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看到许多评论说孔子在孔子的时代还不是圣人,这个是值得商榷的。

孔子的学术地位早在他生前就已经很高了,在战国更是毫无疑义的第一流。而众位说的后世的拔高,更多的是指政治地位。

  1. 有大量材料证明孔子生前已经很有名,一部分被崇敬,另一部分被误解。这里为了保证可靠性,我先用《论语》来论证。(当然《论语》也可能有夸大处,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一手材料了。)

《论语 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所以楚国或者吴国(有可能是吴国的伯嚭)的上层对孔子很赞赏。

《论语 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所以鲁国民间有对孔子很了解的人。

《论语 微子》: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论语 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所以孔子在楚国隐士群中很闻名,其中还有对孔子有主动兴趣的。

《论语 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所以卫国人对孔子的名声有所耳闻,但是可能不是特别了解,见了之后才大为赞叹。

再提出个相对可靠性差一些的证据:

《史记 孔子世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如果此事为真,那么子西基本上认为孔子的学生能组成一个大国的政治骨架了,甚至有以大夫之封推翻楚国的可能性。

2. 对孔子的地位有质疑的也有:

《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这两件事,一个是鲁国叔孙武叔,一个是陈国陈子禽,都认为子贡胜过孔子,然后被子贡教育了一下。这里能看出:第一孔子的地位也不是没人质疑,第二孔子去世后的地位提升,他的弟子尤其是子贡(当然还有宰予,这里不引了)宣传了很多。另外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成就较高的,比如魏文侯的顾问子夏,鲁国大夫季氏的宰冉有和子路,大商人和外交家子贡,外交家公西华等等。(事在《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不具引了)

3、更不用说后来墨子、庄子等人在作品中把孔子当箭靶用,可见整个战国时代,孔子的独特重要性已经明白无疑了。他是无论哪一个思想家都必须认真对待,无法忽视的一座高峰,不论你是儒家还是别的学派。

汉代之后孔子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是从独尊儒术开始的。孔子的爵位从褒成宣尼公一路升到大成至圣文宣王(话说西夏还封了个皇帝),这是尊崇儒学的标志,是一种政治态度的体现。而在学术方面与战国时代不同的是,几乎所有思想家都不再挑战孔子,而是转为争夺他的代言权。每个时代的大思想家,包括郑玄(汉)、孔颖达(唐)、朱熹(宋)、王阳明(明)、戴望(清)、康有为(清末)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孔子的真意。当然近代孔子被踹飞了一段时间,但是近几十年他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又回升了。

最后我再实名反对一下认为孔子全知全能的说法。儒家的圣人是所谓「人伦之至也」,也就是道德上完美的人。孔子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也在人生修养和哲学思想。这也许能推广到政治层面,因为道德是政治的基准之一(也只是之一)。但是孔子不是全能的,尤其不是上帝的角色。这也是我要强调的,儒家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宗教的原因:不知为不知而已。

同时孔子也不是超人,甚至不是完人。他不是种田专家,也不是种菜专家,甚至不是军事专家。这三点都在论语里出自孔子本人之口,后人就没必要曲意回护了。孔子从来也不认为他的职责是教会每个人每件事,他只教你做人和从政两件事而已。他的思想不怎么涉及科学,但是与之并行不悖。同时我们后人也不能指望什么事都靠信仰孔子包打天下。孔子要是万能的,养我们这些寄生虫来白活一辈子吗?他把他的领悟告诉我们,已经做出了超越他自己的贡献,我们更有义务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才好回答问题。为什么孔子能成为那个年代的圣人?

