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看到許多評論說孔子在孔子的時代還不是聖人,這個是值得商榷的。

孔子的學術地位早在他生前就已經很高了,在戰國更是毫無疑義的第一流。而眾位說的後世的拔高,更多的是指政治地位。

  1. 有大量材料證明孔子生前已經很有名,一部分被崇敬,另一部分被誤解。這裡為了保證可靠性,我先用《論語》來論證。(當然《論語》也可能有誇大處,但是我們也沒有更好的一手材料了。)

《論語 子罕》: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所以楚國或者吳國(有可能是吳國的伯嚭)的上層對孔子很讚賞。

《論語 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所以魯國民間有對孔子很瞭解的人。

《論語 微子》: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論語 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所以孔子在楚國隱士羣中很聞名,其中還有對孔子有主動興趣的。

《論語 八佾》: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所以衛國人對孔子的名聲有所耳聞,但是可能不是特別瞭解,見了之後才大為讚歎。

再提出個相對可靠性差一些的證據:

《史記 孔子世家》: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

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子西基本上認為孔子的學生能組成一個大國的政治骨架了,甚至有以大夫之封推翻楚國的可能性。

2. 對孔子的地位有質疑的也有:

《論語 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這兩件事,一個是魯國叔孫武叔,一個是陳國陳子禽,都認為子貢勝過孔子,然後被子貢教育了一下。這裡能看出:第一孔子的地位也不是沒人質疑,第二孔子去世後的地位提升,他的弟子尤其是子貢(當然還有宰予,這裡不引了)宣傳了很多。另外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成就較高的,比如魏文侯的顧問子夏,魯國大夫季氏的宰冉有和子路,大商人和外交家子貢,外交家公西華等等。(事在《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不具引了)

3、更不用說後來墨子、莊子等人在作品中把孔子當箭靶用,可見整個戰國時代,孔子的獨特重要性已經明白無疑了。他是無論哪一個思想家都必須認真對待,無法忽視的一座高峯,不論你是儒家還是別的學派。

漢代之後孔子的政治地位逐漸提升,是從獨尊儒術開始的。孔子的爵位從褒成宣尼公一路升到大成至聖文宣王(話說西夏還封了個皇帝),這是尊崇儒學的標誌,是一種政治態度的體現。而在學術方面與戰國時代不同的是,幾乎所有思想家都不再挑戰孔子,而是轉為爭奪他的代言權。每個時代的大思想家,包括鄭玄(漢)、孔穎達(唐)、朱熹(宋)、王陽明(明)、戴望(清)、康有為(清末)都認為自己得到了孔子的真意。當然近代孔子被踹飛了一段時間,但是近幾十年他在中國社會的地位又回升了。

最後我再實名反對一下認為孔子全知全能的說法。儒家的聖人是所謂「人倫之至也」,也就是道德上完美的人。孔子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也在人生修養和哲學思想。這也許能推廣到政治層面,因為道德是政治的基準之一(也只是之一)。但是孔子不是全能的,尤其不是上帝的角色。這也是我要強調的,儒家不是也不可能成為宗教的原因:不知為不知而已。

同時孔子也不是超人,甚至不是完人。他不是種田專家,也不是種菜專家,甚至不是軍事專家。這三點都在論語裏出自孔子本人之口,後人就沒必要曲意回護了。孔子從來也不認為他的職責是教會每個人每件事,他只教你做人和從政兩件事而已。他的思想不怎麼涉及科學,但是與之並行不悖。同時我們後人也不能指望什麼事都靠信仰孔子包打天下。孔子要是萬能的,養我們這些寄生蟲來白活一輩子嗎?他把他的領悟告訴我們,已經做出了超越他自己的貢獻,我們更有義務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最後我纔好回答問題。為什麼孔子能成為那個年代的聖人?

這個問題和「孔子為什麼會成為兩年多年來的聖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就只回答題主的「那個年代為什麼會是聖人」的問題。篇幅有限,我只說我覺得最重要的吧。

人類適應社會就很不容易了。在孔子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適應已經禮壞樂崩的社會,視野侷限在一個國家,一個家族領地,或者個人的身上,活著或者出人頭地已經很累了,讓國家富強已經很難了,天下太平在春秋末年恐怕很難是任何一個人的理想。但是孔子把視野放開了,他想找到一個拯救天下的方案。當然他不能憑空瞎編,於是出現了對禮樂的繼承和改造。三代果然完美嗎?我們現在通過考古已經證明瞭不是的,但是孔子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構架,相信它可以解決現實的問題,這就超越了當時每一個人。

百家爭鳴我們知道是從孔子開始的,因為他之前的人(老子存疑),像管仲、晏嬰,都不是為了天下而努力。而他之後的人,像墨子、孟子,才繼承了這個志向,而韓非、莊子之類,就走了別的路線了。這個胸襟氣度理想格局,讓他成為了當時獨一無二的人。


看到題目,我覺得題目有個BUG——這個題目先設定了一個條件,即孔子在孔子那個時代就已經成了聖人——這是不對的。孔子在世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人而已,不是聖人!

