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不解而已,為什麼會有很多說他不會講故事。。


第五代剛剛出來時是故意反故事的反情節的,為什麼呢?因為要創新,和以前的別人的不一樣。而在過去盛行的恰恰就是政治色彩濃厚的情節劇(以謝晉為代表),所以會故意不去敘事。同時又如編劇蘆葦所言,缺乏相應的課程訓練,基礎不好。所以第五代依賴當時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像莫言余華蘇童等作家。

這其中又以張藝謀為代表,國師呢所精通的是美學技巧 視聽語言,編故事玩哲學思考他真不擅長。所以他和當時的文學作家保持密切聯繫,一遇到好作品就買過來,修修改改就開拍。而凱歌導演呢雖然從不承認自己講故事不行,但從無極等一些電影也可以看出來其作品的敘事短板,他大概是中國最愛思考的導演,作品思辨性極強,所以他不那麼依賴文學改編,即便是改編,也會大大擴充,注入大量自己的思考。像孩子王的改編,命若琴弦的改編霸王別姬的改編等,他往往向這些文學作品注入詩一般的氣質,提升了作品的格局。

只不過,中國發展太快,變化太大。80年代的電影廠體制最適合這些反故事注重探索的導演。當商業化大潮來臨,電影要面向市場,而市場最喜歡的就是講個好故事的電影第五代突然被要求做出改變,他們自然會尷尬,講故事也不是那麼容易練出來的,所以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第五代導演輝煌的80年代已過去,我們不要嘲諷甚至痛罵如今的第五代,他們也有自己的心酸與無奈。一個導演的悲哀在於人們總以最近一部作品的標準看待這個人,而故意忽視他們的輝煌與成就。


是的,不會。

蘆葦講的,不是我。

我們看《黃土地》、《紅高粱》, 就屬於風格化的,非敘事的。張藝謀說《紅高粱》這個故事,到最後兩張皮還是貼不到一塊 兒去。但是它拍得非常風格化,很好看。 ——蘆葦

蘆葦何許人也?《霸王別姬》的編劇,和陳凱歌一起拍出了中國影史的最高峰——後人逾越不過去的經典。

所以他的話,應該有點分量吧。

當然再權威的人,說的話沒有證據也應該去魅。

以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例,我會具體分析為什麼,江湖有傳言張導不會講故事。

一個故事,說的再跌宕起伏,再天衣無縫,得圍繞著「主題」服務。

劇本尤甚。

一個主旨不明的電影,即使講得天花亂墜,最後也成不了氣候,而且只會感覺影片處處有尿點,整個影片的「散」的。

主旨往往只有一句話,簡單凝練。是影片的精華。

黑澤明的《七武士》——動蕩年代武士最後的堅守【有人物有動作有創作者傾向】

DC電影《小丑》——社會結構下好人黑化【有人物有動作有創作者傾向】

今年奧斯卡得主《寄生蟲》——貧富兩極的階級差距難以逾越【有人物有動作有創作者傾向】

主旨是非常簡明的。可是就算是最簡單的主題,也需要故事情節來豐滿它,讓觀眾不斷在120分鐘之內信服這個主題。

而完善主題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塑造人物,尤其是主角

我們可能看了百八十遍的西遊記,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大鬧天空的孫大聖,嘮嘮叨叨的唐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死得最慘的白骨精。

《霸王別姬》多經典,可能最後記得只有「不瘋魔不成活」的哥哥。

影片不同於小說,在白花花的銀幕上淡進淡出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角色,相較於文字,視覺衝擊力更大,也更容易讓觀眾帶入情感。

所以主角身上擔負著電影主題的任務,主角是影片的「題眼」。所有的配角圍繞著主角打轉,主角不斷推進著主旨。

所以可以記住如下公式:

主角=主旨 主角成長=影片情節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紅高粱》。

就會發現《紅高粱》的故事情節其實很多很多。

奶奶被賣給燒酒的—奶奶被爺爺顛轎,兩人看對眼—爺爺奶奶在高粱地野合—奶奶丈夫被殺,成了寡婦—奶奶被擄走,爺爺去出氣—釀高粱酒—羅漢大哥出走

再一轉!

電影后半部分從秦川風情直接變成了抗日戰爭。

故事畫風轉換之快,讓人措手不及。總讓人感覺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應該放在一個故事裡頭講嗎?

電影雖想表達時代的跨越,但是前期鋪墊的並不夠。《霸王別姬》故事情節也歷經改革前和改革後的幾十餘年的時間跨度。

它怎麼表現的呢?首先安排了大清餘孽張公公這具有時代感角色,而後又從側面拍到了梨園戲班的頹敗,時代的飛速發展許是讓舊時代聽戲這一消遣娛樂沒落了。

但是就《紅高粱》而言,故事斷層明顯,前期爺爺奶奶相遇的筆墨著筆太多,以至於後期想體現奶奶深明大義,爺爺捨命抗日的情節過於突兀。

整個故事情節繁多且散,甚至主旨難以用一句話概括。

所以說

張導不會講故事

以上


大學影視文學老師,兼職是編劇,撰稿人

跟影視導演圈和當代文學圈多有交集

他課上提過這個問題,大意是,張藝謀攝影出身,視覺形式能拍得你看得起生理反應的那種,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那種……

但是脫離了余華蘇童莫言等人,自己單幹的話,也就剩視覺效果了……


太注意畫面細節的人,通常會忘了怎麼講故事。


說這話的人一般都是不看電影看評論的。

但凡坐下來把張藝謀的電影補一補的,也不會再說這話了,因為說出來會顯得自己特別無知。


因為中國第五代之初以不講(具體的)故事為榮,或者說以不好好講故事、不以故事為特點為榮。這已經是他們的習慣了。

原因: 都是戈達爾造的孽,法國新浪潮的餘波罷了。


張藝謀怎麼不會講故事了,講故事不是為了讓嬰兒聽懂的,視聽,節奏所構成的電影,他都是具備敘事性的


謝邀

為什麼說為什麼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

張藝謀也許對色彩的理解會更深刻,運用更到位,但是不是說他的電影就只有色彩啊。導演之所以成為導演,一定是因為他會講故事,只不過風格不同,水平高低罷了。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為什麼說為什麼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


我覺得張藝謀是會「講故事」的

就《影》來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讀過的都知道什麼樣(當然不反對覺得好的)但老謀子能給改成《影》那樣的劇情,挺成功的。

但要問老謀子「講故事」優不優秀,這點。我投不優秀一票。


張藝謀不需要會講故事,為啥呢?因為一個導演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時,他的劇本從何而來呢?對,是從編劇那裡拿來的劇本,導演只要看這個劇本值不值得去拍,可以和編劇去商量故事情節,也可以說是導演拍片是要怎樣用畫面、色彩、道具、人物等等來展現出故事的完整性和藝術性,一部好影片需要有好的劇本,也需要有好的導演去通過拍攝來把控細節,把最好的畫面和想要表達的主題展現出來就行了。所以張藝謀不需要會講故事,他只需要把控這部影片的意境就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