这个问题和「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两年多年来的圣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只回答题主的「那个年代为什么会是圣人」的问题。篇幅有限,我只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吧。

人类适应社会就很不容易了。在孔子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已经礼坏乐崩的社会,视野局限在一个国家,一个家族领地,或者个人的身上,活著或者出人头地已经很累了,让国家富强已经很难了,天下太平在春秋末年恐怕很难是任何一个人的理想。但是孔子把视野放开了,他想找到一个拯救天下的方案。当然他不能凭空瞎编,于是出现了对礼乐的继承和改造。三代果然完美吗?我们现在通过考古已经证明了不是的,但是孔子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构架,相信它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就超越了当时每一个人。

百家争鸣我们知道是从孔子开始的,因为他之前的人(老子存疑),像管仲、晏婴,都不是为了天下而努力。而他之后的人,像墨子、孟子,才继承了这个志向,而韩非、庄子之类,就走了别的路线了。这个胸襟气度理想格局,让他成为了当时独一无二的人。


看到题目,我觉得题目有个BUG——这个题目先设定了一个条件,即孔子在孔子那个时代就已经成了圣人——这是不对的。孔子在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不是圣人!

他真正成为文圣,是缘于后世对他的无限尊崇(翻译成今文就是「跪舔」)!!!

个人认为,世界一切神圣,都是人造成的。

第一 耶稣

历史上真实的耶稣是拿撒勒城的一个木匠的儿子,他所宣扬的教被罗马帝国刺为「异端邪教」,最终被钉在十字架上,被一个叫郎基努斯的罗马士兵用长枪刺死!

但是到了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命令,废除一切旧有的宗教,关闭一切氏族神庙,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宣布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于是,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于是有了后人对耶稣的无限崇拜和跪舔,于是耶稣成了「神」!

第二 武圣关羽,现在人称「关公」「关帝」「关老爷」,是忠义的代表。

关羽在开始几百年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平谈无奇,在生前也只是做过汉寿亭候,这是最低级的候,在公元前219年被杀后,第一个封号竟然是孙权封的「忠义候」,之后到了260年的时候,刘禅才追谥关羽为「壮缪候」之后几百年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面了。等到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建武庙,主神是姜太公,以名将十人配享: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关羽根本就没有资格位列其中。但是到唐肃宗的时候,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的规格相当,为了与孔子的座下72弟子相匹配,于是就再增加了64人进入武庙供奉,这个时候关羽才位列武庙当中,而且张飞,周瑜,邓艾这些人也在其中,这就说明当时关羽的地位并不那么高。

在宋朝赵匡胤的时候,赵匡胤认为关羽曾经兵败投降了曹操不配进入武庙,也是讲关羽给赶了出来。到了宋徽宗的的时候,又被封为「忠惠公」第二年又追封为「崇宁真君」后来他又追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后来在金军南下之际再次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并开始修建关帝庙,可以说此时才是关羽成神之路的开始,在北宋末年为了激励人民的忠义之心以及抗击金军的信心,宋徽宗将关羽给推上了神坛。

后来南宋时期的赵构在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又封关羽为「壮穆义勇王」在宋孝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关羽为「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从此官方和民间的评价也逐渐开始集中在「忠义」方面。

到了元代,忽必烈封关羽为「蓝坛之神」。天历元年(1329年),元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以忠义武勇来约束老百姓(当时造反已经风起云涌)。全国大建关庙,形成「义勇武安王祠遍天下」,关羽的祭祀活动日渐频繁,关羽作为神的形象也逐渐的深入民心。

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关羽被封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又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关羽为「三届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位居人神之首。同时关羽夫人封后,儿子封王,扛大刀的周仓也封了「威灵惠勇公」。这以后关庙遍地都是,凡是有府州县卫衙门的,必须建官立的关庙(关庙规格是黄色琉璃瓦顶,与宫殿,佛殿,孔庙大殿一样),而民间的不可胜数(万历时宛平县就有关帝庙51座)。

光绪五年(1879),清德宗给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也都被追封了王爵。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普及关羽信仰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羽的形象也随著《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更为普通的崇拜。关羽成为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忠义化身,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生价值提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高度,关羽成为人神合一的整体。

其实上关羽在盛唐,北宋,明朝根本就不稀罕用关羽来凝聚力量,甚至在隋唐时期,关羽在民间的形象是以凶悍可畏的,民间对关羽多视之为与鬼有联系的凶神。(唐朝在长安有讹传,关羽率鬼兵入城以致家家恐惧。凡遭鬼兵灾祸的人家都发高烧)。唐代的关羽庙并不多。