他真正成為文聖,是緣於後世對他的無限尊崇(翻譯成今文就是「跪舔」)!!!

個人認為,世界一切神聖,都是人造成的。

第一 耶穌

歷史上真實的耶穌是拿撒勒城的一個木匠的兒子,他所宣揚的教被羅馬帝國刺為「異端邪教」,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被一個叫郎基努斯的羅馬士兵用長槍刺死!

但是到了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命令,廢除一切舊有的宗教,關閉一切氏族神廟,禁止一切異教活動,宣佈只有基督教纔是唯一合法的宗教。於是,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於是有了後人對耶穌的無限崇拜和跪舔,於是耶穌成了「神」!

第二 武聖關羽,現在人稱「關公」「關帝」「關老爺」,是忠義的代表。

關羽在開始幾百年的時間裡只是一個小人物而已,平談無奇,在生前也只是做過漢壽亭候,這是最低級的候,在公元前219年被殺後,第一個封號竟然是孫權封的「忠義候」,之後到了260年的時候,劉禪才追謚關羽為「壯繆候」之後幾百年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面了。等到開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建武廟,主神是姜太公,以名將十人配享: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關羽根本就沒有資格位列其中。但是到唐肅宗的時候,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與文宣王孔子的規格相當,為了與孔子的座下72弟子相匹配,於是就再增加了64人進入武廟供奉,這個時候關羽才位列武廟當中,而且張飛,周瑜,鄧艾這些人也在其中,這就說明當時關羽的地位並不那麼高。

在宋朝趙匡胤的時候,趙匡胤認為關羽曾經兵敗投降了曹操不配進入武廟,也是講關羽給趕了出來。到了宋徽宗的的時候,又被封為「忠惠公」第二年又追封為「崇寧真君」後來他又追封關羽為「昭烈武安王」,後來在金軍南下之際再次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並開始修建關帝廟,可以說此時纔是關羽成神之路的開始,在北宋末年為了激勵人民的忠義之心以及抗擊金軍的信心,宋徽宗將關羽給推上了神壇。

後來南宋時期的趙構在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又封關羽為「壯穆義勇王」在宋孝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關羽為「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從此官方和民間的評價也逐漸開始集中在「忠義」方面。

到了元代,忽必烈封關羽為「藍壇之神」。天曆元年(1329年),元文宗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以忠義武勇來約束老百姓(當時造反已經風起雲湧)。全國大建關廟,形成「義勇武安王祠遍天下」,關羽的祭祀活動日漸頻繁,關羽作為神的形象也逐漸的深入民心。

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關羽被封為「協天大帝」;萬曆十八年(1590年),又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關羽為「三屆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從此位居人神之首。同時關羽夫人封后,兒子封王,扛大刀的周倉也封了「威靈惠勇公」。這以後關廟遍地都是,凡是有府州縣衛衙門的,必須建官立的關廟(關廟規格是黃色琉璃瓦頂,與宮殿,佛殿,孔廟大殿一樣),而民間的不可勝數(萬曆時宛平縣就有關帝廟51座)。

光緒五年(1879),清德宗給關羽的封號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羽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也都被追封了王爵。

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普及關羽信仰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關羽的形象也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在社會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受到更為普通的崇拜。關羽成為忠貫日月,義薄雲天的忠義化身,把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人生價值提到了一個空前未有的高度,關羽成為人神合一的整體。

其實上關羽在盛唐,北宋,明朝根本就不稀罕用關羽來凝聚力量,甚至在隋唐時期,關羽在民間的形象是以兇悍可畏的,民間對關羽多視之為與鬼有聯繫的凶神。(唐朝在長安有訛傳,關羽率鬼兵入城以致家家恐懼。凡遭鬼兵災禍的人家都發高燒)。唐代的關羽廟並不多。

第三 至聖先師 孔子

這個知乎已經有人回答了

喫完就餓:孔子為何沒有成神?簡述兩漢儒家造神運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那麼,明白了上述「造神運動」的原理,我們就來看看孔子創立的儒學為什麼會被人世世代代尊崇:

首先,他總結了自文明以來(有文字記錄到春秋時期這一段時期)的一套禮法制度,能夠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封建社會(注意,是封建社會)。比如「和為貴」,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次,他在總結的基礎上初步探索了人(尤其是中國人)的一套倫理道德理論。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比如「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些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最後,更牛逼的是,他竟然篤信自己的這一套理論,並身體力行,一輩子不得志卻不改初心!

