,殺人惹禍這種事做的也比較多;另一部分是沒什麼本領或不怎麼跑江湖的,如宋萬杜遷、王定六這些,打又打不過別人,講道理又沒什麼可說的,給人一種很憋屈的感覺。

基層公務員和底層知識分子出身的頭領,比如宋江、吳用、朱仝、戴宗等人,相對就穩重得多,看人准,手段高,由於長期在基層,非常了解如何和平民百姓閑散人員相處,深得眾人擁戴。多一句嘴,武松雖然也做過公務員,但是吧,他變得深沉穩重那得是在飛雲浦和鴛鴦樓之後了,之前他還有些輕狂,那之後就算是徹底黑化了,所以也可以不把他歸結在小公務員這個群體里。

再加上一些技術性人員(安道全、皇甫端、蔣敬、金大堅、蕭讓等),負責各種文職和後勤工作,一不發言,二不上陣,連人都沒殺過,甚至可以說全無匪氣。


水滸要表達的思想:亂自上作,開篇洪太尉誤走妖魔,看似統治者是無心之失,實則其顢頇無能是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虎兕出於柙,誰之過?揪住強盜本身評論不是小說的目的


噁心


一個比一個悲催,不是被官府逼就是被土匪逼,整部小說里,生活幸福的就沒有,攤上事基本就完蛋,一些龍套也是如此,董超學霸陸謙飛雲浦死的何嘗不是被逼,安道全的情人,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張順給殺了,找誰說理。以前看著熱血沸騰,現在看著就是吃人,好人不得好活,惡人不得好死,壓抑到不行。


或許他們是為了這樣那樣對朝廷的不滿 對封建黑暗壓迫的反抗 或許有的人是單純的不滿 但有很多人是為了招安 當婊子還想立牌坊吧 很多所謂的好漢草菅人命 到了最後反抗反抗還是為了招安

他們吃肉喝酒 行俠仗義 劫貧濟富你看看他們像不像現在的精神小伙 從某種角度來看 他們是一樣的

我佩服他們的勇氣 但這不阻礙我覺得他們噁心

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李應:文武雙全,忠義無對


他們大部分都喜歡過正常人的日子,但客觀環境恰好相反。


好漢很多,其中一個好漢跟另一個好漢區別很大。建議不要用全稱,直接點好漢名字談論。比如,怎麼看待林沖?


讀完水滸,大病了一場


成分複雜,不過主體是一群土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