第三 至圣先师 孔子

这个知乎已经有人回答了

吃完就饿:孔子为何没有成神?简述两汉儒家造神运动?

zhuanlan.zhihu.com图标

那么,明白了上述「造神运动」的原理,我们就来看看孔子创立的儒学为什么会被人世世代代尊崇:

首先,他总结了自文明以来(有文字记录到春秋时期这一段时期)的一套礼法制度,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封建社会(注意,是封建社会)。比如「和为贵」,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次,他在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人(尤其是中国人)的一套伦理道德理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比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更牛逼的是,他竟然笃信自己的这一套理论,并身体力行,一辈子不得志却不改初心!

-------------------分割线-------------------(我现在看见「割」字,觉得特别亲切)

第四个 佛陀

佛,本意为「觉悟真理者」,即具一切智、晓一切理、通一切法、离无边苦海者——注意这个「者」,是「人」的意思!!!!

佛陀,就是释迦摩尼,释迦摩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觉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出生于公元前5世纪,从小就聪明过人,文武双全。 长大成人后,释迦牟尼多次出游,看到人间老、病、死等各种苦,发誓要去探求人为什么会苦,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于是他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安逸的生活,离家寻道。但经过6年的苦修,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 大约35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发大誓愿「不证菩提,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缘起。最初为人演说四圣谛——苦谛(人生皆苦)、集谛(为什么苦)、灭谛(灭苦,入涅槃)和道谛(修「八正道」)。 释迦牟尼一生讲经说法49年(一说45年),后入涅槃。

他传法的年代,印度教(婆罗门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号称有千百万个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

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

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当时印度等级森严,奴隶的生存环境特别恶劣,于是,悉达多就发愿要使大众脱离苦海。

在佛陀灭世之后300年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著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但是,佛教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出现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佛教开始在印度大陆兴盛起来。

由这四个成神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成神,必须要有权力者的参与!!!!!!

没有权力者参与,你说的再好,也就是个屁!!!!

比如,天国王朝的真理——老马理论!!!!!


孔子生而圣人,他不管生在哪个时代都是圣人,这是不需要什么条件才能造就的。

圣人就是全知全能,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事是孔子不知道的,没有任何事情是孔子做不了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孔子在世时,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或者是听说过他的人,都认为孔子是圣人,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关于这个,如果你真的认真读过《论语》和《史记》,就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孔子圣而为神,他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神通,只是与佛家一样,轻易不显露而已。但是有很多地方还是显露出来了。比如身在外国,他准确地知道鲁国的火灾是发生在哪个位置。比如能够准确说出吴国运来的骨节的来历,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总而言之,并不是时代造就了圣人,圣人永远是圣人。他的地位就连反儒的庄子也是承认的。


孔子不是在他的年代被尊为圣人的。他的理论核心就是恢复社会秩序。社会四分五裂时并不被统治者喜欢,等统一之后,就需要孔子思想来维护统治。秦尊法家,秦灭,汉尊儒家而久治。也是从汉朝兴盛开始,孔子变成了圣人,甚至被很多人神化,认为他是神,但最终被儒家矫正回来,认为只是圣人,并不是神。后续朝代,儒家思想上对秩序的追求也维护了中国几千年没有消散。


三丛四德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当上老大你不愿意?不高兴?你不喜欢?三宫八院!九十八小三天天盼你大流氓你不乐不满财怪!就这样循环五千年!上位了就美吧!然后怕出不测!把下一带再送美国去!美去吧!


谢邀。

是他对学问的较真,

是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态度,

是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呼唤圣人的渴求。


孔子在自己的时代是很寂寞的,除了自己的一些弟子(贤人弟子),还有几个知心朋友(晏婴,蓫伯玉等),没有几个人认为他是圣人,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老董同志推崇下,才被众人普遍认可。另外孔子自己从来没把自己当圣人。


孔子圣人是后世给加的,孔子在当时只能称长人或者孔知道。当时的人只知道孔子的知识比较渊博,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