-------------------分割線-------------------(我現在看見「割」字,覺得特別親切)

第四個 佛陀

佛,本意為「覺悟真理者」,即具一切智、曉一切理、通一切法、離無邊苦海者——注意這個「者」,是「人」的意思!!!!

佛陀,就是釋迦摩尼,釋迦摩尼的意思是「釋迦族的覺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從小就聰明過人,文武雙全。 長大成人後,釋迦牟尼多次出遊,看到人間老、病、死等各種苦,發誓要去探求人為什麼會苦,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於是他放棄太子身份和王宮安逸的生活,離家尋道。但經過6年的苦修,仍無法找到解脫之道。 大約35歲的時候,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發大誓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終於大徹大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緣起。最初為人演說四聖諦——苦諦(人生皆苦)、集諦(為什麼苦)、滅諦(滅苦,入涅槃)和道諦(修「八正道」)。 釋迦牟尼一生講經說法49年(一說45年),後入涅槃。

他傳法的年代,印度教(婆羅門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號稱有千百萬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當時印度等級森嚴,奴隸的生存環境特別惡劣,於是,悉達多就發願要使大眾脫離苦海。

在佛陀滅世之後300年間經歷了七位持法者,進行過兩次大結集。佛教的四諦、五蘊、八苦、眾生平等的思想也廣泛傳布到印度次大陸的千家萬戶,但與這時的耆那教、婆羅門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並未取得壓倒性優勢,更未傳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區,而隨著傳播的進行,其內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但是,佛教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位人物出現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之後佛教的傳播取得了質的飛躍。

佛教開始在印度大陸興盛起來。

由這四個成神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成神,必須要有權力者的參與!!!!!!

沒有權力者參與,你說的再好,也就是個屁!!!!

比如,天國王朝的真理——老馬理論!!!!!


孔子生而聖人,他不管生在哪個時代都是聖人,這是不需要什麼條件才能造就的。

聖人就是全知全能,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事是孔子不知道的,沒有任何事情是孔子做不了的。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孔子在世時,只要跟他接觸過的人,或者是聽說過他的人,都認為孔子是聖人,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關於這個,如果你真的認真讀過《論語》和《史記》,就會得出和我一樣的結論。

孔子聖而為神,他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神通,只是與佛家一樣,輕易不顯露而已。但是有很多地方還是顯露出來了。比如身在外國,他準確地知道魯國的火災是發生在哪個位置。比如能夠準確說出吳國運來的骨節的來歷,等等。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總而言之,並不是時代造就了聖人,聖人永遠是聖人。他的地位就連反儒的莊子也是承認的。


孔子不是在他的年代被尊為聖人的。他的理論核心就是恢復社會秩序。社會四分五裂時並不被統治者喜歡,等統一之後,就需要孔子思想來維護統治。秦尊法家,秦滅,漢尊儒家而久治。也是從漢朝興盛開始,孔子變成了聖人,甚至被很多人神化,認為他是神,但最終被儒家矯正回來,認為只是聖人,並不是神。後續朝代,儒家思想上對秩序的追求也維護了中國幾千年沒有消散。


三叢四德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當上老大你不願意?不高興?你不喜歡?三宮八院!九十八小三天天盼你大流氓你不樂不滿財怪!就這樣循環五千年!上位了就美吧!然後怕出不測!把下一帶再送美國去!美去吧!


謝邀。

是他對學問的較真,

是博覽羣書、學而不厭的態度,

是他對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是人們內心深處對呼喚聖人的渴求。


孔子在自己的時代是很寂寞的,除了自己的一些弟子(賢人弟子),還有幾個知心朋友(晏嬰,蓫伯玉等),沒有幾個人認為他是聖人,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老董同志推崇下,才被眾人普遍認可。另外孔子自己從來沒把自己當聖人。


孔子聖人是後世給加的,孔子在當時只能稱長人或者孔知道。當時的人只知道孔子的知識比較淵博,是個鬱鬱不得志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