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自己是個憑興趣做事的人,對感興趣的事幾天幾夜不覺得疲勞,對無趣之事一會就感覺精疲力盡,人總是懶洋洋的,提不起勁。工作後也是如此,缺乏動力激情,然後半年時間持續,每周認真鍛煉三天,無氧1小時,有氧40分鐘,11點前入睡,無抽煙喝酒,鍛煉後冷熱水交替洗澡(恢復肌疲勞,降低血凝度),晚上泡腳30分鐘,每天吃堅果、牛奶、蘋果,剋制油炸和高糖。只有感覺肌肉緊實,力量變大,疲勞狀態沒變。遇到感興趣的事才會不覺得疲勞充滿精力。

通過我的觀察,有些人看上去身體十分不佳,指標不好,抽煙喝酒,但嗓門大,精力充沛,中氣足。我假設以上情況為實,是不是存在當一個人持續保持一種狀態,對自己身體索求這種要求,身體就能持續的變的滿足你的想法而改變。鍛煉和生活、飲食只是一種補充和基礎,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需要時刻保持提醒,從而改變身體內部運行,達到狀態的改變?我希望自己每天充滿活力。


精神就是力量!


會的。當境遇不順,身體也來火上澆油,那時候真是有叫天天不應的趕腳!要保持好心態好心情是人生必備良藥。


當然會了。了解一下「七情內傷。」如果還不明白,諮詢一下中醫。


謝邀。

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身體的狀態。


思路決定出路。有想改變的想法,是肌體配合提升的前提。當然,肌體提高耐受也會對思維意識的改變或進步提供養分和契機。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人每周二次7公里長跑,連續5年。每次跑完,顯然他會感覺疲憊不堪。但是,疲憊的程度和恢復時間的長短是可以有些變化的。而這些變化可以是反覆實踐產生的思維狀態的改變帶來的動因。在疲憊不堪的狀態下,疲累的他會想著:今天工作學習太累了,我要麽跑個3公里算了。可是,他後來還是在堅持跑了7公里。連續堅持幾次,發現跑完後變得並不如想像中這般疲累,恢復時間也變得相應稍稍縮短。⊙?⊙!堅持的實踐讓他明白:跑步,是最後幾圈才起了良效。跑步的進步,恰恰就在於最難受的最後幾圈。好!這樣的思維形成之後,最後幾圈就成了每次長跑的必備,顯然微調也是需要的(比如跑速上的調整),同時讓恢復期更縮短,讓疲累感更減少。建立一個相對可調的良性循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